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新质生产力 | 抢滩SAR卫星百亿蓝海,天仪研究院为商业航天再添一把火

 sys1900 2024-05-25 发布于湖南

将融中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推送

THECAPITAL



公司将力争明后年实现盈利。

本文3652字,约5.2分钟

作者 | 宋新澳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商业航天,并将它归类为新质生产力。商业卫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细分领域中,商业SAR卫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仪研究院”或“天仪”)作为其中的佼佼者,选择了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模式,其取得的成果屡创国内首例。

2020年,天仪研究院在丰富工程经验的积累上,率先发射了中国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这也是中国第一颗平板可折叠卫星,实现了商业SAR卫星数据的国产化;

2022年,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巢湖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天仪率先实现国产商业SAR卫星批产组网和在轨商业化运营;

2023年,天仪研究院成功发射“涪城一号”SAR卫星,这是天仪研发并运营的第3颗SAR卫星,也是天仪在“海丝一号”和“巢湖一号”基础上研制的首颗面向InSAR业务的卫星。

天仪3颗在轨SAR卫星已成功获取数万景成像数据,并成功应用于城市安全、应急救灾、基础设施监测等重点领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SAR卫星产业链闭环服务的商业公司。

在运力层面,随着商业航天产业的不断发展,天仪研究院可选择的运载火箭也越来越多。除了长二丙、长二丁等“国家队”,其还跟星河动力、蓝箭航天、中科宇航等商业火箭达成了合作。天仪研究院副总经理吴兴贵表示,该公司的第四颗SAR卫星即将发射升空。

截至目前,天仪研究院已完成6轮融资,最近一轮是合肥产投集团旗下产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安徽省人工智能基金完成对天仪研究院的战略投资。据融中财经了解,天仪研究院目前尚未盈利,不过吴兴贵透露,按照规划,公司将力争明后年实现盈利。

01

告别国外高价购买!

中国商业SAR卫星开拓者

SAR卫星,即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可全天时、全天候对地实施观测,在海洋、地球资源探测、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商业SAR图像都是从海外高价采购。

2020年12月22日,“海丝一号”的成功发射改变了这一情况,该卫星首次成像工作就成功获得首批在轨图像,填补了我国商业SAR卫星的空白,实现了商业SAR卫星数据的国产化。

“海丝一号”的成功应用,也让世界看到在商业SAR卫星领域的中国力量。2022年,汤加海底火山剧烈喷发期间,由于火山喷发导致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进入高空,光学卫星无法穿透这些物质及时获取火山区域清晰影像。天仪研究院利用“海丝一号”SAR卫星能穿透云雾的成像优势,连续两晚成功获取汤加灾后卫星遥感影像,为当地政府进行灾情评估与灾后救援提供支持。

据介绍,这颗卫星也是中国第一颗平板可折叠卫星,仅用了一年时间就研制完成,这在国内也是相当快的速度。

天仪在SAR卫星上做到的快速研制,源自其此前积累的科学试验卫星的技术能力。2016年成立,天仪研究院早期定位是给国内的科研团队提供一个短平快进入太空的服务。吴兴贵介绍,这时的天仪主要在科学试验卫星上进行单点技术的验证和攻关,实现扎实的技术积累。

成立当年,天仪完成了卫星制造、发射全流程的验证。2016年10月,天仪发布了面向商业航天市场开发的轻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6U立方星平台(TY-6U卫星平台),整星总重量约8~10kg,载荷能力为4~6kg。通过该平台,天仪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由民营企业自主研制的科学试验卫星“潇湘一号”。

此后,由天仪研制的,涵盖通信、导航、遥感、天文探测等领域的科学试验卫星持续升空。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天仪共完成了5次太空任务,发射了十余颗TY-6U卫星系列卫星。

随着技术能力的成熟,2019年,天仪选择进入SAR卫星领域。“我们认为SAR市场有非常巨大的前景和应用价值。”吴兴贵所在的天仪团队在那时做出了这一判断。

回看当时的市场环境,天仪做出这一决定需要不小的勇气。SAR是什么?有哪些应用价值?2019年,国内SAR卫星市场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几乎所有的商业大数据都来自国外,获取成本昂贵,响应的时效性也很慢。不过,国内市场的空白,也意味着有广阔的发挥空间。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2024年合成孔径雷达(SAR)市场规模估计为52.1亿美元(约377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88亿美元(约637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07%。

此外,天仪所处地区长沙多阴雨天气。长沙本地媒体就曾报道,2016年,长沙以159天的阴雨天气成为全国阴雨天气最多的城市。因此,从卫星成像效果看,并不适合易受环境影响的光学遥感卫星应用。

这也促使天仪选择SAR卫星,“在遥感领域科学试验卫星的探索和服务中,我们发现光学遥感卫星在南方受天气、环境的影响较多,所以认为光学卫星在南方实现规模化发展是不适合的,于是选择了在SAR卫星领域去深耕和发展。”吴兴贵称。

02

遥感破局者

三步解决行业痛点

将SAR卫星发射上天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需要企业有解决SAR行业痛点的能力。在吴兴贵看来,商业SAR卫星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应用端。“SAR卫星服务商需要解决规模化的问题,以实现下游大范围的应用。”他称。

对此,天仪给出的答案是“高连续、高便捷、低成本”三步。

高连续,决定了场景的需求能否被满足,即客户是否能够使用遥感卫星解决问题,是行业起步的关键;

高便捷性,决定了有需求的场景是否会使用,即客户使用中的交易成本高低,是行业发展速度的关键;

低成本,决定了供需双方的单位经济模型,即各方是否都能从使用中获利,是行业规模化的关键;

天仪介绍,在导航、通信卫星领域已经验证了这个理论,遥感即将迎来破局者,天仪也将抓住这个机会。

为了实现这三步,天仪选择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理念,打通了造、管、用卫星流程,实现卫星研制发射后再持续的迭代、优化卫星的运营和数据处理体系,推进SAR卫星成像的质量和时效不断提升。

天仪的这套商业模式,与SpaceX模式类似,后者集合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同时垂直集成整条产业链,保证自主可控。据外媒报道,2023年一季度,SpaceX收入约15亿美元,总利润5500万美元,实现了盈利。而SpaceX的成功也进一步的证明了造、管、用垂直一体化的模式,是实现商业SAR卫星企业商业闭环的一个有效路径。

具体到卫星层面,天仪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建SAR卫星星座,从发射一颗卫星的制造模式,转为可提供持续的服务能力。根据天仪的规划,其将打造卫星总数120颗,3个倾角,18个轨道面的卫星星座。

在成本层面,制造卫星是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大头,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遥感卫星制造成本占产业链上游总成本的40%,其中材料及加工成本占比最高约70%,其次卫星设计约20%,卫星测试约10%。

吴兴贵表示,在同等指标参数下,卫星能够制造的更小、轻,它的成本自然就低了。比如“海丝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平板可折叠卫星,卫星仅185公斤、厚度仅7.5厘米。管卫星则是整合卫星运营的全流程,最小化交易的成本。

03

抢滩百亿蓝海市场

参考美国遥感卫星应用龙头企业Planet Labs对未来业绩的预估,遥感卫星应用市场广阔。该公司预计,2026年的收入构成和应用领域将更加多元,其中商业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68%,包括金融保险、商业分析、教育研究等将形成规模化收入。

吴兴贵介绍,SAR数据也已不止用于应急场景。从二维的角度,在更高时效的数据需求方面,在人工目标的动态监测和识别、自然资源的变化监测方面,天仪都在推进相关的应用。在三维信息角度,包括住建、能源、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领域,SAR卫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InSAR卫星的发射,则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简单理解,部分地表目标的微小变化可以用InSAR的手段监测,相较于地面传感器,InSAR卫星在更大范围地面监测中,摊到单位面积的成本是更低的。

在InSAR卫星领域,天仪同样布局靠前。2023年6月7日,“涪城一号”发射,这是由天仪研发并运营的第3颗SAR卫星,也是天仪在“海丝一号”、“巢湖一号”基础上研制的首颗面向InSAR业务的卫星,可实现对地表毫米级形变监测,能够快速提供高质量、常态化、国产商业InSAR数据。

2023年11月,天仪研究院利用“涪城一号”SAR卫星影像分析发现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主城区的建筑和楼房有21个沉降风险点。这是绵阳市涪城区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建筑物安全监测上的第一次尝试,于2024年1月24日,被央视《焦点访谈》重点报道。

在传统常规重轨InSAR技术的基础上,天仪针对行业的时效性、精确度等应用需求痛点,自主研发了结合地面角反射器的非重轨InSAR技术,可利用角反射器和在轨多颗SAR卫星协同,实现对地表亚mm量级形变的更高频次监测,为全球用户提供亚mm级非重轨InSAR监测技术。

随着行业应用的不断成熟,天仪研究院的卫星数据业务也全面开启分销模式,通过行业和渠道合作去抵达更多终端用户。目前,天仪的商业客户已经达到200+。

从客户群上看,除了原有的政府,天仪作为一个标准的数据服务商更多的是与行业和渠道合作,比如在房屋安全领域,跟建科院、建筑设计院、检测公司、承建方、房地产商进行合作。在渠道方面,天仪主要与智慧化、信息化的服务提供商合作,天仪的数据产品做成标准化的模块嵌入到渠道方的信息化系统中。

从2019年SAR立项,到现在成功发射三颗SAR卫星,天仪实现了国产商业SAR卫星批产组网和在轨商业化运营,以及高品质、业务化、自主可控的数据供给。同时,天仪也在营造良好的合作伙伴的生态圈,推进一个更加开放、智能的SAR遥感的监测体系建设,为SAR卫星数据行业的生态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线索爆料 # rzcj@thecapital.com.cn

融中官方粉丝群 

在这里,你可以获取丰富的股权投资行业资讯、热点报道;前沿行业报告、重点课题研究、最新业内动态。链接资本,连接市场,联结资源,共同打造创投交流新平台、合作共赢朋友圈。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