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86姚星阳.一山有一山的遗憾:写作体验

 高教课堂研讨 2024-05-25 发布于江苏

      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博主 别如斯 说的一段话,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此刻见山非山,是明月初照碧川的波澜,是千般心事无人诉的怅然,是天光云影分隔不可相望的两岸,是青灯黄卷无问西东的诗禅,是风卷残云万年不朽坐看人间冷暖,是芸芸众生祷告的神龛,是千千万万尘埃落定的泥潭,是横亘在天地间的门槛,高不可攀。

      “世事如棋进退两难,一山有一山的遗憾”

怀念过去:幸运邂逅文字而成就美好回忆

      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还是很喜欢文字的。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每周会布置一篇随笔作业,相当于一篇小作文,题材不限,篇幅适中,写什么都可以。我有时候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会搞一些字藻堆砌在一起,写出一篇看上去很雅,实则一读啥也没表达的东西。

      关于随笔,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班级里一位同学,好像是以主角的两种视角,也好像是以两位主角不同的视角,记不太清了,周日通宵到凌晨四五点,写了一篇很压抑的短篇小说。大概是B5的本子,一写写了十几二十页。那叫一个酣畅淋漓。虽然事后,语文老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让我们平时不要写那么消极压抑的东西,更去接触一些正面乐观的事物。

      话虽如此,但我知道,当时我写的时候其实不是抱着消极的态度写的。而是带着一种激动与兴奋,那种笔尖喷涌而出的快感与我所写的内容是恰恰相反的。

      当然了,我现在大抵是没有那样的兴致灵感,更没有那时候无论文笔思想如何,就是狂写一通的勇气了。小学的时候,我参加过省里作文比赛的决赛;初中也参加过报社举办的作文比赛。虽然最后连成绩在第几名都不知道,但起码那时候感觉自己,欸,笔尖是有力量的。

接纳现在:学业排挤对文字的敏感与认真

      我现在也常常遗憾,为什么现在的我没有了那时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源源不断有语句在我脑海中组装生成的状态了。这种遗憾是长存的。每次出去旅游,想要抒发自己内心的自由的时候,只能想得到我备忘录里收藏的几百句文案了;每次想要写一篇日记,甚至只是一篇小记,提笔都只是一篇庞大的流水账了。

      但:

      所有选择,都有遗憾。

     我想确实是我的选择,让我留下了,如今自己,对于文字不那么敏感也不那么认真的遗憾。我把我原本分给这些文字的时间,用来干别的事了。

期待未来:我写我心深度品鉴人生奇幻面

      说回我在开头分享的那段话。我确实喜欢这种,词藻与意象堆砌在一起后扑面而来的画面感,就像当一小片朝阳曙光从山尖尖上飘洒在我的手心上时,我便知道山的背后已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我想,斗胆理解一下这段话吧。

      此刻见山非山。当我与山此时再相逢时,我已不觉得你是一个客体了。是明月初照碧川的波澜。我想起了山的静谧与美好;是千般心事无人诉的怅然。我感到山是包容与深邃的;是天光云影分隔不可相望的两岸。我想我与山之间已然不得靠近;是青灯黄卷无问西东的诗禅。我对山的念想,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是风卷残云万年不朽坐看人间冷暖。我想山啊,你已经历世事变迁;是芸芸众生祷告的神龛。我与山的距离似乎越走越远;是千千万万尘埃落定的泥潭。我已看透你是思念的泥潭,而我不愿陷深;是横亘在天地间的门槛,高不可攀。我已无力登上山的巍峨,越积越多的思念岿然不动。

山不再是山。

山是我过往遗憾的载体;我也是山,因为山包容的一切,都是曾经的我。

所以,世事如棋进退两难,一山有一山的遗憾。

我们也不该在已经做出选择的情况下,陷入遗憾的泥潭中。

我们有时寒暄一句“好想回到那时候啊”。其实都是想与过去的自己再相逢。

释怀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我们成长,我们去轰轰烈烈;我们遗忘,我们去暗自神伤。

我们选择的每一条路,都会铺满遗憾。

过去的意义在于塑造现在的自己,如同每一秒都在告别上一秒的自己。遗憾与别离,从来都是结伴出行的小两口。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遗憾与别离总是未完待续,我想说的,或许也总是未完待续。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