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餐后2h血糖是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还是吃完计时?这四个测血糖的“潜规则”要知道

 HAINABAICHIAN 2024-05-25

潜规则之一:化验血糖要守时

在门诊,常常会遇见这样一些糖尿病患者,接近中午了,匆匆忙忙来到医院,说:“大夫,给我查个空腹血糖吧,我没吃饭也没喝水。”大夫会给他查这个空腹血糖吗?答案是“不会查”,即便查了也不能算是真正的空腹血糖。这是为什么呢?

医学检验要求的空腹至少是8小时之内不吃任何食物,但空腹时间也不宜过长,最好是空腹12~14小时。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空腹抽血的空腹指的是不吃任何食物的意思,是可以饮水的,如果有高血压等疾病,服用降压药也是完全可以的,不影响血糖的测定。

图片

如果空腹时间超过14小时,往往会因过度饥饿,致使身体的生理和代谢活动发生改变。血糖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就像汽车需要汽油一样,身体没了血糖也会动弹不了。

要维持身体血糖处于一个稳定水平,一是靠一日三餐,另一个就是咱们的肝脏在不吃饭的时候生产一些糖,根据需要释放入血,这样就保证了吃不吃饭,都不会低血糖,保持了血糖的稳定。

在长期不进食的时候,肝脏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会把储备在肝脏的糖分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液中的糖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所以这时的血糖水平不是真正的空腹血糖。因此,测空腹血糖最好是早晨医生一上班就来,不要饿肚子时间太长。

如果是化验餐后2小时血糖,这个2小时是以吃第一口饭开始看表计时,2小时后抽血。很多患者往往认为是吃完饭以后开始看表计时,餐后血糖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所以如果时间计算错误,也不会获得真正的餐后血糖结果。

潜规则之二:化验血糖要全面

一些糖尿病患者按时来医院,只是为了开药、吃药,不按期监测血糖;也有不少患者虽然也测血糖,但只监测空腹血糖,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一好百好了。这些做法显然都是不正确的。

每个人一天中的血糖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就像波浪一般,有起有落,有高有低。一般在空腹、饭前、睡前时的血糖水平比较低,而三餐后的血糖水平比较高。所以了解血糖的情况,应该了解“全天候”的血糖,监测不同时间的血糖。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检测一个“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受时间、不受吃饭的影响。

潜规则之三:化验血糖防作弊

很多患者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如果第二天要查血糖了,特别希望这次化验结果正常,所以吃饭非常注意,严格控制,尽量少吃甚至不吃;或者是知道运动能降血糖,平时不锻炼,快要测血糖了,就好好锻炼一把,测得的血糖低了也就可以心安了。还有患者就大吃特吃,想看看自己的血糖最高能有多高,似乎要来个挑战,探个极限。

这些做法其实类似“作弊”行为,如果这样做了,拿到的这个化验结果就是“假的”,低了自欺欺人,高了也没任何参考价值,因为它不能反映出日常的血糖控制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血可以算是白抽了,钱白花了,没有用。

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抽血前,平时饭怎么吃、运动怎么做、药物怎么用,抽血检查前就按常规去做,不要“作弊”,这样才能反映出真实的你,才能让你的血不白流,钱不白花,才能获得真正的血糖结果,及时发现情况,及时调整。

潜规则之四:化验血糖需服药

这个“潜规则”上面已经提到了,之所以单独提出来讲,说明它很重要。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来查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时,会刻意停用平时使用的降糖药或胰岛素,目的就是为了看看血糖怎么样。这样做肯定是大错特错的。

当被诊断为糖尿病以后,使用药物或是胰岛素控制血糖,这时再进行血糖检测的目的是看看目前选择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行不行,用的药对不对、够不够。所以查血糖时,就要按照平时用药的方法继续用药,了解用药情况下“真正”的血糖控制情况,这样才能根据真实的血糖数据看是否需要对现在的降糖药或胰岛素进行调整。

来源:人卫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