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思、守一和胎息等炼心法在八段锦功法上的应用

 昵称10851117 2024-05-25 发布于江西
道家修行基础功中,修心和呼吸炼气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性命双修简单理解就是修心和练气。
但我喜欢将练气改为呼吸的专注。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者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体的,或者说,是两种表达。
如果说存思到坐忘属于修心方法到境界;那么行气和胎息则是表述修心境界时能量的内部运动状态。
事实上,道家的这种基础功也可以应用到日常养生功法如八段锦上。
内容图片
存思到坐忘则属于修炼内心,修炼精神,简称炼神。它们还可以表达为系列:存思-守一-内视-守窍-心斋-定观-坐忘。
这是中国上古最高明的生命哲学,也是生命科学,而且是最高级的生命科学,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黄帝内经》就说:“上古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道德经》也如是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心神守一的境界,便是存思追求的最高标准。庄子则说“坐忘”。
存思法非常多,其目的在于“守一”。这是人最笃静状态下的心神合一。
禅法“止观”非常准确地表达了这种境界,科学术语叫“心一境性”,也叫禅定。
巧合的是,儒家经典《大学》更早提出了“静虑”,详细讲解了“知止”到“定”到“虑”的逻辑。静虑也是“止观”最早的翻译。
修心到至高境界就是“坐忘”。
《庄子》“人世间”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息相依,达到一片虚境,即心斋。“同于大通”,是坐忘。
内容图片
“坐忘”,不是随便坐哪里啥都不想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系统的锻炼。
八段锦等养生气功,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非常好的法门。
为什么?
因为,现代人无法割舍欲望,或者说,不愿意修“离欲”,这也造成,现代人不可能真正修道。
但对于养生而言。
坐忘的能量状态,其实反映在人体上是体内“气”的变化。
《太上混元真录》:“行气一名炼气,一名长息。”就是《道德经》所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
由此可见,行气先从锻炼呼吸入手,通过系列训练,最终呼吸变细微长深均匀,有一种与天地共同脉搏跳动的意思,最后达到所谓“胎息”。
行气方法繁多,是生命真理探索的必修之路。宋朝女真人曹文逸《灵源大道歌》说:“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谛从来在真息。”
行气开始有主动的控制,到了布气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律动了,到了真息,或者“胎息”,那已经属于“忘气”。
到了“虚之极”、“静之笃”,心不动念,无来无往,不出不入,湛然常住。就是庄子说的“真人之息以踵”。
内容图片
八段锦虽说是简单的养生法,但也暗合道家养生要义。
只是要想达到养生的高级功效,那得“修心”。
最起码需要安静下来,专注于到练习状态下,所谓”心一境性“。
不急于完成动作,动作只是形式,重要的是心与动作相呼应,达到一种频率和节奏。
存思的运用便在这里。
而行气,是八段锦养生气功的关键。我之前曾经写文章说,除非你敢拿身体做实验,否则不建议练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的潜台词是,如果你想更进一步,那你得拿身体做实验。
内容图片
行气,直白点就是呼吸法。
先从有形的有意腹式呼吸训练开始,慢慢可以达到自然呼吸也能和动作相应。
心也慢慢稳定下来,柔和下来,安静下来,沉浸于八段锦的每个动作中,心随意动,意观动作。
八段锦就变成一种缓慢舒适有节奏的内外身心舞蹈。
这大概就是古代养生法修心和练气的现代应用吧。
卫昌国学
2024年5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