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过60岁,“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不是走路与睡觉,而是长期做好6点

 罕山游侠 2024-05-25 发布于内蒙古

人过60岁,“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不是走路与睡觉,

而是长期做好6点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不仅古代人对长生不老有渴望,现代人对长寿也有很高的渴求度。

虽然大多数人都迈入了养生的队伍中,但健康长寿的人仍然不多,现如今的人均寿命大约是77岁,但人均健康寿命只有63.65岁。

也就是说这个年龄后,大多数的老年人都存在卧床不起或是生活无法自理的现象,这些因素都不利于长寿,那么想要长寿应该如何去做呢?

长寿和哪些因素有关?或许和你想得不一样

1、基因遗传

基因不仅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容貌,还可以决定身体的健康水平,在长寿因素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研究证明,男女寿命的差异是由于线粒体基因存在基因突变的可能性,而女性比男性更能修复基因,从而帮助延长寿命。

这也是女性比男性长寿的部分原因,基因中有遗传史,也会对最终寿命产生影响。

2、心理因素

在平时,有很多人会由于性格、工作、生活原因,脾气暴躁,遇事常动怒,整天郁郁寡欢;有些人精神压力过大,不能及时转移或排解;这些情况对于人体寿命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心态决定命运,心态也影响寿命!

3、生活方式

现在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压力也逐渐变大,长时间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熬夜是当今年轻人的通病!如果身体有病,但是不及时就医,长此以往,很容易就会影响人体寿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会逐渐变差!

为何说长寿并非是好事?活多久算长寿?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如今现代人的寿命大幅度提升,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78.2岁,也就是说能活到78岁,已经算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

但是现在有不少人却都认为长寿并不是好事,试想一下,如果你八十岁了,但只能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还有一大堆让你痛苦却死不了的病症,活着折磨自己又连累家人。

而长寿毕竟是少数,等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个离去,自己一个人也会很孤独,这些内心上的悲怆其实也在损害身体健康。

所以,长寿不仅仅是年龄的长度问题,还包含着生活品质、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等等综合因素,按照现代人对长寿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活得久又能自理。

你知道吗?现已有权威说法:人类会越来越长寿。

根据科学的建模预测:2023年,中国居民的平均寿命是77岁;而到了2035年,中国居民的平均寿命预计将达到81.3岁!

这么看来,中国人将达到人均长寿了?并不是!

在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都相对落后的小城市、农村地区,中老年健康依旧很难保证。

提示大家:活得时刻长和健康地活得时刻长有本质区别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街边采访,问题是这样的:假设有时机,你愿意活到100岁吗?不少人的回答是不愿意,由于活到七八十岁现已够了。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假设不能健康地活着,甘愿不活那么久。

这句话尽管有点严酷,但却比较现实,由于长命并不能用生命的长短来衡量。很多晚年人由于遭受高 血 压、糖 尿 病等困扰,因瘫 痪、中 风等原因长时刻卧病在床,有的白叟因老 年 痴 呆身边不能脱离人,这些白叟即就是活到了100岁,但没有自理能力,也并不能真的算长命白叟。

真正的长命白叟是到了一定年纪,仍然腿脚较为健康,具有自主的认识,能够自己处理一些小工作,脑子不含糊,四肢还能够自由活动。因而,活的时刻长并不代表长命,只有健康地活较长时刻,才算真的长命。

为什么说60岁是一道门槛?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不明所以,简单来说,越是接近60岁的人群,出现严 重 疾 病 风 险的可能性更高,生命威胁的概率也更高,而一旦健健康康地度过了60岁,则大 型 疾病的风险也会小很多。

甚至可以概括性地讲,60岁,就好比是人健康的门槛,60岁左右是否存在疾病表现,对健康而言尤为重要。

其次,在此后的30年间(60-89岁),都属于老年期,这个阶段你的衰老速度会越来越快,不服老也不行了,很多人没能扛过这个阶段。这就看谁年轻时生活习惯健康,谁中年期注意保养了,这些都是给老年期打基础,基础夯实了,老年期才经得起消耗,更容易长寿。

最后,度过90岁了,值得恭喜,可以说自己是个长寿老人了,如果能活到百岁以上,基本上在附近就成了“名人”,大家都想知道你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除了身份证上显示的年龄,衰老也可以通过外貌以及精神状态来判断,这个时候显年轻和显老的差别就出现了。有研究发现,心理年轻的人,往往外貌看起来年轻好几岁,相反,若是心理不健康,生活遭受磨难,会让你更显衰老。

所以,想让自己更长寿,显得年轻点,平时就要多旅游增长见识,多唱歌跳舞活跃内心,多和年轻人交流相处,最重要的是心情好,心态好,身体才不容易生病。

你以为的养生,其实越养越伤身

1、定期输液可以通血管

真相:不仅没用,搞不好还“要人命”

每到换季,都有一大批老人直奔医院,靠输液通血管。但专家指出这方法害人不浅,不仅没用,搞不好还“要人命”

“输液通血管”其实不靠谱。那些活血化瘀重要注射剂能疏通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脑血栓,看似有道理,实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对脑卒中后每年定期输液和不输液进行科学的临床对比研究。输液反而会引起心衰、过敏等反应,从而加重疾病。

2、经常按摩淋巴能排毒养生

真相:完全就是伪命题

很多美容会所都有“淋巴排毒”的项目,声称按摩可以排毒治病功效。中山大学专家林桐榆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指出,目前,我国卫生监督部门没有审批过一项按摩淋巴排毒的技术。所谓淋巴排毒,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3、保健品能包治百病

真相:不吃更养生

对于保健品能治百病的问题,其实有关部门早已明确:食用保健品不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如果有相关疾病不适,还是希望患者能够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保健品是一种不以治疗某种疾病目的的营养食品,很多人觉得“保健品”有病能防病,没病能保健。但其实乱吃保健品可能会吃出病。比如许多人注重养生,买很多人参鹿茸当补药吃,轻者鼻血不止,重则折腾进医院。

4、适当喝酒有益健康

真相:只要喝酒就有损健康

不少人都听过“适当喝酒,有益身体健康”这样的说法,甚至很多健康言论写到,每天适量喝酒可以活血助眠。顶级医学期刊指出:喝酒直接导致全球280万人死亡,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不饮酒才是对健康有益。

由于人口众多,中国每年有70万国人把命喝没了,是目前全球饮酒致死率最高的国家。所以酒精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能戒就戒。

5、鸡蛋有胆固醇,老人不能吃

真相:会失去必要营养素

很多人认为鸡蛋含有大量胆固醇,自己血脂高不能吃,胆固醇是维持正常代谢的必需物质。80%的胆固醇是内源性,从食物中来的外源性只占20%。鸡蛋中含有大量卵磷脂,是维持记忆和思维的物质。不吃鸡蛋会失去很多必要营养素。

长寿和运动有关系吗?

坚持锻炼的确可以延年益寿。研究表明,每天锻炼30分钟的人群,可以获得3年以上的延寿,防 衰 老效果非常明显。此外,经常锻炼能帮助我们避免某些 疾 病,还能塑造完美的身材。

然而想要靠运动延长寿命可不简单。必须坚持锻炼5年以上,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搭配科学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才能达到延寿的目的。

老年朋友最好不要进行高强度运动。50岁之后,身体机能下降,老年人容易患 骨 质 疏 松 等疾 病,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容易受伤。老年人只适合做轻度运动,活动筋骨,放松身心,而非进行体育锻炼。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长寿并非一套数学公式。

多睡觉能长寿吗?

有说法称“睡得越早,死得越早”,是真的吗?

大多数人都认为早睡早起身体好,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传言称“睡得越早,死得越早”,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这个说法可能来源于2021年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一篇研究,研究显示,早睡和晚睡都可能会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早睡的人死亡风险要比晚睡的人更高一些。

这项研究是基于全球20多个国家,覆盖了超11万人,历经9年的时间,按道理说从数据的范围和数量上看是比较可信的。

但在早睡组数据中,超过一半的人来自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医疗水平本来就较低,将他们的死亡原因归因于早睡,是有点牵强而且是不合理的,

因此“睡的越早,死得越早”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说法,不过睡太久或者睡不够,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有研究发现,每天睡眠时间大于9个小时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较高,睡眠时间大于8个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三倍,所以每天不要睡太久。

因此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而言,人体长寿关键并不在于睡觉和运动。

想要健康长寿的话,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那么该如何养生呢?其实过60岁后,要想长寿,需要坚持这6项长寿准则!

人过60岁,"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不是走路与睡觉,而是长期做好6点

1、笑口常开,保持好心态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世界上90%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

中医也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的确,情绪不好,再好的护肤品,也无法挽救你的脸色;心态不对,再贵的保健品,也无法拯救你的健康。

情绪稳定,其实就是最简单直接的养生方式。

社交平台上一个很火的“吃货奶奶”就深谙此道。

她今年101岁了,当同龄人筷子都拿不稳、甚至要靠ICU续命的时候,她却依然吃香的、喝辣的,兴致好的时候,还要喝点儿小酒、和孙女儿一起去做美甲。

问起“吃货奶奶”的养生之道,她说:“心态决定一切。有些事,吃一顿解决不了的,那就吃两顿解决。”

她的孙女儿也说:“奶奶从来不生隔夜气,就像小孩子一样,简单纯粹。”

有一次,“吃货奶奶”在吃汉堡的时候假牙掉了,没想到她二话没说,安上假牙继续吃。

有时候,孙女儿说起东家长西家短,“吃货奶奶”总是笑嘻嘻地说:“你晓得个铲铲。”

似乎什么烦心事儿,到了她这儿,都能被一一化解。

赵朴初曾说:“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的确,人生在世,什么样的人都会遇见,什么样的事情都会经历。

如果因为一点儿小事儿就郁郁寡欢,没毛病的人也早晚会忧思成疾;

但如果能及时调节情绪,或许你就能得到常人难以得到的健康密码。

但很多年轻人,在拼尽全力养生的时候,似乎忘了这一点。

别人几句话不对,就情绪低落,稍微遇个风波,就一蹶不振。

真正的聪明人永远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无论什么样的境遇,他们都能淡然处之、从容面对。

2、饮食要规律健康

俗话说“早上要吃够,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少吃”。健康的饮食习惯只是现代人无法解决的常见问题。

有的人喜欢吃油腻食物,有的人无节制的饮食,有的三餐不规律,没有固定的饮食节奏,同时还有些人经常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等食物,这都不利于健康。

一些慢性病与这些习惯有很大关系,经常这样做会影响身体健康,增加患慢性病的概率。

因此,如果想健康长寿,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少吃这些食物。可以多吃蔬菜、瓜果、粥等清淡食物,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养生。

大家都知道,一旦上年纪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就会开始慢慢衰退,各种“老年病”也会纷纷找上门来。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营养的补充至关重要,不仅要做到全面的营养摄入,而且还要调理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安稳度过老年期。

3、保证充足的睡眠

缺觉,有时祸害的不止自个儿,还可能祸害他人。据统计,中国的车祸70%是由于司机睡眠不足导致。睡不够、睡不好,对人类造成的伤害超乎想象!

睡觉跟吃饭一样,是每个人每天都必做的事情。一天24小时,正常人约有1/3的时间花在了睡觉上面。

当人体开始衰老时,由于身体上的器官开始退化,导致身体中的激素分泌受到影响,褪黑色素是影响睡眠的主要激素。这类激素在人老后会分泌会降低,老年人因此会出现失眠的情况。

建议老年人睡觉之前,可以去冲个澡,缓解一些身体的疼痛感,放松自己的心态,这样容易入睡。

4、注重养耳、听和谐音

很多老年人,喜欢变成“长舌妇”,还喜欢听“抱怨、谩骂”等。因为日子有些无聊,所以习惯了说无聊的话,到任何地方,都要凑热闹。

有人问歌唱家周小燕:“为什么您能健康长寿?连80岁后大腿骨折都能很快恢复?”

她说:“我每天唱歌,不唱教学生也要示范、练声,这就等于是练气功了。”

还有人列出了这样的数据:“中国音乐学家繆天瑞,活了101岁;中国作曲家音乐家陆仲任,活了100岁;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活了99岁......”

也许你五音不全,但是你能够唱几句,也能够听别人唱歌。在歌声中,你释放了废气,也打开了“胸襟”。

老人的耳朵,是用来听音乐的,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听上司训话,听各种竞争的话。“听,有百灵鸟唱歌”,当你常常这样感悟的时候,耳朵会变成传导美好的器官,带来愉悦。

5、让大脑年轻

要想让大脑保持年轻,延缓衰老,保持大脑的年轻很关键!可以这样做:

每周读一本书,可以刺激大脑,丰富神经突触,延缓衰老进程,降低老/年痴/呆风险。

每周进行2次30分钟以上的锻炼,促进大脑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水平,控制血压。

多吃抗氧化的食物,比如含有黄/酮或胡萝卜素类的蔬果等,同时肉也要适当吃,保证营养均衡,才可以补充大脑能量。

培养几种兴趣爱好,跳舞、下棋、听音乐等活动,可以使大脑放松,供血和供氧充足。

玩益智游戏,可以锻炼人的耐心、专心以及敏锐度,延缓认知能力减退,预防大脑衰老。

6、定期给身体"除湿"

中老年人为什么要坚持除湿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湿气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问题,影响中老年人的行动能力。

除湿气也是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重要一环。

什么是湿气呢?

一说到“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水、潮湿这些字眼。湿的确是水的一种状态。湿属yinxie,性质重浊而黏腻,凡致病具有重zuo、黏滞、趋下特性的xie气,都称为湿邪。湿为长夏的主气。

“湿”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与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对我们伤害不小。

又是从何而来呢?

(1)饮食过量肯定是“湿气”最常见的来源。

过量的饮或者食,都会导致饮食积滞肠胃而不化,引起湿气过重。

看看自己的孩子就知道了,如果晚上稍微吃多点,第二天伸出舌头来,就有一层白白腻腻的舌苔,这就是所谓的“食积”引起的“湿气”。

尤其是三伏天,各种水果、冷饮、冰淇淋等成为大家消暑的“利器”,殊不知夏日炎炎,是人体阳气释放最大的时候,脾胃的功能反而最脆弱,宜多食姜,此时这些生冷寒凉之品更应该浅尝辄止,最忌多食常食。当脾胃被寒所伤,湿邪必然弥漫起来了。

(2)久坐、久卧不动也会造成“湿气”

《黄/帝/内/经·素/问》上提到“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不少人为了避暑,在家“躺平”不动,其实也会造成脾胃不运,引起湿气过重。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坐火车一旦超过半天,就会发现脚已经开始肿了,胃口也会变差,有些人甚至一上车就开始晕车呕吐,其实都是脾胃不足、水湿不化的表现。

(3)空调冷气也会导致“湿气重”

不少敏感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就感觉头晕身重纳呆,这是因为空调冷气会导致“表闭”,汗出不畅,水湿之气就会弥漫周身,引起以上症状。

所以早晚凉快的时候还是要出去在自然中散散步,出点汗,即一方面要避免中暑,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汗出通畅,避免“湿气”缠身。

(4)熬夜

没想到熬/夜也会导致“湿气重”吧,这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

熬/夜时人体的阳气不能潜藏去休养生息,就会导致脾胃的阳气不足,湿气不化,所以熬夜的人第二天舌苔肯定是偏厚的。许多人熬夜之后,还会出现头面浮肿的现象

摘自:网络 2024.05.24(供朋友们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