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林氏宗祠的建造看闽地宗族《宗谱》文化的发展 ——家族史宗祠和《家谱》理论与技术的探讨

 流星雨刘鑫 2024-05-25 发布于浙江

从林氏宗祠的建造看闽地宗族《宗谱》文化的发展

——家族史宗祠和《家谱》理论与技术的探讨                邓亚平

福建南平、莆田都是属于闽北和闽中部,而福州属于闽东,这一带地方是闽地文化比较发达之地。特别是宗谱文化和祠堂文化的建设,完全可以说是体现中华姓氏文化和宗祠文化传承的样版。

福建人非常重视宗族文化和同宗宗亲文化。为此笔者就以福建林氏宗祠文化的建设作蓝本,来聊一聊他们对宗祠文化和宗谱文化建设的重视。

林氏在福建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氏族群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居住在福建全省姓林的人口大约为470万,仅福州市辖区就有姓林的人口接近100万。可见,林姓宗族是个非常优秀的氏族,不但家大业大,而且人才辈出。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优秀的宗族和人才呢?我认为他们把两种文化做的比较好,这两种文化就是“宗谱文化”和“祠堂文化”。他们之所以把宗谱文化和宗祠文化做的那么好,我想可能因为他们受一个主要的核心文化——妈祖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妈祖是谁?妈祖,原名林默,是福建林氏的后裔。根据林氏家谱记载,妈祖林默娘是福建晋安林氏的第22代传人。她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杰出人物。妈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慈悲怜悯心肠和超常智慧天赋,她一身未嫁,行善行仁,致力于对遭遇危难的渔民们海上救援。可是,在她28岁那年,她却在一次大风浪中不顾自己安危,舍身忘死地下海救险,不幸遇难。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妈祖,树她为“天后”。当地居民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立庙奉祀纪念她,并称她为“通贤灵女”。再后来,她的事迹在日本、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不断传开,甚至于影响到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福建林氏的繁衍比妈祖的时代要早的多,它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林禄,林禄是福建林氏的开宗始祖。因此,妈祖与福建林氏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和文化渊源。

多年来,妈祖的精神不知感动和激励过多少林氏儿女努力奋斗,这种文化是林氏前进奋斗中进取不竭的精神动力,是生命和精神中的核心凝聚力。正因为有了妈祖文化,所以,林氏家族才能够涌现出这许许多多优秀的英才。仅笔者粗粗了解的南屿水西一个小地方,就出了三十九位进士,其中,翰林院、国子监,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御史、尚书、六部侍郎等就出了一大串。并且在福建其他每一个族系中都人才济济,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曽经拜访过福建省海峡民间谱牒文化研究院和南平、尤溪、闽清、莆田、福州等地的部分林氏朋友,也走访了莆田博物馆,并结识了当地不少的林氏族人。发现他们在做文化时,对宗谱和祠堂的建设特别重视,每一族都把祠堂的文化和《家谱》的文化当做头等大事来做。不但祠堂建设的非常有特色,而且,家谱的修订也相当科学和规范。很多人对明代出过哪些高官,清代出过多少先贤先哲都能如数家珍似地说出来。

在福州、林铺濂江,南屿水西等地,林氏族人所修订的《族谱》一套比一套整齐、规范,建的宗祠一座比一座豪华、气派。甚至于在濂江一个村庄中建有十二座祠堂的奇迹。可见,他们不但《宗谱》文化做得好,祠堂文化也做的很完美。“村村有宗谱,堂堂存谱牒”是他们真实的写照,所以,他们所传承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我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谱牒文化研究院,看到了多种不同版本的《林氏宗谱》和其它姓氏的《宗谱》,深被他们重视谱牒文化的精神所震撼。从林氏的谱牒中,清楚地看到他们先人的足迹和历史的烟云。历史上,福建林氏家族人才辈出,尤其是宋、明二代,考取进士的人非常地多。仅南屿水西一族,除了出过39名进士,还有举人、解元等多达70多名,朝中高官几乎占了一大半,尚书、侍郎、翰林院编修、太子少保、太保等多的不得了。

福建林氏,由于考取功名的人才比较多,所以祠堂的建造也特别讲究。一般都是朱红描漆、雕梁画栋,非常优美,特别是屋顶的码头,很有特色,如船帆扬风起航,穿梭在大海波浪之中,而且每个祠堂里都做足历史文化功课,配有《宗谱》中的许多历史传记,供人们参观和查找资料用。本人认为,他们这项工作做的非常到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很多地方《家谱》是密藏不让外人看的,而福建人就很有气度,《家谱》是放在祠堂中供来人研学等用。

祠堂的建造有利于宗族的凝聚力,而《宗谱》的编修有利于家族文化和根的传承。因此,让我终于明白:他们维持林氏凝聚力的第一因素,就是祠堂的建造和《家谱》的编修。闽中北等地的祠堂建造和《家谱》编修,风格独特,祠堂是描龙绣风,朱漆描红,优美的江南建筑风格,别具一格,而家谱的编修史记清楚,条例清晰,谱序分明,尊重事实。

事实证明:《宗谱》的编修和祠堂的建造,有利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重视宗族文化,能够做好联谊发展。可以加深同宗之间的联络,把各地同姓同宗之间的兄弟联络起来,开展文化的交流,促进感情的融合。

第二、重视谱牒研究,能够做好宗谱文化。做好《宗谱》文化,可以让人认识先祖的根源,知道宗族文化根本的来源。说白了,就是能够知道一个姓氏的根本在哪里。

第三、重视历史挖掘,可以做好传承工作。能够把家族的文化和中华上古几千年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使人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四、重文化有立意,可以建祠堂促传承。有了祠堂文化和家谱文化,可以从家族文化中去提升几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使我们在文化自信中不断发展。

第五、在政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可以增进人们热爱自己文化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总之、福建的宗祠文化和宗谱文化建设事业,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建议文史文献研究的部门和百姓家谱文化研究的部门,以及有关《宗谱》和姓氏文化研究的人或机构,从这些方面去努力,相信我们也一定会做的更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