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初看句句写人,细读却处处写雪

 新用户86028838 2024-05-25 发布于内蒙古
庆余
庆余
2019-07-14 11:36

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雪以它冰清玉洁的特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于是便有了万种风情的咏雪篇章,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白《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等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夜雪》,便是一首千古咏雪绝唱。

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初看句句写人,细读却处处写雪

《夜雪》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它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当时白居易正处于被贬江州司马期间,因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夜雪》。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便是运用侧面烘托手法来写“夜雪”,以及抒发了白居易贬谪江州的孤寂心情。

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初看句句写人,细读却处处写雪

这首诗的取胜之处,首要在于立意不俗。众所周知,雪无声无味,只能从它的颜色、形状、姿态去描写,但这些特点无一例外,都需要在白天才能看到。所以咏雪诗写夜雪的就很少,能够流传千古的就更罕见了。但白居易这首诗却巧妙的从侧面烘托,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不愧为千古咏雪绝唱。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白居易的这首《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初看句句写人,细读却处处写雪

首句“已讶衾枕冷”,意思是说,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和枕头竟然都是一片冰凉。这句诗中,白居易没有提到“雪”字,但是这里的“冷”字,不仅点出了雪,还暗示了雪大。只有雪大和长时间的下雪,屋里的人才会感到被子和枕头都是一片冰凉。其实这里的“讶”字也在写雪,因为雪无声,所以等到寒冷时才能感受到。可见这句诗是从触觉(冷)来侧面烘托夜雪。

次句“复见窗户明”,即又见到窗外一片通明。这句诗则是从视觉(明)来侧面烘托夜雪。如果有经验的人,就会知道当晚上的雪下得大、积得深时,积雪的反光会给夜晚呈现出一片通明的景象。所以白居易这里可谓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初看句句写人,细读却处处写雪

最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意思是说,夜深后,才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还能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这两句诗看起来平淡无奇,实则包含了多层含义。“知雪重”,是白居易的感觉。“闻竹声”,则是白居易的听觉。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烘托夜雪。

除此之外,白居易“时闻”也说明了冬夜的寂静,更说明了诗人晚上睡不着的事实。而白居易晚上睡不着,除了因为夜雪寒冷,更重要的自然是贬谪江州后心情的孤寂。所以这首诗才会别具一格,韵味悠长。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的叙写,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雪的特点,也深感诗人的孤寂之心。

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诗,初看句句写人,细读却处处写雪

综观白居易的这首诗,初看句句写人,细读却处处写雪,可见水平高超之处。而白居易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在这首诗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总的来说,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是一首千古咏雪绝唱。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