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蜂蜜香甜,可不要贪杯哟!

 华康的资料库 2024-05-25 发布于河北

有只小蜜蜂呀,产蜜甜又香呀!

蜜蜂,说起来是又爱又怕,爱它产蜜香甜,怕它蜇人疼痛。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蜂蜜的喜爱。尤其入了秋,蜂蜜又登上了美食的舞台。

蜂蜜,是蜜蜂酿的蜜糖。其味甘香醇甜,口感润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早在两晋时期就有《蜜蜂赋》流传,其中描述蜂蜜:“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可以说是对蜂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言明了其可药食同用。

蜂蜜香甜,可药可食

既然说起了药食同用,就不得不再强调一下,药物和食物的区别。

通常来说,食物多“偏性”弱,属于既可以给人体提供生存的必须营养,长期食用又不会引起体质偏颇的物质。

药物则比食物更进一步,其“偏性”更强。强到长期服用或短时间使用即可影响人体体质的程度。因此药物可以被医者用来治疗疾病。一般来说,发挥同等效力的时候,使用剂量越小,起效时间越短,我们可以认为其偏性,或者说是药性越强。

药食同用,代表着此物比食物的“偏性”更强,但在药物之中,属于性质相对平缓的。一般无毒,且口感比较喜人,容易被人接受,适宜某些体质的人在一段时间内作为食物来食用,同时可以达到调养身体的作用。

蜂蜜,就属于药食同用。也因此,它的“偏性”要比一般的食物强。因此,食用的时候,也应该视具体情况,结合自身体质,辨证使用。

常年腹泻的小美眉

去年秋天,有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来就诊,主要的问题是拉肚子。

从日常起居、生活、运动、饮食来看,属于生活方式比较健康的那一类:早睡早起不熬夜,晨起慢跑半小时,饮食定量有规律,生冷辛辣均不食……脉象上来看,气血也算充足,脏腑偏颇不重。若实在说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舌苔比正常的舌苔更水汪汪了一点。不过怎么看都和她描述的“大便不成形,每天四五次”不是太符合。

于是先以健脾祛湿止泻为基础,开了一周草药,又嘱咐小姑娘记录饮食:把一周里,每天入口的每一样东西都记录下来。

复诊时,症状略有改善,但不显著。再看饮食记录,终于发现了问题:小姑娘很喜欢喝蜂蜜,听说既能润肠排毒,又能美容养颜,于是每天都要喝上两三杯调入了蜂蜜的各种果茶。

于是嘱咐小姑娘停用蜂蜜,正常饮食,果然再次复诊的时候,腹泻的症状消失了。

背痛腿疼的老人家

有位老病号,肩背疼痛已有多年。自述左侧肩胛骨至肩峰的部位,酸胀疼痛,活动略受限制。且大便虽成型,但每日2-3次。一次数月未见,再次复诊时,老人家描述了一个十分特殊的症状:右侧小腿外侧,居中的位置,酸胀疼痛。而且这一症状夜间加重,甚至影响了睡眠。

右侧小腿外侧,居中的位置,其实是中医的一个穴位,名曰丰隆,是治疗痰饮之证的一个重要的穴位。而酸胀疼痛的表现,也符合中医“湿邪”的表现,但老人家平素不食生冷,生活、工作环境也并没有明显的潮湿。

于是再仔细询问平日饮食生活习惯,发现老人家为了预防便秘,每日晨起都饮蜂蜜茶。于是嘱咐老人家停用蜂蜜,再配合服药治疗。症状很快缓解。

蜂蜜香甜,可不要贪杯哟!

虽然现代医学上,蜂蜜被赋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医估计中,也对蜂蜜多有赞词,早在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中便赞其有“多服久服不伤人”的特点。但从上述两个案例来看,很明显,吃得过量或是不对证,还是会引起健康问题的。因此,蜂蜜香甜,不可贪杯,一定要辨辨证,且食用有度。那么哪些人不适合食用蜂蜜呢?

由于蜂蜜具有滋补润燥的作用,因而平素饮食肥厚、多甜腻、多生冷者,脾胃已经虚损,痰湿内盛者,以及经常腹胀、痞满、大便粘腻溏泻以及舌苔厚腻者,在中医辨证属于痰湿证、中焦湿阻的人群并不适宜食用。

此外因其含糖量高,因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糖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

巧用蜂蜜润肺燥

尽管食用蜂蜜要有度、需辨证,但不能掩盖它是一味优秀的食材、药材的事实。

尤其入秋以后,蜂蜜润肺燥的功效十分实用。

比如蜂蜜渍萝卜,白萝卜本就有清热化痰,理气宽肠的作用,配合蜂蜜,正可以清热润燥,化痰止咳,消食化积。比如平素干咳少痰、口咽干燥、热病口渴,秋冬季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症,均可以食用。

做法也是简单:白萝卜100克,洗净,去皮,切成5厘米左右萝卜条,放入锅内,加水少量煮沸,后加入蜂蜜100克搅拌均匀,煮沸,待蜜汁粘稠即可。食用时每次4-5条,每日3-4次。

再比如蜂蜜蒸百合:

取百合清心安神之效,配合蜂蜜滋阴润燥,可用于改善阴虚火旺、阴血不足引起的失眠,以及肺燥引起的干咳少痰、咽干口渴等症。

做法也很简单:取鲜百合50克,放碗中,上屉蒸熟,待温凉时加入蜂蜜1-2勺拌匀即可服用。

秋,悄悄来了,又到了香甜的蜂蜜发光发热的时候了,不过,蜂蜜香甜,可不要贪杯哟,还是要辨证使用,才能助力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