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作文:父爱如光

 左手作文法 2024-05-25 发布于浙江

父爱如光

共度朝暮,温暖永驻。爱如阳光,心底流淌。——题记

中考前夕,我收到父亲的一封来信,字里行间满溢着温暖与关怀。看着父亲那略显沧桑的字迹,回首与父亲共度的朝朝暮暮,我不禁热泪盈眶。

晨曦雾霭,跨城之路

“如今,我仍然享受每天早晨送你上学的时光,看着你在车上安静地吃早餐,小憩片刻,这份宁静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读着信中的这段文字,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些被晨曦和雾霭笼罩的早晨。

从城南的家到城北的学校,是一段漫长的跨城之路。父亲总是早早起床,陪我踏上这段求学的旅程。深冬的清晨,车窗外是灰暗的天空和朦胧的雾气,而车内却是一片温暖与宁静。我手里捧着父亲精心准备的早餐,耳边传来他因咳嗽而略带沙哑的叮咛声。我凝视着父亲高大的背影,在朦胧的晨雾中,他仿佛就是一缕能驱散所有阴霾的阳光,让我感到无比的心安与温暖。

不言苦难,铸就辉煌

“我自幼家境贫寒,种过地,养过猪,甚至捡过破烂……但正是这些经历,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父亲在信中如是写道。

父亲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他却以乐观顽强的精神打破了命运的枷锁。他的一生,就像一缕不屈的阳光,即使面对困境也从未言败。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学会了坚强与拼搏。我深知自己拥有与父亲同样的倔强与追求,我们都渴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朝暮相伴,温情永驻

“我深知世事难料,能陪伴你的时光或许并不长久……但请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我的爱都会像阳光一样永远照耀着你。”读到这里,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是的,总有一些清晨比阳光更温暖,总有一些夜晚的灯火比我入眠更晚熄灭。无论朝夕如何更迭,父亲始终如一地陪伴在我身边给予我无尽的支持与鼓励。即使岁月在他的鬓角留下了痕迹他也依然是我心中永恒的暖阳散发着不灭的光芒。这样的父亲让我敬仰不已,他是我一生的依靠和榜样。

放下来信,已是夜深人静我无眠思索着过去与未来不觉吟出一首诗来

笑谈往事叹浮生,少年意气满胸膛

历尽沧桑心犹壮,坎坷人生又何妨?

四十载光阴荏苒,责任在肩日夜忙

每览家书泪沾裳,父爱如光伴儿郎

【点评】本文的结构特色主要体现在题记引领全文、回忆与现实交织、段落主题鲜明、结尾呼应开头并升华主题以及情感贯穿始终等方面。这些特色共同构成了文章严谨而富有感染力的结构框架。

一、题记引领全文


文章以“共度朝暮,温暖永驻。爱如阳光,心底流淌。”作为题记,简洁明了地提出了文章的主题——父爱的温暖与永恒。这一题记不仅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还起到了引领读者进入文章情境的作用。

二、回忆与现实交织
文章通过回忆与中考前夕收到父亲来信的现实事件相交织,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文章在叙述上更加丰富多元,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父爱的感受和理解。

三、段落主题鲜明
文章的主体部分被清晰地划分为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分别是“晨曦雾霭,跨城之路”、“不言苦难,铸就辉煌”和“朝暮相伴,温情永驻”。这三个小节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使得文章在结构上更加紧凑且有条理。

四、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文章以一首诗作为结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题记,还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这首诗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父爱的深情赞美,使得文章在结构上更加完整且富有艺术感染力。

五、情感贯穿始终
整篇文章以父爱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敬仰与感激。这种情感的贯穿使得文章在结构上更加连贯且引人入胜。

本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包括第一人称叙述、细节描写、夹叙夹议、书信体与诗歌的运用以及情感渲染与对比等。这些写作方法共同构成了文章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感人的艺术效果。

一、第一人称叙述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通过“我”的视角来讲述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种写作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我”对父爱的体会和感悟。

二、细节描写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父亲送“我”上学时车内的情景、父亲为“我”准备早餐的画面等。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三、夹叙夹议

文章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也穿插了作者对父爱的思考和议论。例如,在描述父亲送“我”上学的情景后,作者抒发了对父爱的感激之情;在回忆父亲的坎坷经历时,作者表达了对父亲坚强乐观精神的敬佩。这种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使得文章既有情感的抒发,又有理性的思考,更加丰富多彩。

四、书信体与诗歌的运用

文章以父亲的一封来信为引子,通过书信体的形式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细腻。同时,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以一首诗歌来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父爱的赞美与感激。书信体与诗歌的运用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五、情感渲染与对比

作者在文章中通过情感渲染的手法,将父爱如阳光般温暖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同时,通过对比的手法,如将父亲的坎坷经历与其乐观精神进行对比、将父亲对“我”的深沉爱与“我”对父爱的感悟进行对比等,突出了父爱的伟大与无私。

本文的双线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明线和暗线。

明线:父子之间的日常生活与书信交流

  1. 日常生活: 文章首先通过描述父亲每天早晨送“我”去上学的情景,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日常生活。这些具体的、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如车内的早餐、父亲的叮咛等,构成了明线的主要内容。它们为文章提供了丰富的故事情节,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父子之间的相处模式。

  2. 书信交流: 文章的另一个明线元素是父亲给“我”的来信。这封信不仅触发了“我”对往事的回忆,而且信中的内容也直接展现了父亲对“我”的关怀与期望。书信作为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在这里承载了父亲深厚的情感和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暗线:父爱的深沉与“我”的成长感悟

  1. 父爱的深沉: 虽然文章中没有直接大肆宣扬父爱的伟大,但通过明线中的日常生活和书信交流,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默默的支持。这种深沉的父爱构成了文章的暗线之一,它虽不张扬,但却无处不在,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2. “我”的成长感悟: 伴随着明线中父亲的身影和书信的启示,“我”逐渐领悟到父爱的伟大,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种成长和感悟构成了文章的另一条暗线。通过这条暗线,读者可以看到“我”如何从一个依赖父亲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本文的双线结构通过明线与暗线的紧密结合,既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又深入探讨了父爱的深沉与“我”的成长感悟。这种结构使得文章在情节上跌宕起伏,在情感上深沉而真挚,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阅读体验。

链接:

1、《中考作文:红灯下的父爱(六感作文法)

2、《中考作文:抒情、细节《那一刻,我读懂了父爱》

3、《今天父亲节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 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 成功时,父爱又是鼓。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

4、《陆生作:《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2

5、《陆生作:作文分析28《父爱陷阱》,一个作文必备〈背〉的超级经典故事结构(长文)

6、《六感作文法:分析中考满分作文“‍‍父子情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