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之谦书法:用北碑打通篆隶楷行,别开生面

 云来山人山水居 2024-05-25 发布于湖北

赵之谦,典型的天才型选手,书画印都有大成。尤其书法从一个点打进去触类旁通,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深厚的金石学造诣,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出生于1829年,祖籍浙江绍兴,一个商业繁荣的地区。尽管家族经商,但赵之谦自幼酷爱读书,尤其对金石学情有独钟,后来著有《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等重要著作。

赵之谦书法:用北碑打通篆隶楷行,别开生面

赵之谦的书法之路起步于颜真卿的楷、行书,以及邓石如的篆、隶书。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在接触到碑学思想后,开始全力学习北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篆书、隶书,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赵之谦书法:用北碑打通篆隶楷行,别开生面

在晚清时期,碑学思想盛行,赵之谦的书法实践深受其影响。他不仅在楷、行书上吸收了北碑的用笔特点,更将这种笔法运用到篆、隶书体中,使得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统一,特点突出。这一点,与邓石如和何绍基等书法大家一样,赵之谦也展现出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赵之谦书法:用北碑打通篆隶楷行,别开生面

赵之谦的书法风格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在太平军攻克杭州后,他开始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金石学家和收藏家,如江海、魏锡曾、胡闹、沈树铺等人。在与这些同好的交流中,赵之谦的书法风格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开始全面转向北碑的学习,并自称'论书服膺包慎伯',对北碑的推崇可见一斑。

赵之谦书法:用北碑打通篆隶楷行,别开生面

赵之谦对北碑的学习和理解,尤其体现在他对《张猛龙碑》、《杨大眼》、《魏灵藏》等作品的深入研究上。他从这些作品中吸取了用笔的劲健峭拔和结字的整伤严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字形结构以歌侧取势,重心从左下角向右上伸展,在统一中求得平衡。此外,他还善于利用行笔的果断坚...节奏变化来充分体现力量感和运动感,使得他的书法作品看上去姿态活泼而富有生气。

赵之谦书法:用北碑打通篆隶楷行,别开生面

然而,赵之谦的书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有人认为他的书法气体靡弱,是北碑一派中的'靡靡之音'。但不可否认的是,赵之谦在书法上的涉猎广泛,造诣全面。他对自己的北碑体楷书最为满意,曾自评说:'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然平生因学篆而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

赵之谦书法:用北碑打通篆隶楷行,别开生面

赵之谦的篆书初宗邓石如,体势匀整近于秦。后与胡澍交往渐密,受胡影响甚深。他对胡澍的篆书非常佩服,曾谓'菱甫尚在,吾不敢作篆书'。赵之谦更进一步用写北碑的直人平出租折锋等用笔方法来写篆书,同时增加了结体上的曲折弯弧处理,遂别开生面,自成一格。至其隶书,则全守邓石如法,只是在起笔的顿转和收笔处的被挑更显夸张而已。

赵之谦书法:用北碑打通篆隶楷行,别开生面

在赵之谦之前,碑派书家学北碑大都侧重于挖掘其古朴生拙的一面,极力使自己的创作向'古意'靠拢。然而,赵之谦的出现,一反旧习,抓住北碑造像中雄强霸悍的一面,竭力追求姿态活泼和气势飞动,并将这种努力扩大到篆、隶体领域,在晚清书坛上独树一帜,为碑派书法开辟了一条新奇的风格途径,因而能够管领一代风骚。

赵之谦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深厚的金石学功底,更在于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