分享

【解题方法】考点:分析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5-24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在记叙文的分析中,一个重要的考点是理解并评估文章中采用的人称及其所带来的作用。记叙的人称主要分为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每种人称的选择都对文章的情感表达、视角展现以及读者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一、 常考题型及解析
选文采用某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章中采用的人称类型(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并理解每种人称的基本特点和作用。例如,第一人称通常用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第三人称则能够从多个角度展示事件和人物,提供丰富的信息,增强客观性和公正性;而第二人称则常用于书信、演讲等文体中,增强与读者的互动和共鸣。

其次,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分析该人称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例如,如果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们需要关注作者如何通过“我”的视角来展现人物和事件,如何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以及这种叙述方式如何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如果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我们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客观的描述来展示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以及这种叙述方式如何增强文章的层次感和深度。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文章中可能存在的人称转换现象,并思考这种转换对文章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的影响。例如,如果文章在叙述过程中从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我们需要分析这种转换是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它如何影响读者对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详解
1.第一人称(我)

叙述方式:以“我”的口吻或角度进行记叙,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思。

作用:

·便于直抒胸臆,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可信度。

·增强文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主观性。

2.第三人称(他/她/它)

叙述方式: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叙述。

作用:

·拓宽叙述的视野和范围,使文章更加丰富和全面。

·客观公正地展现事件和人物,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便于叙述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使文章更具层次感和深度。

3.第二人称(你)

叙述方式:虽然直接以“你”来叙述的情况较少,但有时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写的。

作用: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和力,使读者感受到被直接对话和关注的感觉。

·便于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如书信、演讲等文体中,第二人称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真实。

三、深入分析记叙文的人称及其注意事项

在分析记叙文的人称时,我们需要细致入微,确保对文章中的叙述视角有深入的理解。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
1.人称的多样性:
首先,我们需要识别文章中是否使用了多种人称进行叙述。这通常会使文章更富有层次感和深度,因为不同的人称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角和感受。
当遇到多种人称时,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转换方式和转换原因,以及这种转换对文章整体结构和情感表达的影响。
2.具体情境下的作用:
分析人称的作用时,不能脱离具体的文章内容和情境。我们要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不同人称在表达情感、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例如,第一人称往往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而第三人称则可能更加客观和全面地展现事件和人物。
3.理解人称与文章主旨和风格的关系:
不同的人称选择往往与文章的主旨和风格紧密相关。因此,在分析记叙文的人称时,我们需要思考这种选择是如何服务于文章的主旨和风格的。
例如,如果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感受,那么使用第一人称会更加合适;如果文章需要客观地展示一个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那么第三人称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4.避免空泛和笼统的解答:
在分析记叙文的人称时,我们要避免给出空泛和笼统的解答。要具体、明确地指出不同人称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以及它们是如何与文章整体相融合的。
编辑:乙九说语文·语文教研组

声明:教研分享,共同进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