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致忠丨抓住这三目,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就有了史的坐标

 星河岁月 2024-05-25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本文系《三目类序释评》(三晋出版社,2024年版)之前言,作者李致忠

本书之所以命名“三目类序释评”,缘于其内容对《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目之总序、部序、类序,乃至后按进行了阐释和评断

余嘉锡先生《目录学发微》称“目录之书有三类:一曰部类之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者;二曰有小序而无解题者;三曰小序、解题并无,只著书名者”。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属于第二类,即有小序而无解题;《四库全书总目》则属于第一类,既有小序,又有解题,有的类后还带有后按。

图片

《汉书·艺文志》

《目录学发微》又称自《四库全书总目》以后,“诸家目录能述作者之意者,虽不可云绝无,至于每类皆为之序,于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者,实不多见。计现存书目,有小序者,《汉志》《隋志》《崇文总目》《四库提要》 四家而已,而《崇文总目》 尚未足为重轻。盖目录之书莫难于叙录,而小序则尤难之难者”,可知在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带有航标性质的目录著作,只有《汉志》《隋志》《四库总目》三目而已。

抓住这三目,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就有了史的坐标。

图片

李致忠先生

宋·郑樵《通志·校雠略》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有专门之书,则有专门之学;有专门之学,则有世守之能。人守其学,学守其书,书守其类。”此言分类在正确部居图书方面的重要作用。

章学诚《校雠通义·互著篇》谓:“古人著录, 不徒为甲乙部次计,如徒为甲乙部次计,则一掌故令史足矣,何用父子世业,阅年二纪,仅乃卒业乎?盖部次流别,申明大道,叙列九流百氏之学,使之绳贯珠联,无少缺逸,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古人最重家学,叙列一家之书,凡有涉此一家之学者,无不穷源至委,竟其流别,所谓著作之标准,群言之折衷也。” 此言小序在设类分书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片

《三目类序释评》实拍

《三目类序释评》所选之三目,在类分与类序方面亦各有千秋,堪称中国古典目录著作的典范,洵为三大里程碑

图片

(点击封面可购买)

《三目类序释评》

李致忠丨释评

470千字

三晋出版社

2024年4月

研究中国古典目录学有种种方法,我则取最原始的方法。即将三目总序、部序、类序分别对应展开,无对应者则独立铺陈。而将每篇总序、部序、类序乃至于后按加以规范标点,对有关文句加以注疏。

有的光进行文字笺注和掌故探源尚不易理解者,还尽可能做了通释。从《汉志》《隋志》 至《四库总目》,历时既久,书有增损,人有迁变,类分有别,识序有异,其中自有优劣短长和当与不当。如何去谬匡正、去伪存真、拨乱反正,则在每类之后加以按断,试图评出合理的类分,以便古为今用

将上述综合起来,有三目,有类序,有笺注通释,有按断评论,故名之曰“三目类序释评”。
图片

《三目类序释评》实拍

初,本书原为授课预备的讲义,所以将我对四部分类法的部、类调整表也列了出来。做着做着似乎成了气候,有了规模,于是有了出版的意念。正遇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社长、总编郭又陵、徐蜀二同志颇愿鼎力,才使本书有了出版的机会。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初版于2002年,2021年后获山西三晋出版社莫晓东社长青睐,惠予在该社再版,内心十分感谢。特别是责任编辑郭亚林女士、张仲伟先生,不仅悉心审稿,订正谬误,还搜寻20多年来方家纠谬意见,借以刊谬补缺,令人心生感动。

图片
图片

《三目类序释评》实拍

只是我个人已垂垂暮年,精力、体力、视力均不允许躬自进行通改,所以很有可能旧误仍存,基本还是旧貌,祈望广大读者谅解,并继续惠以新的指正。

李致忠           

2023年10月18日于北京

·

常规本

图片
图片

(点击图片可购买)

图片

毛边钤印本

图片
图片

(点击图片可购买)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