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制烘焙,行业的下一站

 老船长369 2024-05-25 发布于北京

如果大家去完整的逛展过,可能会发现今年的预制烘焙品的展台好像又多了一些,很多大厂也推出了各种预制烘焙解决方案。

其实也有很多职业人在跟我们吐槽了:预制烘焙这么多,是要挤压手工业者的生存空间吗?

预制,这个词最近几年在餐饮领域相当火热,讨论度很高,毁誉参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就像每个新生事物开始初期,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预制品烘焙的问题集中涌现,质量参差不齐,制作标准、口味口感、食品安全、保存方式、健康营养、添加剂、价格体系等等诸多问题都等待去更加透明公开合理化。

更重要的是,这是不可逆的大势所趋,人工生产力终归有限,人工成本也在逐年提高,但消费者对于烘焙的价格认知是有阈值的,想要扩大行业规模、降本增效,发展工业化、规模化的预制品是唯一的出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预制烘焙应该怎么定义?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它。

当人们不再谈“预制烘焙”色变,烘焙行业才能真正从“小众”餐饮跨向“大众”餐饮。

这也是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在本届Bakery China第4届中国预制烘焙论坛就讨论了这些问题。

这是一场含金量很高的论坛活动,平时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但是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大工业领域的食品品牌的相关负责人站在烘焙领域的论坛上进行分享,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从俯视的视角去看待预制烘焙市场,了解预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将分享内容整理成文,也分享给大家。

前情提要:

图片
图片

主持人王子:

我2014年回国,2016年开始参与到我们一些烘焙论坛的主持,从那个时候我一直在说一件事情,就是全球最大的烘焙公司宾堡集团,因为这个集团国人很少知道,但是它的年收接近千亿的规模,算是烘焙行业最大的品牌。

你想一下,烘焙千亿面包的品牌,他们是怎么做到稳定而有质量的管控?其实烘焙品牌和烘焙工厂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你的产品的稳定程度,与你的复购率呈绝对正相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今天我们在会展一样,你会吃什么东西,你大概率会选择肯德基、麦当劳这些大型连锁餐饮品牌。为什么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足够稳定,足够稳定背后是一整套的安全质量的管理体系,这个也是整个宾堡集团最赖以生存的方向。

所以我们今天非常有幸地请到了宾堡餐饮亚洲区高级质量总监朱姝女士,今天她演讲的题目是预制烘焙食品,安全质量数字化管理,有请。

图片

朱姝

宾堡餐饮亚洲区高级质量总监

宾堡前身其实在国内叫伊斯堡特,在一九五几年的时候,当麦当劳有第一家餐厅的时候就有这个汉堡工厂了,在国内随着麦当劳的发展做汉堡面包供应业务。

没入这一行的时候都觉得做烘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入了以后才知道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事情。您要是在一条生产线上,一个小时6万个面包让它每个面包都长得一模一样是需要技术的,同时需要好的系统去保证的。

我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一个概念,即食品安全和烘焙行业的密切关系。我们都知道行业内卷严重,在卷的过程当中我们怎么能够让食品安全和质量体系为我们保驾护航。

对于烘焙行业来讲,有六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防腐剂,手工操作的环节比较多,然后在需要保质期前提下是需要添加一些防腐剂的。曝光最多的或者是被抽查出来最多的就是防腐剂的一个超量添加。

第二个是指营养标签,营养标签我们对于普C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标注参数,抽查出来营养标签跟我们实际的是有差异的,这也就能够反映在我们在日常做配方的时候和检测的怎么能保证一致性,同时在生产过程当中保证一致性。

第三个是非法添加,非法添加有主动意愿,也有不懂不知道的情况下添加。

第四个是指操作环境,后厨除了工厂还有门店的操作,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清洁、保质期等。

第五个是存储不当,第六个是超范围经营。

总体来看有一些看上去很小但对消费者来讲很大的一件事,因为这涉及到的是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不管是门店还是公司还是工厂,其实都有自己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体系,这个体系有可能你是被认证,也可能没有被认证,至少大家现在这个行业里都在做,比如说食品安全的一些管理体系,不外乎从生物、物理、化学的危害去管理这些危害。

除此之外,我们作为一个食品的从业者,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支撑食品安全系统合规的底线,从最高的管理者一直到下面的员工,他的这个合规的底线设置的是非常严谨,能够有效地去控制食品安全,这个就是一个合格的操作。这个系统把我们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能够做到风险预知提前管理。

比方说我们经常看国家抽检很多的检测报告,它会告诉你你的检测哪个指标是合格的。打比方说塑化剂是合格的,但是我们如果有一点风险预管理的意识,有一点敏感度的话你可能会看到,虽然是合格的,但是为什么它能够检出来呢?我没有添加过!

如果用这个方式再看去可能会提早查到一些问题,比如可能我用的输送带材质会给我带来这样的风险,可能是某一个材料带进来的,你就可以在把这个产品给消费者之前把这个风险消除掉。所以这种风险预管理的一个理念,在我们的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企业文化。文化其实近几年在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里面说得是非常多的,特别是有些大的国际标准里面都把它作为一个审核的部分。文化是什么呢?文化就像我们过年要吃饺子一样,一个习惯。你怎么能让员工从底层就能知道这件事情做的是对错?文化建立就非常重要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就是一个最高管理者的文化。

每年世界食品安全日,世界卫生组织会有不同的话题,我们会在这个话题上做自己的食品安全周、食品安全月。这不止是一个口号,作为一个工厂来讲,能够把所有的风险在没有出厂前控制住,其实也是对于我们业务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一个支持,从成本上也是做一个很好的控制。这个延申说的话大半天也说不完,所以总结来说我们作为一个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系统,除了合规的底线,有一个预风险控制的系统,还有一个非常棒的食品安全质量文化,这三个大的支持的底线能够把控住的话,我们食品安全不会差到哪里去。

说到数字化,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我们做烘焙不是IT,所以这个是很专业。

把所有的图片、所有的文字、所有的这些数据输到电脑里,把数据可视化,其实是数字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怎么样用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做转型,怎么样用这些数据更高效地运作。

到最高一个阶段的话,数字化转型就是涉及到我们怎么样用这些数据去让我们的人都有能够理念创新,做数字化转型,提高效率,让我们这个行业能够从传统的行业里面跳出来去转型,所以在卷的过程当中还有更卷的。

食品三个大的模块,一个是原料的部分,一个是生产过程的部分,一个是C端的门店,其实都可以实现数字化,但问题是怎么让食品专业人才和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功课。

比如说我们的汉堡面包一个小时要6万个,它的高度、直径、尺寸都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偏差不超过2毫米,你怎么能做到?所以这个就是需要我们除了操作人员的技术,还有高清摄像头能够实时去分析这些数据、收集这些数据。可视化系统,就是照相机从上下照就可以快速地知道它的重量、尺寸、颜色的偏差,这样的话在生产过程当中及时调整,这个数字化的应用能够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

还有就是在储存运输过程当中,数字化是不是可以做到GPS跟踪。特别烘焙有很多是冷冻储存面包,我记得当时我在参与面包质量通则这个标准制定的时候,给协会提出来的这个概念,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一个标准说是这个面包可以冷冻的,我们一直在做这个冷冻储存面包,所以我们把这个定义放到国家标准里的,对于冷冻储存面包控制就是一个冷链,这个冷链从面包下线包装以后出厂到餐厅,这一块的物流怎么样通过GPS,通过实时的温度控制去管理它,让面包的口感是最佳的,所以这一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字化的一个举例。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一个传统的这种烘焙行业来讲,过去可能设备比较老旧,可能工艺这些都是需要一个创新,不断的创新是需要我们一直要去通过变化来去应对未来的一个发展,所以这个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文化、系统、合规、底线,还有就是数字化,谢谢。

图片

陈俊

七年五季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

最初我和我的合伙人乎是在什么都不懂的状态进入这个行业的,当时在做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个梦想,把整个烘焙行业做一个颠覆性的发展,这可能是不懂的时候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一个妄想。但是我们还想能实现它。

我们企业主要的发展在线上,2017年开始,18、19年开始做全麦烘焙,在2021年接近4个亿的GMV。所以,我们自己对烘焙赛道有一个自己的认知,也希望这样的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我们最开始来做全麦面包的时候想得很简单,不过是把小麦份换成全麦,把糖、油去掉,怎么这么难呢?结果发现我们做出来的面包这么不好吃,真的一点都不好吃,整个的面包非常干燥、掉渣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了一个梦想,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吃到既健康又美味的面包,我们的口号就是让健康面包更好吃,让好吃的面包更健康。所以最开始创业时候跑了200多家工厂,找什么样的面包符合要求。

但是回到原点我们会发现,即使是我们认为最最不好吃的全麦面包,他第一次出炉的时候,你看到那个金黄的颜色,闻着麦香,尝着那个口感都是非常美味的。所以刚刚出炉的面包在我们的认知里面才是最美味、最可口的,那个时候面包才是有生命的。所以在那一刻的时候我就想,我们应该做一个让每一个人真正能吃到刚刚出炉的那款最最美味的面包,不管它是全麦面包还是吐司,应该在那个时候品尝到。可是,中国有99%的消费者几乎是没有机会接触到那个面包的,这个是没办法改变的。第二即使不到1%消费者里面,有很多大家吃到所谓的现烤面包也是把吐司进行复烤,它跟直接出炉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我们做健康的品牌,对预制烘焙有这么高的期望值呢?因为这是我们对于整个市场的理解情况下,做了一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就是,我们现在有自主研发部门,我们也有很多的工厂,可是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很痛苦,因为我们现在的消费者几乎是要求0防腐、0添加、0糖、0油,诸多的0,可是真正出产品的时候,保质期又希望是短的,口味希望是丰富的,这个是现在目前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我们用预制的面团或者半成品,8、9成熟也好,在冷冻的情况下,我们几乎可以不用到很多乱七八糟的添加剂,它可以让我们的保质期更长一些,我们接触到的健康的会更多一些,这是天然自带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就是因为我们在线上销售,所以对消费的群体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认知,就是他们消费的愿望就是我能看到的就是我能得到的,最明显的一个特点。第二我先要什么,后要什么,还要什么,我全部都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消费者里面最最特殊的一个表现。在目前的消费环境时代是在消费降级,可是我们的消费者不会因为消费降级而需求降级。他希望得到更高的价值、更高的品质。

那预制的烘焙就可以满足他们,可以在很短时间让他们看到的东西跟拿到手的东西是一样的,同时他们还可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为什么现在很多的线下店它有自己独立的生存法则,可是到了其他的环境里面他生存不下去了呢?因为我们的消费者需要它的个性化,离开那个环境以后个性化都不存在了,可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满足全国的所有的消费者,所有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在预制烘焙赛道里是可以满足的。

这个前景非常广阔,可是在预制烘焙的赛道里面,我们要走的路还比较漫长。我们其实发现了一些很好的预制产品厂家,但这些这么优质的预制产品对于C端的顾客来说几乎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的,我们主要的一些产品和我们主要的一些方式全部都是给B端,C端里完全看不到,触达不到有需求的消费者这个是需要我们完全克服的问题。

第二个部分产品工艺不达标,不是质量的问题,我们这个不达标是指的是它跟我们C端消费的环境不达标。很多的预制产品生产出来,它是根据我们B端的生产设备、工艺、生产环境来的,我们家里使用的设备可能只有一个温度,而且烘烤的时间要求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个也是我们需要去克服改进的。

还有就是我们目前的消费场景会比较单一,目前大多数我们的烘焙基本上在C端里都是早餐场景,同时以复烤为主。第其他的消费场景没有完全被挖掘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点,比如王子提到的冷冻冷链,我们自己是做线上品牌的,有很多的环节里面没有完全达到全流程的冷冻和冷链,特别是在最后的1公里,最后1公里目前为止,不管你看到的是天猫的还是我们这些专业的品牌,全都没有冷藏跟冷冻设备,最最好的只能让人给你送到家。我们也在努力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所以如果我们想做好预制烘焙这样的事情,得需要做哪些动作。第一我认为,预制烘焙的赛道不是纯粹线上或者是线下的,需要线上线下互动的。第二个就是物流链的配套。

图片

桂崇宇

多鲜食品创始人兼总经理

我们公司的品牌叫多鲜,英文叫多fresh,在十年前起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们想做新鲜烘焙。
为什么到了现在我们提到预制烘焙的时候,非常得有激情、有想法?因为只有做预制烘焙才真正能把新鲜这个概念,这个产品完全实现。

这里预制烘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其实我相信每一个人对于预制烘焙的理解也不太一样,预制烘焙在十年前时候,冷冻面团也算是预制烘焙。

今天我们再来讲预制烘焙的时候,我们站在2024年讲预制烘焙。我个人的理解我们讲的是第一预烘烤,就是产品已经烤之后,把它冷冻或者速冻起来。第二种,我们做的是冻转鲜,就是冷冻的蛋糕,到了我们的售卖终端,或者食用之前把它进行解冻。

我接下来所讲的预制烘焙,也都是全部基于这两个点。

我们为什么要做预制烘焙呢?其实预制烘焙,做预烘烤、做冻转鲜之后,我们能最大程度保障我的产品,第一里面可以不加防腐剂,添加很少的添加剂,我的产品力是符合我们现在消费者对于新鲜健康的追求的。比如十年前我们做的是60天、90天的长保质期的面包、蛋糕,其实它也算预制烘焙,但是现在为什么我们不讲这些?因为那些产品已经脱离现在都市消费者的追求。我们需求的是跟面包房达到同款品质,并且原材料用动物奶油不用植物奶油,可以用最好的原材料作出这些好的产品。

要说我认为的预制烘焙优势,要先介绍一下我的企业,多鲜企业立足于上海,总部位于上海,在华东有4个工厂,基本上都是要么是生产预制烘焙类的产品,要么是服务于预制烘焙的企业。

预制烘焙其实核心是冷链,因为在十年前冷链不发达的时候,我们在讲预制烘焙是无法达到的。冷链,单单这一个环节,其实说起来很简单,比如我们可以找物流公司,但是当企业自身的硬件条件达不到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规模扩大,因为你所有的环节都制约与冷链。

我们在上海新建了24米的单层无人仓储,3千平方的面积的一个无人仓,可以存储12000个托盘的产品,相应的获值大概是2亿左右。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冷链的基础,因为冷库其实它就相当于是我们做预制烘焙的一个最大的核心,因为我们只有通过冷链,才能保证我的产品第一稳定,第二可以把我整个的库存周期管理好。

我觉得预制烘焙第一个好处,我们做门店的,开饼房的,最关键可以丰富产品的种类。第二,降低成本,我们的产品,如果一天做50个产品,烘焙师可能会很累,并且我们需要很多的人工。第三我们需要培养很多的烘焙师,让他们按照同样的SOP来生产,会导致我们的产品不稳定。

我细讲一下降低成本这一块。刚才讲到,我们门店的一个很大的成本就是租金成本,我们原料占比可能20%、30%,但是租金可能占到50%。契合的烘焙师也是一个挑战。第三个,我们的产品一天一个门店一二百个平方需要做几十款产品,本身就是对于我们的时间管理,门店管理、运营管理都是有很大的挑战。

第四点,生产成本。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一个贝果一个门店至少卖到10块钱,为什么现在像山姆、盒马一个贝果大概3块多,而且能看到从美国空运过来的贝果也只卖3块钱,为什么?因为当有一天生产100个贝果的时候,我去跟谁买原料?可能淘宝买一买,当我一天要生产100万个贝果的时候我甚至有很大的溢价权。单单一个原料蔓越莓,因为我们在生产蔓越莓贝果都可能会造成它的缺货,美国那边的货已经被我们买空了,所有的货在海上漂着。当我的产值和产量足够大的时候,我对于原材料的溢价成本是优于门店的,这里测算过,大概可以节约20%到70%。

第二点,效率提升。比如说上海很火的一家门店Jack baker拿到融资后,3个月在上海地区只开了6家门店,当然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是有了预制烘焙的赋能可以短时间内,可能开20家、30家都可以,因为我的门店不需要烘焙师去做蛋糕、面包,可能90%的产品全部从工厂送到门店,只需要把这个产品按照SOP烤一下,最终的产品是标准化的。

同时,我们企业要不要有研发?当然一定要有研发,但我们的研发可能重点不是把一个新品做出来以后如何去做转化或者将工厂去做转化,我们可以把精力全部放在开发上面,把核心研发力量从琐碎繁杂的生产当中解放出来。

第四点讲一下产品的稳定性跟标准化。只要有人员参与的环节都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工厂端可以通过设备全自动实现,我们可以把这种人工的影响降到最低。现在门店,可能三四平就是后厨的空间了,很难保证烘焙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紧张的条件下把每一个产品都做到极致。这个我觉得不是人的问题,是这种模式的问题。

第四点很关键的配方,我们每个门店其实大家现在对于配方的管控都越来越严格,今天可能我们做一个产品出来卖得非常好,过了2周、3周,可能边上的门店都会做了,我的开发是不是打水漂了?其实预制烘焙核心,我们是能提供稳定化的产品输出,我们可以保证我们在全国500门店的产品烤出来给消费者的体验都是一样的。

接下来就是讲家庭烘焙,它对于预制烘焙的需求又不一样。这里的核心我觉得要体现乐趣跟体验感。

主持人王子:

讲的很深刻,感觉预制烘焙刚才讲的这些东西要革面包师的命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的面包师要更加做出更好吃更差异的面包,因为未来预制烘焙和工业烘焙是势不可当,你们有没有发现便利店里的面包现在越来越接近品牌的面包了?他们做得越来越短保,就包括七年五季现在也在武汉的便利店线下也做一些销售,而我们的烘焙的店其实的优势还是新鲜二字,新鲜的背后是什么?新鲜的背后是现烤、是现制,所以我们怎么样去调节这个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

圆桌论坛

颠覆性的创新模式的可能

图片

董凡铭

上海新麦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之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我学的确实不是烘焙这一块,是软件工程,毕业后在硅谷做了3年的软件工程师。3年以前回国,我们上海新麦是做各类中西式糕点代工的企业,现在也在孵化一些自己的品牌,我们服务一些中高端的客户,像半岛酒店、悦榕庄,一些米其林餐厅像乔瑞布松等。

为什么做自有品牌这件事情呢?因为我们一直觉得,一个工厂要跟上时代的脉搏。有两件事情会使得现在的市场变化很大。第一件事情是消费者习惯的变化,消费者现在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广泛,工厂又怎么更好的去符合消费者的一个新的习惯,怎么更快的去尝试产品,我觉得这个是自有品牌可以赋能的。代工模式,节奏可能会慢。

第二个觉得消费品会造成很大变化的因素在于渠道的变化。基本上每一个烘焙品牌做大的过程当中,它一定是伴随着渠道的变化。从最早的地铁广告牌到现在电商、抖音直播。所以对我们来说其实做自有品牌更多的初衷是让代工做得好的基础上面怎么顺应时代的脚步,去做自己一些新的尝试。

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感觉对我们公司来说还是最缺两类人,第一类我觉得反而是人事。在人才培养方面,我觉得这一方面是我们特别需要的。整体人员架构、人员组织,我觉得这一方面其实在我们这种传统企业来说是特别少,特别匮乏的。以前可能没有一个说要把人才梯度给搭起来,要建立一个人才三角,人怎么样不断晋升,技能上不断的怎么样培养,我觉得这一套系统、一套机制是比较少的。

第二类真的懂产品的人。2年之前我给我们公司新设立了一个岗位,就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在传统烘焙企业可能比较少,我因为是做程序员的,程序员都会有一个产品经理告诉你产品需求,产品经理就是要洞察用户到底用什么东西,然后做一个落地。

孙翘

山西双合成董事长

山西双合成是接近200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应该是中国第二批老字号企业,我们有自己的工厂,有100多家门店,主要销售是在山西当地。另外我们目前有两项非遗类的制作项目。

我来接管这个企业的时间可能没有那么长,但是从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跟这个企业息息相关。我们有两个祖训我想分享给大家。第一个货真价实,公道到心。第二个是财从人中取,力从信中来。这两个祖训一个是教我们怎么做事,一个是教我们怎么做人,我觉得是需要坚持的。我认为双合成这个品牌可以延续200年的一个基础就在于我刚才说的这两句话。

我们的企业一直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随着不同时代的商业模式的发生变化,我们在全国范围内不是属于一个很前沿、领先的品牌,但是我们在当地,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远远超前和引领的市场。

总结一下,我们有200年坚持不变的东西一直在坚持,同时也有200年我们一直在变的东西我们一直在变化,一直在更新,一直在努力的去追上我们像新品牌,有很多好的创意创新的东西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有朋友讲觉得200年的企业觉得很好,其实200年企业有200年企业痛苦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要去向别人学习的地方。我觉得可能对于我来说,我们曾经有一段时间是背上包袱的,我们老字号应该往老的方向走还是往新的方向走,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现在可能从生产端的模型上来说,我们也要尝试着把中式的点心做预制烘焙品,把我们的市场端现烤的模式比例增加,就是我们要去尝试的地方。

关于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觉得本次论坛的嘉宾都让我两眼放光,每个都有值得我们企业学习的地方。像我们这样的老企业在人才上其实是求贤若渴的。

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是基于一个逻辑和算法,我真的在招募大数据分析的人员,我们有很多的数据但是我们不会用,这可能是我们相对的一个短板。包括薪酬的问题、激励的问题,背后的逻辑和核心也是算比,我觉得所有的东西背后的逻辑如果算法好就能够优化更好。

斯盘恩

上海麦宝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其实这家公司是我爷爷成立的,我们公司是专门做威化卷和饼干,94年成立到现在,已经30个年头,90年代做饼干的工厂就是太康、嘉通日情还有我们上海麦宝,到今天为止我们上海麦宝还是在继续奋斗,超过30年的企业大概存活率只有1%,充分说明我们公司的任性还有创新的能力,当然跟200年比这个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还是要继续努力。

觉得我们公司跟其他公司可能不太一样的地方,主要还是对产品跟质量上面的一个理念,从我爷爷那辈就坚持用最好的原料,就是这种坚持一直持续到现在。

其实坚持没有用,这只是一个概念,是一个理念,什么叫质量好?质量其实是要去学习的。
像所有的审核,从大模块到小的管理我都能会去参与,你老板只喊口号不行,你要懂这个体系,才有可能一步步要求到位,主要还是在质量这一块。

成本这块也是一样的,烘焙很卷,成本都在涨,成本要怎么控制?像有实力的知道布勒,可以探讨有没有一些心仪的设备符合当代的趋势可以来落地,或者是其实有更好的一些选择。可能经验不是很好,但是模仿力很强的,大家不要小看模仿力,很多大公司,包括三星,包括日本的松下都是从模仿做起来的,你模仿都做不好更不要谈创新,所以模仿是基础的一个实力,我们可以跟这些国内的优秀的设备供应商一起合作,看看有没有一些机会,不管从能耗、效力上面控制,有效地做一些提升。

最后我觉得还是产品本身,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有人去了解这个市场的趋势,要从长远去看。

主持人王子:

你有系统的思维,里边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说的产品的重要性。

我之前有分享,说为什么现在传统的连锁店会活得相对艰难一点,没有之前那么好赚钱了。最核心的是消费者需求现在被视频流量的人抓住了,他们是有洞察能力,然后这个时候这部分人找到了代工能力极强的企业,他们双方抛开了所有的经销商,抛开了所有的链接物,二合一了。

包括像我们本期嘉宾七年五季陈总一样的,跑200多个工厂,等于是流量的企业已经在开始直接拥抱生产型企业了。

为什么国外的新生代企业那么厉害,为什么我们中国现在要升级,我们的工厂需要有更多的可能性。

其实产品的研发我觉得是三个方向,我说我们公司是不做产品的创新,我们只接受我们合作品牌对于他的产品描述,我要求我的合作品牌对他们的市场和客户做精致调查,然后给我们一套语言,就是他们的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从市场语言还原到产品的本身还原给他们,这是研发的第一步。研发的第二步是效率,我同样后厨或者是工厂,同样的生产线,3到5个人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3个人做3千块钱,明天目标3500,这个叫效率,所以要不断提高效率,这是第二个方向。第三个方向就是成本结构,在同样的口感、口味的情况下,我要不断地降低成本,有没有能找到我们替代这个原材料的,比如说是面粉,比如油脂,在保持口感不变的情况下不断降低成本效率,这个是要做的三个维度。

金韦良

上海沃德爱礼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我们这个品牌成立于1995年,目前总部设立于上海,在这也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当中,算是吃到了行业的红利,国家的红利,发展得不错。但是,从疫情来临之后,整个市场包括行业都有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也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传统烘焙企业,在面临着当下的市场的变化。

我是刚刚听到董凡铭讲他们也要做自有品牌的时候我心理咯噔一下,实不相瞒,从今天开始我们上海的门店开始陆续要关了。其实在2002年我们品牌进入上海开始,在上海这个魔都,可以说三进三出,我也非常佩服上一代的这些实业家们。

三进三出经历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因为我们是从兰州的小城市来,用了同样的一种模式开到上海以后,发现上海这个市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理解比我们还要专业。这个模式运行了几年以后也觉得不行,需要调整,那么就退出了。

第二次进入就是以中高端的一个品牌,叫洛德法式乡村面包,当时我请了台湾的一些师傅重新做了门店的升级,效果不错,收获了一批粉丝。后来也是因为软欧包的热度瞬间就消失了,熄灭了。当时因为整个体系都准备调整,就再次退出换了爱礼,想往伴手礼的这个方向去走。

品牌转型是2019年,开到15家店的时候疫情来了,又不断的关。

现在我们冷静下来专注在哪里呢?专注在工厂的效率。

我们做传统的饼店,大家知道烘焙是一个高毛利、低净利的行业,2C我们虽然零售价比较可观,但是各方面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产品的价格并没有涨,但是我们的成本陡增。

我们一家店3年前有200到300个SKU,到工厂环节非常费时、费工,没有高的产出。最近我们在关店的过程中也接了几个代工的业务,在报价的时候发现根本挣不到钱,因为我们生产的整个的流程是专卖店的流程,而不是真正的OEM工厂的流程。

我们也通过这些订单的磨合,把我们整个工厂的人效、评效、流程各个环节打通,减少浪费、质量安全管理,因为OEM了以后对质量安全管理会更加严格要求。预计,希望最好是能通过半年的时间,越短越好,调整到一个完美的一个平衡。魔都的市场我们未来会以一个全新的方式再卷土重来。

关于人才的需求我们最近确实有急需。我们的上海工厂希望改造成一个烘焙直播基地,当然也需要强大的电商运营的人员,专业的人员,因为我们没有,真的是空白,至今也在寻觅。如果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或者团队,你们可以来联系我。这个也是突破我们传统业态的新尝试。

编辑:Annic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