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子

 直尾昂述 2024-05-24

​列子的宇宙论(Cosmology)

-

「列子」

是位仙人

贵虚尚玄

修道炼成

御风之术

-

常在

春天乘风

而游八荒

-

《庄子·逍遥游》:

「夫列子

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

而后反」

-

道家人物

一向都是神秘

而且难以琢磨

-

无论「老子」

还是「庄子」

-

他们的存在

一直被古今

学者所怀疑

-

更何况几近

位列仙班的

「列子」

-

不过根据许多

文献考证来看

「列子」

却有其人

-

相传「列子」

原名「列御寇」

-

战国时期

郑国圃田

(今郑州)

一位隐士

-

他一生

安于贫寒,

不求名利,

不进官场,

隐居郑地

四十年

-

列御寇者,

郑人也,

隐居不仕。

郑穆公时,

子阳为相,

专任刑法,

列御寇乃

绝迹穷巷,

面有饥色。

-

或告子阳曰:

「列御寇

有道之士

-

居君之国

而穷,

-

君无乃为

不好士乎?」

-

子阳闻而悟,

-

使官载粟

数十乘

而与之。

-

御寇

出见使者,

再拜而辞。

-

入见其妻

-

妻望之

而拊心:

「妾闻为

有道之妻子

皆得佚乐,

今有饥色,

君过而遗先生食,

先生不受,

岂非命也哉!」

-

御冠笑曰:

「君非

自知我也。

以人之言

而遗我粟,

-

至其罪我也,

又且以人之言。

此吾所以不受也。」

-

居一年,

郑人杀子阳,

其党皆死,

御寇安然独全。

-

终身不仕,

著书八篇,

言道家之意,

号曰《列子》。

-

其实根据考证,

「列子」

的作品

-

在汉代时期

已有所散失,

-

而一些散存的材料

则被西汉学者「刘向」

重新整理出八篇文卷

合为《列子》,

-

其分别为:

《天瑞》、《黄帝》、

《周穆王》、《仲尼》、

《汤问》、《力命》、

《杨朱》和《说符》。

-

直到

晋朝学者「张湛」

对《列子》下注疏,

《列子》名声才于

初唐时期开始流传。

-

所以

我们现在看到的《列子》

都是出自「张湛」的版本。

-

然而,通过

对《列子》

全文的阅读

-

就会发现其

思想非常驳杂,

绝非一人之言,

而且其

文字的年代形式

则又,参差不齐,

-

所以

历代学者,对这本书的

真假也都,产生了怀疑。

-

但列子

又绝不是一本纯粹的伪书,

通过近代众多学者的考证,

-

比较确定《列子》

应该是在部分零散的

先秦《列子》材料的

基础上

被后代学者整合

类似思想文集

以及自己想法

编纂出来的。

-

哪怕是真假参半,

《列子》中众多

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

也能证明其不朽价值,

-

其中

《愚公移山》、

《杞人忧天》、

《两小儿辩日》、

《纪昌学射》、

《黄帝神游》

等可谓是

篇篇珠玉,

发人深思。

-

阅读《列子》

最大的难处

即就在把握

「列子思想」

的核心,

-

因它杂糅了大量

其他文献的材料,

如:

《论语》、《墨子》、

《山海经》、《荀子》、

《管子》、《韩非子》

等等。

-

但即便如此,

我们,依然

可以在这些

材料内发现

「列子思想」

的残片,

-

与「老庄哲学」不同的是,

同在道家学派体系内的哲人「列子」,

在「宇宙论(Cosmology)」中

留下了许多详细而又精彩的观点,

-

其中大多

与《老子》相呼应,

但又结合了其他学说。

-

有关宇宙万物

的生成过程在

《列子·天瑞》

有这一段记载:

-

子列子曰:

「昔者圣人

因阴阳以统天地。

夫有形者

生于无形,

-

则天地

安从生?

-

故曰:

有太易,有太初,

有太始,有太素。

-

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

气形质具

而未相离,

故曰浑沦。

-

浑沦者,

言万物

相浑沦

-

而未相离也。

-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

易无形埒,

易变而为一,

一变而为七,

七变而为九。

-

九变者,究也,

乃复变而为一。

-

一者,

形变之始也。

-

清轻者上为天,

浊重者下为地,

冲和气者为人;

-

天地含精,

万物化生。」

-

虽然「张湛」

认为这一段文字

源自《周易乾凿度》

-

但根据张学谦所著

《关于今传<周易乾凿度>

文本构成的再考察》的分析,

《列子·天瑞》应该早于

《周易乾凿度》的时间。

-

所以

这一段关于宇宙的创生理论

大概率就是列子本人的思想,

-

在这里可以看到

「周易」

与道家哲学的结合。

-

列子认为圣人能

因应阴阳的法则

来统理天地万物,

-

有形之物

生于无形,

-

而天地的

创生过程

则分别是

太易、太初、

太始、太素

四个阶段。

-

其实

这里列子所描绘的

宇宙万物生成次序

与普罗提诺

(Plotinus)

的新柏拉图主义

(Neoplatonism)

有类似之处,

-

日本学者池田知久在其所著的

《郭店楚简<老子>新研究》

有提到过

关于道家哲学的

“流出论”的观点

给予了我启发。

-

先辈的解读

作为,先例,

使我更加肯定了

列子与

新柏拉图主义

在宇宙论上

部分互通的

可能。

-

以下我将借助新柏拉图主义的

「流溢说(Emanationism)」

来辅助理解列子哲学的「宇宙论」

-

在普罗提诺

的理论当中,

-

列子的「太易」

就应该对应着

「流溢说」的

「太一(The One)」,

而「易」即是「变易」,

「太易」便是在「易」

之前的一种

「不变的非运动状态」,

-

列子有所谓:

-

有生不生,

有化不化。

-

不生者能生生,

不化者能化化」

-

(孕育生命的

本体

没有生命,

-

决定生物变化的

规律

没有变化,

-

没有生命的

能产生生命,

-

没有变化的

能创造变化。

-

《列子·天瑞》)的生化理论,

其表明「不变」能统领「变」,

也就是《老子·四十章》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而「未见气也」,

即是表达一种还「未发散」,

但正准备「发散(运动)」的

「非运动状态」。

-

再来看新柏拉图主义的

「太一」,

在普罗提诺眼中,:

它就是一切的本源,

-

无形式、

无德性、

无意志、

无思想、

无意识、

-

无运动

或行动,

-

先于一切,

超越存在,

是万物的

「第一原则」,

-

但是它代表了

「善(Good)」

本身,

但与传统

的善恶观

不同的是,

-

在普罗提诺的思想中,

作为「太一」的「善」

不是人本主义的「善」,

而是超越的神圣之「善」。

-

紧接着的「太初」

便对应着「理智

(Nous/Intellect/Mind)」,

-

列子说「太初」

是「气之始也」,

-

表明此时「气」

已经开始运转,

-

脱离了「非运动的状态」

进入了「运动的状态」,

-

道家哲学的「气」

即是「万物的本质」,

-

道家认为「气」

使得万物滋生,

-

万物灵动的

也都源自于

「元气」的

充足。

-

在普罗提诺

的哲学当中,

-

「理智」

则代表

一切的智性,

-

而它先于灵魂

且成就了灵魂,

-

与柏拉图主义一样,

理性和智性成为了

「生」的本源。

-

「太始」

便对应着:

「世界灵魂

(World Soul)」,

-

所谓「形之始也」,

就是「形象/肖像」

的诞生,

-

而新柏拉图主义的

「灵魂」概念

是理智的具体表达,

-

当理智

具体化、

现实化,

就成为

灵魂,

-

而灵魂趋向

自然与物质

的结合

便成为

「人」。

-

新柏拉图主义

将柏拉图主义

的理念论细化,

把抽象世界的

「大理念(Ideal)」

归类为「理智」的范畴,

-

具体的

与现实

有交集的

「小理念」

归类为

「灵魂」。

-

(例如:

「人」是

「大理念」,

-

「某个人」

则是具体的

「小理念」。)

-

「太素」对应着

「可感世界/现象世界

(Sensible World/

Phenomenal World)」,

-

「质之始也」

即是,成为了

可感的的物质。

-

比列子

更近一步的是,

普罗提诺认为:

可感世界是

「非存在」,

-

并且

给予了「可感世界」

一个,「超验判断」,

-

将其与

「太一」

对立起,

-

形成了

「终极善恶」

的两端。

-

而这一

完全地

超越于

人本的

-

「价值判断」便是

中西方思想的区别

之一。

-

演绎完

宇宙的

生成论

之后,

-

列子

继而阐述了「太易」时期

世界的模样(也即就是在

「气」、「形」、「质」

生成之初,

-

万物

没有相离

各自成形

的时候),

-

它把这种模样

称之为“混沦”。

-

所谓“混沦”,就是

万物相渺茫不明

而又,不相分离,

-

这便是阴阳聚合的

「太极」形态。

-

看不见、

听不到、

摸不着,

所以叫

「易」。

-

「列子」在对宇宙源头的描述与

「新柏拉图主义」有很多不同,

-

所谓「混沦」

是「静止」

与「运动」

的结合,

-

它「无善恶」观念,

-

无「是非对错」,

-

并不与「太一

(the One)」

-

终极善的

神圣之光

形象相似。

-

列子认为「易」

没有形质的界限,

-

「易」变「一」(太初),

「一」变「七」(太始),

「七」变「九」(太素),

-

「九」

是发展的终极处,

最后又会回归于

「一」。

-

「一」是形质变化的开始,

-

清轻的物质,浮在上面,便是「天」,

浊重的物质,沉在下面,便是「地」,

-

无形玄妙

阴阳二气

交合便即

产生了人,

-

所以

天地之间

阴阳交合

蕴含精华

使得万物

生生不息

-

至此,列子的

宇宙生成论

到此结束,

-

但除了「宇宙论」,

列子还有着很多在当时

相当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

他认为,物质的

终始先后相循环

-

太古之初的情况

不可穷尽

-

这类理论与佛经相参

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

历代学者对佛经

与《列子》考察

一直争议不断。

-

同时还

提出了

著名的

「宇宙无尽说」,

-

他认为

上下八方

是虚无的,

-

所以乃即是

无极无尽的,

-

无极之外,更没有无极,

无尽之内,更没有无尽

-

《列子》的

内容过于复杂,

-

解析《列子》

-

除了

需要了解

话语出处,

还要分辨

内容真伪,

-

所以很难用

较短的篇幅

去概括。

-

当然

「列子」的思想

远不止「宇宙论」,

在《庄子》

和《淮南子》

等书也有

-

许多有关

「列子」的

经典寓言故事。

-

唐玄宗天宝元年(739年)

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

-

《列子》

因此在

道教中

又名为

《冲虚真经》,

-

列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

从此

成为了许多

道教修行人

的精神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