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卷四学习笔记二

 保和堂 2024-05-2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前言:

       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其运行法则,不是

医生的工作,而应是每个人生活所必备的常识。学习并了解医学经典,正是增长这种常识,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优异且心有余力者,可恩及他人而成为医者。

本篇内容要点:

       1、【文蛤散】:热,欲饮又不想喝水者,乃水饮证没好,服【五苓散】。

       【三物小白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用。病在胸膈,服则吐;病在膈下,服则下利。

       2、太阳与少阳并病,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穴。不可发汗。

        3、热入血室1:①女子中风,发热恶寒,②月经来,热下到子宫、肝脏。③血热谵语,刺期门。

        4、热入血室2:①女子中风,往来寒热,②来月经,或月经停了又感冒,③宜用小柴胡汤。

        5、热入血室3:①女子伤寒发热,②又来月经,③昼明暮乱语,④无犯胃气和上下焦。⑤可自愈。

        6、柴胡桂枝汤:①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太阳表证;②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少阳半表半里证;③太阳少阳证,倪海厦注,用药量,柴胡重于桂枝。

        7、柴胡桂枝干姜汤:①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里虚;②胸胁满,微结,汗发未尽;③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胃热胃燥,④往来寒热,心烦,少阳证;⑤倪海厦注,痨瘵、肺萎、肺痈、痔漏、结毒、霉素、经久不愈的干咳、痰咳、盗汗等,宜用此方。

        8、有汗阳证,阴证无汗

图片

       下面,随附《伤寒论》卷四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xùn喷淋)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白散,陷胸汤不可服。

       (注:病在表,应用发汗法解表去邪,却反而用冷水喷洒浇洗来退热,热邪被冷水郁遏不能解除,使热更甚,皮肤上起鸡皮疙瘩,想喝水,但又不是真的口渴,可给予文蛤散。如果病情不减轻的,再用五苓散治疗。寒实结胸证,没有热象的,治疗可用三物白散。)

       方五十五·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注:以上一味药,捣为粉末,加沸水五合和药一方寸匕服用。)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黑皮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岀愈。

       (注:以上五味药,捣碎成粉末,用米汤调和冲服方寸匕,一日三次,多喝开水,汗出则病愈。)

       白散方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𦥑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复,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热却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岀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注:以上三味药,捣为散,加入巴豆,在𦥑中捣碎捣勻,用白开水和药服用,身体强壮的人用半钱匕,弱者减半。病在膈上服后会呕吐,病在膈下必然会腹泻,不下利的喝热粥一杯,下利不止的喝冷粥一杯。身体发热,鸡皮疙瘩不消解的,想盖衣被,如果用凉水喷洒,会使邪热郁遏不出,应当发汗而未能汗出的,会致心烦。假如巳经汗出,但腹中疼痛的,加入芍药三两,用法同上。)

       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注:太阳与少阳两经皆病,岀现头痛项强,或者眩晕昏冒,有时心下痞硬,如结胸状的,当针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等穴位,千万不能发汗。如果误发其汗,就会出现谵语、脉弦,经过五天,谵语仍然不止的,应当针刺期门,以泄其邪。)

       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不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注:妇人患太阳中风证,发热恶寒七八日,正值月经来临,发热已退而脉迟身凉,胸胁下胀满,似结胸状而又伴随语言错乱的,这是热邪侵入血室所致,当刺期门穴,以祛其实邪。)

       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注:妇人患太阳中风证,七八天过后,月经停止,接着又出现发热怕冷,发作有定时的症状,这是热邪侵入血室,血室之血必定与邪气相搏结,所以病人岀现寒热如疟,发作有定时,应当用小柴胡汤主治。)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开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斤,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以上七味药,加水一斗二升,熬至六升,去药渣,再继续煎煮至三升,温服一升,一天三次。)

       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注:妇人患伤寒证,发热,正值月经到来,白天意识清楚,晚间则谵语妄见,这是热入血室,治疗不可用损伤胃气及上二焦的方药,必会自愈。)

       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注:外感病六七天,发热,微微怕冷,四肢关节疼痛,微微作呕,胸脘部满闷,如物支撑结聚,表证还未解除的,用柴胡桂枝汤主治。)

       方五十六: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开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加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注:以上九味药,加水七升,取汁三升,去药渣,温服一升。本是人参汤,制作方法同桂枝汤,加入半夏、柴胡、黄芩,制作又如同柴胡汤。现在人参的剂量用一半。)

       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岀,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主之。

       (注:外感病五六天后,已发汗和泻下,出现胸胁满闷微有硬结,小便不利,口渴而不呕,仅头部岀汗,发热畏寒交替发作,心中烦躁不安的,这是病还未解除,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主治。)

       方五十七: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注:以上七味药,加水一斗两升,取汁六升,去药渣,继续煎煮,再取汁三升,温服一升,一天三次,第一次服用时会感到微烦,再次服用病就会随汗出而愈。)

       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注:外感病五六天后,头部岀汗,微感畏寒,手足冷,脘腹部胀满,不想进食,大便硬结,脉象沉紧而细的,属阳微结证,必然既有表证又有里证。脉沉,主病在里,汗出是阳微结的表现。如果是纯阴结证,不该再有阳热的外证,病邪应完全入里,而上述证候是半里半表,表证仍然未解。脉虽然沉紧,却不是少阴病,之所以如此,因为阴证不应该有汗岀,现在头部汗出,所以可知不是少阴病,治疗可以用小柴胡汤。如果服药后仍觉不爽快的,可微通大便,只要大便一通,即可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