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很离谱,为什么在铁路路段,看不见一棵草?

 盆景匠 2024-05-25 发布于陕西

你乘着火车穿越无垠的田野,窗外风景如画,却在铁路两侧发现了一条条奇特的“生命禁区”——寸草不生的铁轨。这到底是大自然的疏忽,还是人类智慧的小把戏?

铁路的结构设计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两行钢铁巨龙稳稳地躺在几十万块,一般情况下,每公里铁路大约需要1600-1800根轨枕,精心铺设的枕木上,而这些枕木又被数以百万计的碎石(道砟)紧紧包围。

这些碎石间的小缝隙,就像精心布置的迷宫,让植物的根系望而却步。据研究,95%的草种在没有足够深度的土壤中无法存活,而铁轨下的碎石层正好满足了这个“无土栽培”的条件。

别以为植物界就此认输,人类维护人员可是随时待命,进行着一场与自然的拔河赛。每年,全球铁路维护投入的资金高达数十亿美金,其中就包括了除草这一项。

以美国为例,仅2019年,铁路公司就在除草和绿化管理上花费了近5亿美元。从手工拔草到现代化的机械作业,再到偶尔使用的化学除草剂,人类的干预确保了铁轨的畅通无阻。

回溯历史,从1825年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首次鸣笛,到中国“复兴号”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保持铁轨清洁、安全始终是铁路工程师的首要任务。

特别是在高铁时代,哪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也可能影响到列车的平稳运行,甚至干扰精密的信号系统。因此,对铁路周边环境的严格控制,成为了保障速度与安全的关键。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铁路维护也开始了绿色转型。在欧洲,比如德国,铁路部门正在尝试使用生物除草剂,其成本虽然比传统方法高出约20%,但对环境的影响却减少了80%。

同时,一些国家开始利用科技的力量,比如无人机巡检和智能识别技术,精准定位需要除草的区域,减少化学物质的滥用,实现对环境的最小干扰。

铁路不长草的背后,是科学与自然的巧妙博弈,是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奏响。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智慧与绿色的火花,让每一次旅行都成为一次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