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庆勇案七十:橘枳姜汤治愈反复气塞、憋气2个月案

 火帝养生_WSH 2024-05-25 发布于云南

马某,女,77岁。初诊日期:2017年2月10日。

主诉:胃脘部反复气塞、憋气2个月。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因与老伴生气加上身体劳累,自感有一股气堵在胃脘部,时有憋气感,夜间或躺下时憋气感加重,同时心前区每天均能感觉到心跳有间歇。患者近2个月前先后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海军总医院就诊,罔效。现为求诊治,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患者自觉胃脘部有一股气堵塞,伴憋气,夜间或躺下时加重,每天心前区均能感觉到心跳有间歇,易汗出,大便1日1次,成形,夜尿1-2次。

查体:舌暗红,有液线,苔薄黄,脉弦细。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橘枳姜汤的方证为:胸痹之气塞、短气,而气塞重于短气,心前区闷痛或胀痛,咽喉发紧,情志不畅时诸症加重。本案中患者胃脘部气塞、憋气,并因生气加上劳累而发作。符合橘枳姜汤的方证,辨证为橘枳姜汤证。

辅助检查: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部分房早未下传,部分呈二联律,部分呈三联律,部分成对;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心房颤动;偶发加速性室性自主心搏;偶见室性融合波;HRV:SD>50ms。

诊断与治疗

西医诊断:频发房性早搏 阵发性心房颤动

中医诊断:胸痹 橘枳姜汤证

治疗:方用橘枳姜汤。

橘  皮60g,生  姜30g,枳  壳18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二诊(2017年2月17日):患者进门时就伸出双手2个大拇指称赞疗效好,诉服用半剂后,气塞、憋气症状即有好转,服用1剂后,当天大便4次,大便时无不适,质偏稀,第2天之后大便1日1次。服用4剂后,患者诉胃脘部气塞、憋气已愈,心前区感觉到心跳有间歇现象好转。

继续服用7剂,诸症告愈。

按语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卷十六·胸痹短气(九章)》说:“胃逆则浊阴不降,脾陷则清阳不升,是寒水凌火,风木贼土之根本也。”笔者体会到此患者的胃脘气塞,伴有憋气感,是由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气机不畅所致。阳气及阴液痹阻不通,故胸痹,因而时见心跳有间歇现象。清·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说:“寒气上逆者,以辛温之橘皮为君,温则暖膈,辛则散结也。生姜祛寒止逆,而性复宣通,与犀利之橘皮相济,则成和风爽气之象,然后佐以破留气之枳实,则寒去而肺畅。”笔者认识到胸痹气塞是肺中气机不畅,阳气不足,寒阻于胸中而痹。橘枳姜汤中橘皮与生姜相伍,则能够祛寒暖膈散结,同时佐以枳实,针对于胸中堵气及气塞。本案患者服用橘枳姜汤1剂后,大便4次并无不适,笔者认为此现象是患者服药后胸部及胃脘阳气得以运行,阴液得以通畅,滞于胃脘部以下的糟粕得以排出,同时憋气得以好转的现象,因此可见橘枳姜汤之效用。故此患者胃脘部气塞、憋气,可辨证为橘枳姜汤证,其方证是:胸痹之气塞、短气,而气塞重于短气,心前区闷痛或胀痛,咽喉发紧,情志不畅时诸症加重。

方证总结

笔者临床体会到橘枳姜汤的方证为:胸痹之气塞、短气,而气塞重于短气,心前区闷痛或胀痛,咽喉发紧,情志不畅时诸症加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