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窥破信息壁垒,才是一个人最底层的能力

 扫地僧一一 2024-05-25 发布于江苏
从某种程度讲,个体的分层,实际上就是信息的分层。信息的分层,构成了不同层级个体的外生环境。不同的外生环境,形塑不同的心理环境。
所谓心理环境,包括信息源如何描述环境和其中个体如何解读环境。
前者,涉及到信息分配问题,即信息源根据某种尺度,把某些信息给到这个层级,而不给到那个层级,即所谓的信息权限。一切的信息权限,构成了最底层的信息壁垒。
因此,在为不同层级分配信息的时候,实际上就构成了信息源对不同层级的对话机制。也就是说,被分配到不同层级的信息,事实上是带着某种建构特定环境生态的使命而来的。
这种信息分配策略,或多或少,都带有意识形态功能。
于是,不同层级的个体,在信息分配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已经被纳入到了某种意识形态的形塑过程中。而这就构成了个体解读环境的基础逻辑。
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功能性,信息分配路径一旦形成,就意味着,分层属性更加定型。那么,对于这种壁垒的维护,就不得不进入到持续的对分配路径的加强中。其结果就是,壁垒森严,分层剧烈。

01
信息分配路径,往往与资源分配路径相呼应。
越处于资源丰富层级的个体,越具有信息分配的优越性。或者说,是优越的资源路径才拥有生产信息的能量
一切信息,都是基于资源的信息。因此,信息,不过就是定义、解释资源的信息。其基本有两种基本功能:
一是怎么定义资源的问题,往往具有层级化区分。
即在不同的层级,对于同一个事物的定义方式是不同的。一般,层级越高,对于资源的定义方式,越接近事物的本来属性。而越往下,定义就越偏离其本来的属性,越趋近某种模糊性、不确定性,甚至与前者是背道而驰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个体在某些层级争得头破血流的东西,在其它层级,可能却根本不是个事儿。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在不同层级,往往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
二是对资源的解释权,始终是向下的。即越往上的层级,才越能为资源给出解释机制。
比如什么东西有价值,那么,就会以各种可能的手段,去塑造这种价值,直至把这种价值构造,传递给需要被传递的范围。
当需要被传递的范围,普遍接受了这种价值,那么,也就意味着,对资源的解释权达成了。
一旦定义机制和解释机制达成,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系统的框架路径,已经进入到稳固阶段,也即不同层级的个体,已经完成了信息壁垒的构建。

02
因此,个体的破圈,也可以说是对信息壁垒的洞穿。
信息壁垒,换种说法,也可以叫信息豢养,即某些层级的个体,实际上是在接受信息投喂。
一切投喂,皆有私心。
于是,对于制造各种信息的机制,如果缺乏起码的认知,那么,个体就只能以无意识地状态,进入被投喂的状态。
并且,当某种投喂获得了某种依赖性的验证后,这种投喂机制,就会被持续使用,甚至进入持续深化机制中。因为,投喂,实际上是成本最低的控制机制。
而所谓洞穿信息壁垒,本质是要窥破壁垒建构背后,所隐藏的资源路径。
即此种壁垒建构,最终达成的是对哪种资源路径的定义异化,或者是解释异化。同时,这些异化模型,是要维护哪种价值建构,或者是隔断哪种价值原本的属性。
比如公共话语和私人话语,当私人话语转变为公共话语,就构成了政治。也就是说,当个体把私人话语转变为某种公共话语时,他实际上就进入了更高一级的信息圈,也即拥有了更强大的解读环境的能量。
而当公共话语被消解为私人话语时,也就意味着个体参与更高信息圈的权限被剥夺了。比如信息流的建构,就达成了某种把公共话语消解为私人话语的嫌疑。
因为,迎合属性的信息流环境,使得个体一切的对信息的质疑,或者解读,都变成了个体自身的反射。它始终是与关系脱离的,于是,个体的话语就成为个体的话语而已,而与建立在广泛联系之上的公共话语,就彻底被隔绝了。
从此,个体走上了一个壁垒极其森严的,却又充斥着不尽信息的魔化世界里。那个世界里,只有他自己。

03
之所以说,窥破信息壁垒,是一个人最底层的能力,就在于其实际上是对被动投喂机制发起了挑战。
这种挑战,不仅基于对层级心理环境的质疑和洞穿,更在于一种推到虚假舒适性的觉醒和勇气。
当一个人,知为木偶,即为有力度的思考者。而不甘为木偶,则已成拥有一定智慧的入世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