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秦基伟请陈毅吃饭只花7毛钱,陈毅吃饱后说:你这个大滑头

 黄河水888 2024-05-25 发布于北京

今天帝哥想说说开国中将秦基伟的故事。

图片

秦基伟

1914年,秦基伟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的一个中农家庭。他小时候就生性好动,常常逃学,到河沟捉鱼摸虾,或帮助受欺侮的孩子打架,父母怕他惹事,就不让他上学了,让他留在家里干农活。

秦基伟自幼喜欢习武,于是伯父送给他一把大刀,虽然锈迹斑斑,但他还是爱不释手,每天晚上他都要跑到村口苦练刀法,久而久之,他练成了一手好刀法。

秦基伟11岁时,父母双双去世,他成了孤儿。1927年11月,年仅13岁的秦基伟手持红缨枪参加了黄麻起义。1929年,15岁的秦基伟正式参加了红军。

秦基伟参军时虽然年纪小,但勇敢机智,当兵后第一仗就夺得一支汉阳造的单套筒,并被提拔为副班长,很快又被保送到随营学校学习,7个月后毕业,即调到手枪连当排长,到18岁时,他已经被提拔为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2连连长了。

图片

秦基伟

在1931年的黄安战役时,敌我双方在黄安县城郊的嶂山展开了白刃战,阵地几经易手,情况十分严峻,红军的预备队都派上去作战了。但秦基伟的手枪连却奉命守护总部,这让他非常不满。

情急之下,秦基伟一脚踹开了营长的门,他对营长说:“这个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连队要打仗!”

营长深知拦不住秦基伟,便对他说:“打仗可以,连队留下,枪也留下,你爱到哪儿就到哪儿。”

营长本以为秦基伟会知难而退,没想到他竟然一个人提着大刀冲上前线作战,并砍死了好几个敌人。战后,营长拍着秦基伟的肩膀说:“不错,以后就封你为'秦大刀’!”

图片

红军使用的大刀

从此以后,“秦大刀”这个绰号在红军内不胫而走。

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攻打刘寨,把国民党打得大败,红军实施追击,秦基伟也带着手枪追了出去。

但此时营长赶了过来,对秦基伟大喝一声:“秦大刀,你给我站住!你往哪里冲,还要不要总部啦?”

秦基伟赶紧回答:“营长,我,我没丢总部啊,我一直跟着呢!”

营长火了:“看看你们都打到什么位置了?”

秦基伟回头一看,原来自己的连队已经冲出去好远,把总部远远地甩在后面了,他自知理亏,不敢说话了。

营长又问:“你的人怎么跑了几个?”

秦基伟大惊:“不会吧,我的连队还能开小差?”

秦基伟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连队里的10名战士,已经挥舞着大刀穿插到兄弟部队的队伍中去了。

战斗结束后,秦基伟虽然对战士们的勇敢而感到高兴,但还是严厉地批评了他们:“勇敢要讲究章法,一说追击,连总部都不要啦,都给我反省!”

图片

秦基伟

1932年8月,红11师奉命攻打麻城西北的陡坡山寨,秦基伟的手枪2连担任第1梯队。他带领连队直接打到了敌人的围墙下,然后纵身跃上围墙,此时一颗子弹打进了他的右小臂,手臂顿时血流如注,手中的盒子枪也摔出好远。

但秦基伟又拣起枪,继续冲了上去,通信员连忙扑过来将他按住,对他说:“连长,再不包扎,血就流完了!”

秦基伟只好咬牙撕下衣襟,将带血的伤口捆住,但由于缺少药品,他的伤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医治。

不久以后,红4方面军被迫西征转移,因为伤员太多,随队走的话很困难,只能就地安置,秦基伟因为手臂受了伤,也属安置之列,领导给了他两块大洋,并对他说:“为了主力的生存,你就留下吧!”

秦基伟坚决不愿离开红军,但上级的命令他也不能违反,于是他等大部队出发后,一直悄悄地跟在部队后面,部队吃完饭后,他就过去帮助炊事班收拾锅碗瓢盆,有什么剩饭剩菜就吃一点。

但秦基伟的手臂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医治,伤口化脓,发出阵阵臭味,里面又长蛆,疼得不得了,他就把绷带解开,让脓流出来,把伤口里的蛆弄掉,再把绷带缠好。

就这么跟了一个多月,直到部队到达鄂陕边境时,秦基伟才敢重新归队,领导心疼他,还是劝他到地方养伤,但他坚决地说:“我一不坐担架,二不骑牲口,爬也要跟着红军前进!”

领导被春基伟感动了,终于决定留下他。后来秦基伟的手臂虽然被治愈,但胳膊溃烂的地方再也长不齐,一直都残缺不全。

1933年秋,秦基伟升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团长,随着红军物资供应的改善,红四方面军总部为所属各团都配备了一部电话。

图片

电话

但当时秦基伟并不知道电话是何物,突然电话铃声响了,他有些手足无措,问身边的战士:“这是什么玩意儿?”

战士回答:“团长,你放在耳朵边就知道了。”

秦基伟于是把电话放在耳边,里面出声音了:“秦团长吗?”

秦基伟以为是战士在捉弄他,把电话一丢,准备训人,战士连忙解释说:“团长,这是电话,是总经理部的郑部长在和你说话呢!”

秦基伟再次举起电话,一听果然是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的声音,郑义斋给他下达了任务,并问他:“明白了吗?”

图片

郑义斋

秦基伟回答:“明白了!”

但一挂电话,秦基伟便骑着马,又跑到了30里开外的总部去找郑义斋,郑义斋见到他后大惊,问他:“我在电话里不是已经把任务给你说清楚了吗?”

秦基伟却说:“我对那玩意信不过,要当面听你的指示。”

郑义斋大笑:“现在条件好了,团里都安了电话,以后下通知报情况,大家都用电话,你要习惯。”

这次闹笑话以后,秦基伟自己也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都已经是团长了,却连电话都不知道,真是丢人,看来以后不能光会带着部队冲锋了,还要加强学习啊!

抗战全面爆发时,秦基伟正在129师教导团学习。一天,师政委张浩找秦基伟谈话:“你对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想法?”

图片

张浩

基伟回答:“我想去战斗部队,哪怕叫我带一个连也行!”

张浩说:“师里决定派你去太谷县当游击教官。那里已经有一支队伍,但是由于缺乏军事管理人员,队伍涣散,难成气候。派你去,就是要把这支队伍带起来,拉出来。怎么样,有信心吗?”

秦基伟欣然同意,他问:“还有哪些人一起去?”

张浩说:“就你一个人。”

秦基伟只好说:“那总得给我一支枪吧!”

张浩苦笑着说:“没有,你自己去太谷找吧!”

于是秦基伟孤身一人来到太谷县,他办起了游击战训练班,大力宣传抗日,很快拉起了一支300余人的队伍。不久以后,太原告急,秦基伟趁着国民党守军南逃,组织人打开了军火库,找到了17支枪和一批军装,把队部进行了武装。

不久以后,129师将太谷游击队和榆次纱厂游击队合并为“独立支队”,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委,因此也称“秦赖支队”。

图片

赖际发

游击队员大部分是知识分子,他们喜欢搞宣传,但不愿意打仗,认为让他们拿枪是大材小用;工农出身的战士也瞧不起学生兵,认为他们只会耍嘴皮子,吃不了苦,一听说打仗就贪生怕死,应该狠狠收拾他们。

秦基伟知道情况以后,便主动带着工农干部向学生兵学文化,同时要求学生兵向工农干部学打仗,他还把游击队分成很多小分队,每个分队都由几个老战士带领,在摸清敌人活动规律以后,不断对敌人进行袭扰,每次战斗都能取得收获,这样学生兵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长为游击战的骨干。

1946年1月,时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赴北平参加国共和平谈判。一天空闲的时候,他和黄镇一起上街闲逛,两人看见了一家饭馆,便决定进去好好地吃一顿。

图片

黄镇

女服务员见来了两个军官,笑容可掬地问他们:“两位长官想吃点什么?”

秦基伟用他的湖北口音说:“有hóng xǔ(红薯)吗?”

服务员没听懂,问:“您说什么?”

秦基伟又说了一遍,服务员还是不明白,他就连说带比划,说这个有多长,有多大,是个红皮皮。

不料服务员听了以后,脸涨得很红,愠怒地盯着秦基伟。

一旁的黄镇看明白了,原来是服务员误会了,把秦基伟的解释和手势同一个下流的思路联系到一块了。

秦基伟知道误会以后,连忙跑了出去,找了一个烤红薯摊,买了几块烤红薯跑回饭馆,服务员看到红薯以后,才明白是场误会,她笑着说:“我们老家都叫这东西是地瓜,你怎么老说是hóng xǔ呢?”

图片

烤红薯

1947年8月,秦基伟任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1948年10月,他带领9纵作为主攻部队,参加了攻打郑州的战斗,部队仅用了10小时,便以几百人伤亡的代价,全歼郑州守敌1.1万人。10月22日,郑州解放,秦基伟兼任郑州市警备司令。

一天晚上,陈毅约第4纵队司令陈赓来郑州找秦基伟,见面以后,陈毅对秦基伟说:“现在进城了,阔了,你得请我们吃一顿好的嘛!”

图片

陈毅

秦基伟说:“那还有什么话说?不瞒首长,我有6块大洋的私房钱,今天就把它全部贡献出来。”

于是秦基伟开着吉普车,带着陈毅和陈赓满城找,但所有大饭店都关门了,最后只找到一家小餐馆,还是陈赓亲自下厨掌勺炒的菜,他做了一碗肉丝、一盘油焖白菜和一碗糖醋瓜皮,总共只花了7毛钱。

酒足饭饱结账出门后,陈毅说:“秦基伟,你这个警备司令员可是大大的滑头啊,天晓得你有没有暗中下令让大饭店都拒不接客。请我陈毅吃一顿饭,你个龟儿子才花了7角钱!”

秦基伟笑着送走了陈毅,自己独自一人到中原大戏院看戏去了。正好这天晚上邓小平找秦基伟有事,他把电话打到了警备司令部的值班室,却发现秦基伟不在,邓小平大怒,于是亲自来到值班室等秦基伟。

图片

邓小平

秦基伟回来以后,一看邓政委正坐在值班室等着自己,不禁吓了一跳,邓小平严厉地对他说:“今天晚上,我们两个都有事了。你给我一份检查,我给你一个处分。”

秦基伟老老实实地写了检查,并接受了处分,他知道这是邓小平在给9纵敲警钟,防止他们骄傲自满。

1949年2月15日,9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秦基伟任首任军长。他带领15军渡过长江后,一直打到了大西南。1951年3月,秦基伟又率领15军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战场,参加了第5次战役。

1952年3月,第15军奉命接替第26军的防线,在朝鲜中线的平康、金化、淮阳地区组织阵地防御。接防后,秦基伟组织部队边战斗边施工,历时5个月,硬是把防守的一座座山头掏空,建立起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为而后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提供了保证。

图片

上甘岭敌我态势图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30分,美军动用了300 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向上甘岭597.9和537.7高地进行了轰炸,我军表面工事几乎全部被毁。

轰炸过后,美军第7师在坦克的掩护下,以4个营加4个连的兵力,向两个高地发起了进攻。我军的守备部队只有几个步兵连,但他们殊死抵抗,打退了敌人的30余次冲击,歼敌1900 余人,但我军也伤亡了500余人。

图片

从14日至20日,敌我双方激战 7个昼夜,战斗异常惨烈,我军以伤亡3200余人的代价,歼敌7000余人。秦基伟对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说:“告诉同志们,15军的男人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伤亡再大,也要打下去,为了全局的胜利,15军打光了也算不上什么。请告诉部队,打到最后一个人,我秦基伟上去守阵地!”

战士们听到秦基伟的话后,士气大振,继续拼命与敌军作战。到20日时,两个高地的大部分表面阵地都已经被敌人占领,我军只好转入坑道,坚持斗争。

坑道战比阵地战更艰苦,在坑道里的战士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块饼干,许多人都喝不到一滴水,只好互相喝尿来解除难忍的干渴,由于医疗条件差,很多伤员都牺牲在了坑道里……

图片

电影《上甘岭》剧照

到了10月25日,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给秦基伟打电话说:“老秦,15军打到这个地步,已经到了极限,现在有两条路:一是顶着打下去,二是退一步再说,由你选择。”

王近山是二野名将,人送绰号“王疯子”,以敢打硬仗、狠仗、恶仗著称,但在如此严酷的形势下,他也有些犹豫了。

秦基伟当然知道部队已经到了极限,但他也知道我方正在板门店和美军谈判,双方都在关注着上甘岭的消息,谁的部队打得硬,在谈判桌前的腰杆就硬,他于是给王近山回话说:“从这10来天的形势看,范佛里特的底气不过如此,我的意见是坚决打下去!”

秦基伟又向志愿军司令部保证:“请各级首长和毛主席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15军只要还有一个人,上甘岭的战斗就要打下去!”

图片

秦基伟(右)

王近山同意了秦基伟的决定,11月5日,他派12军副军长李德生率31师和34师的7个连加强给15军,支援上甘岭战役。

此后15军在秦基伟的指挥下,发起了总反击,11月11日15时45分,我军的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山炮、野炮,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倾泻,共1万多发炮弹落到了敌人的阵地,敌人的尸首四处飞扬。此后我军在火力掩护下进行冲锋,一举夺回了两个高地的表面阵地。

敌人虽然不甘心失败,又组织了无数次的反扑,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到了11月25日,“联合国军”再也无力发动进攻,上甘岭战役以我军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图片

我军庆祝上甘岭战役胜利

1953年6月16日,秦基伟回国后,毛泽东在菊香书屋里接见了他,他高兴地对秦基伟说:“上甘岭打得很好,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它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利坚合众国的钢铁还要硬,这个奇迹是你们创造的!”

秦基伟谦虚地说:“是主席和军委指挥得好,战士们打得顽强!”

毛泽东说:“你们打得好,我要有表示,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那就请你吸烟吧!”于是他把自己的烟盒递给了秦基伟。

图片

毛泽东

秦基伟的烟瘾极大,他一天至少要抽两包香烟,在上甘岭战役期间,为了缓解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他吸的烟更多,几乎昼夜不断。

但此时秦基伟觉得在毛泽东面前吞云吐雾不大合适,但又不知道怎么拒绝,于明只好说了一句谎话:“主席,我不会抽烟。”

毛泽东大笑:“哎呀呀,你这个当军长的还不吸烟。不吸烟怎能坐指挥部啊,要是我,那可就是没办法啰!”

秦基伟回来以后,警卫员给他递烟抽,他却拒绝说:“我已经在主席面前说过我不抽烟了,怎么能够言而无信呢?”

从此以后,秦基伟没有再抽一根香烟。

此后秦基伟先后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第一政委、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1984年10月1日,我国举行了庆祝建国35周年的大阅兵,由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担任阅兵总指挥。

阅兵当天,秦基伟用一口地道的红安话向邓小平报告:

“军委主席,庆祝建国35周年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指示,阅兵总指挥:秦基伟。”

图片

秦基伟阅兵时向邓小平报告

秦基伟在阅兵前还特意请人教他练习普通话,但一开口,还是情不自禁地用了他最熟悉的语言,他的这一口红安话,成功地让他在阅兵当天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

1986年8月,秦基伟跟随杨得志率领的军官休假团访问朝鲜,金日成问他:“想到什么地方看看?”

秦基伟回答:“如果方便,我希望重登五圣山,重访上甘岭。”

金日成深知秦基伟的心意,马上安排了一架武装直升机,并让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将军陪他一起去了上甘岭。

当秦基伟登上597.9高地时,他在“英雄黄继光牺牲处”的石碑前深深地鞠躬行礼,然后又面对东边的537.7高地北山深深地鞠了一躬,向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们表示哀悼和敬意!

图片

秦基伟来到黄继光牺牲处

1997年2月2日,名震中外的战将秦基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谢谢阅读,欢迎点赞、转发和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