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

 花间挹香 2024-05-25 发布于河南

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社会理论主要围绕日常生活批判、城市空间社会学以及社会空间理论展开。

列斐伏尔的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但他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创新和转换,特别是在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方面[3]。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具有无意识特征的基础性层次,它受到工具理性和现代技术主导的工业文明和官僚统治制度的异化之苦。此外,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日常生活日益经受着语言和符号的霸权,而空间生产则使资本主义得以存续,但解放的可能性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1]。列斐伏尔强调,通过批判日常生活,可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并探索人的解放可能性[15]。

在城市空间社会学方面,列斐伏尔明确区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提出城市革命的概念。他认为城市是全球空间的脉络背景,城市空间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解释和说明意义[2]。他将都市视为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总问题,通过都市理论探索都市社会的可能性,揭示辩证矛盾,指出都市革命的可能性[7]。

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进一步拓展了他的思想体系。他提出了“差异空间”(differential space)的概念,认为这是一个自治力量,通过欲望的操作自我产生。这种空间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聚集地,也是存在于资本主义逻辑之外的差异的集合地,因此是寻找当今世界革命差异的地方[6]。社会空间理论强调身体作为社会空间的生产主体,只有生产出社会主义差异空间,身体才能获得完全解放[12]。

列斐伏尔的思想还包含了乌托邦元素,他认为追求乌托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一种方式。尽管这种追求可能会以失败告终,但它是向其他可能性迈进的第一步[16]。他的理论不仅关注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的批判性分析,也致力于探索社会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总之,列斐伏尔的社会理论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体系,它涵盖了日常生活批判、城市空间社会学以及社会空间理论等多个方面。他的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创新和转换,为理解和改变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生平

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是一位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因开创日常生活批判、提出城市权利和社会空间生产的概念而闻名。他的思想对20世纪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年生活与教育列斐伏尔于1901年6月16日出生于法国朗德省的阿热特莫(Hagetmau)。他在巴黎大学(索邦大学)学习哲学,并于1920年毕业。1924年,他与保罗·尼赞(Paul Nizan)、诺贝尔·古特曼(Norbert Guterman)、乔治·弗里德曼(Georges Friedmann)、乔治·波利策(Georges Politzer)和皮埃尔·莫朗(Pierre Morhange)一起参与了寻求“哲学革命”的哲学家团体。

政治活动列斐伏尔于1928年加入法国共产党(PCF),并成为20世纪第二季度最杰出的法国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他在法国抵抗运动中发挥了作用,并在1944年至1949年间担任图卢兹的法国广播公司(Radiodiffusion Française)的导演。

学术贡献他的学术生涯中,列斐伏尔撰写了超过60本书籍和300篇文章。他的早期方法论工作受到了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在《辩证理性批判》(1960)中的高度评价和借鉴。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的批判和对社会空间的研究,尤其是他在1974年出版的《空间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年列斐伏尔在1950年代末因其异端的理论和政治观点被法国共产党开除。此后,他从法国共产党的主要知识分子转变为法国共产党政治和知识思想(例如对阿尔及利亚的缺乏立场和对斯大林主义的部分辩护)的重要批评者。

列斐伏尔于1991年6月29日去世,享年90岁。他的思想和作品继续在哲学、社会学和城市研究等领域产生影响1。这位思想家的生平和工作展示了他对理论和实践的深刻承诺,以及他对改变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的持续探索。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列斐伏尔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并深刻剖析了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其分析不仅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概念,而且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的异化形式。列斐伏尔认为,劳动异化的问题已经超越了生产领域,深刻地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33][37]。他指出,随着科学理性和消费社会的兴起,个体的主体性正在经历从外在压迫到内在自我迷失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官僚主义社会对消费的控制、消费主义的普及以及大众传媒对人的束缚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32][36]。他主张,要通过乌托邦式的文化大革命来终结异化,从而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实现生活的风格化和多样化。列斐伏尔相信,只有将日常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37][38]。

列斐伏尔认为,日常生活被商品化的过程中,人们的真实体验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真实的、被资本主义殖民化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充满了异化和神秘化,人们的个人身份和社会关系被商品和市场逻辑所替代。尽管如此,列斐伏尔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相信,日常生活不仅是资本主义影响的场所,也是抵抗和政治变革的潜在源泉。在他看来,通过批判和超越日常生活中的异化,人们可以发现新的自由和创造性的生活方式。列斐伏尔特别强调从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着手进行批判。他认为,尽管这些细节被商品化和虚假性所覆盖,但它们却是理解和重塑现代生活的关键。通过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的深入分析,列斐伏尔揭示了资本主义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弊端。

1968年的法国学生革命,是列斐伏尔思想影响力的一个显著例证。他的理论不仅为学生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他的口号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巴黎街头的标语,如“街道下面,就是沙滩!”这些口号反映了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变革潜力的信念,以及他对更加自由和真实生活的向往。

最后,列斐伏尔强调了总体性辩证法的重要性。在继承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他创新性地提出了总体性辩证法和三元空间辩证法,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异化问题[38]。这一理论的发展,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也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

城市革命

列斐伏尔在城市空间社会学中定义了城市革命的概念,并探讨了这一概念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列斐伏尔的城市革命理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暴力革命,而是空间层面的追求城市权的斗争。这一理论批判性地直面占有和剥夺空间的资产阶级政治理性和意识形态,呼吁建构都市科学知识和理性,对城市规划者进行策反,对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意识的再启蒙[45]。列斐伏尔的城市思想是其日常生活批判的有机延伸,通过建构社会空间的三元辩证法,他试图从'它者'或'第三项'的元哲学语境中,诠释以'差异空间'为前提的现代城市乌托邦,对以'抽象空间'为座架的资本空间再生产机制的消解作用[43]。

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强调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存在,而是包含了社会、文化和政治维度的复杂结构。他提出的“三元空间”理论,即自然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统一,为理解城市空间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49]。这一理论对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问题,尤其是城市空间公平正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49]。

在当代社会中,列斐伏尔的城市革命概念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方式,强调了空间实践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其次,这一概念促进了对城市空间公平和正义的关注,呼吁通过去中心化和批判日常生活来超越城市中心与边缘的禁锢,实现工人自治和广泛的城市权利[47]。通过其城市革命概念,列斐伏尔不仅对资本主义城市化实践作出了新阐释,而且为批判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主张争取城市权利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研究路向[46]。

差异空间

在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中,“差异空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力聚集和资本主义逻辑之外的差异集合地的一种批判性回应,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空间可能性的一种理论路径。通过分析我搜索到的资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差异空间”在列斐伏尔理论中的作用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

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强调了社会、历史与空间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的“回溯式进步”模型,以此来解读社会和历史[51]。这一理论框架为理解“差异空间”的概念奠定了基础,因为它揭示了空间不仅是被动存在的容器,而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而产生的动态产物。

列斐伏尔通过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尝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空间化改造,并探讨了“差异空间”的生产及社会主义空间的可能性[52]。这表明“差异空间”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机制的批判,也是寻求超越资本主义逻辑,实现更加公正和多元的空间形态的理论尝试。

列斐伏尔的理论形态研究显示,他的“空间生产”理论通过批判传统的容器空间观出场,并以社会空间辩证法渗透进发达工业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态等研究领域[53]。这一点强调了“差异空间”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和生态问题中的重要性。

特别是,列斐伏尔提出利用空间革命来建立社会主义的差异空间,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政治诉求[59]。这一点揭示了“差异空间”不仅是理论上的构想,更是实际行动的指导原则,旨在通过改变空间生产方式,促进社会公正和个体自由。

“差异空间”在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既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力聚集和资本主义逻辑之外的差异集合地的一种批判性回应,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空间可能性的理论路径。

身体作为社会空间的生产主体

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深刻地解释了身体作为社会空间生产主体的概念,并对社会主义差异空间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分析我搜索到的资料,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理论及其对现代社会空间研究的影响。

首先,列斐伏尔认为身体是空间建构的基石,这一点在他的空间生产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61][62]。他揭示了身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同构关系及相互作用,强调空间的解放意味着感官的全面恢复和能量的充分释放[61]。这表明,身体不仅是物理存在,也是社会空间生产的主体,其活动和经验直接影响着空间的形态和功能。

其次,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性空间以及抽象空间,为理解身体与空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62]。这一框架强调身体是生产的、政治的、消费的,更是日常的,它和空间一起被资本主义所形塑[62]。这意味着,身体不仅参与空间的生产,还受到资本主义逻辑的影响和塑造。

对于社会主义差异空间的探索,列斐伏尔的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他批判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功能及特征,揭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与危机[64]。通过提出社会主义差异空间构想,列斐伏尔旨在寻求一种空间正义,这为社会主义空间生产提供了思路[64]。这种构想强调空间生产应反映人的需求和欲望,而不是单纯服务于资本增殖逻辑,从而为实现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空间提供了理论基础。

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通过强调身体作为社会空间生产主体的角色,揭示了身体与空间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其对社会空间生产的影响。

乌托邦元素与社会变革

列斐伏尔的乌托邦元素在他的社会理论中主要体现为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批判和对文化革命的倡导。通过分析我搜索到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列斐伏尔如何将乌托邦思想融入他的社会理论,并探讨这种思想如何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第一步。

列斐伏尔针对现代社会中的全面异化和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状态,提出了以文化革命的方式实现人之生存、生活、实践的彻底解放。他主张通过节日的复归,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倡导诗性创造实践以摆脱异化社会现实[68]。这表明列斐伏尔认为乌托邦不仅是一个理想状态,而是通过具体的文化实践和日常生活的改变来逐步实现的。

列斐伏尔在《都市革命》一书中,从总体辩证法角度提出了'都市总问题式'概念,强调了从微观角度关注居民的建筑或栖居实践问题的重要性[69]。他认为解决都市问题的关键在于关心每个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城市权利,而不是工业社会式的理性设计管理与经济增长。这一点体现了列斐伏尔乌托邦思想在社会理论中的应用,即通过关注和改善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来推动社会变革。

列斐伏尔的都市社会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思想、海德格尔“诗意栖居”和巴什拉空间诗学的影响,他认为我们应该用空间的视角而不是工业理性来考察当前的都市问题[70]。他提出社会主义差异性空间是都市社会发展的方向,通过争取城市权利、实现普遍自我管理等途径维护城市居民合理的空间利益,这些都是乌托邦思想在社会理论中的具体体现。

列斐伏尔的核心贡献在于首次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概念,他认为日常生活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总体人理想最终实现之地[71]。这表明列斐伏尔认为乌托邦不仅是一个远离现实的理想,而是可以通过改变日常生活来逐步接近和实现的。

列斐伏尔的乌托邦元素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批判和对文化革命的倡导被融入他的社会理论中。

参考文献

1. 郑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社会学意义——迈向一种日常生活的社会学[J].社会学研究,2011,26(03):191-217+246.

2. 吴宁.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J].社会,2008(02):112-127+222.

3. 张笑夷.列斐伏尔思想的整体性及其实质[J].山东社会科学,2019,No.290(10):31-38.

4. 鲁宝.从乡村历史社会学到都市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实践经验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视野转换[J].山东社会科学,2019,No.290(10):39-47.

5. S. Elden and A. Morton. “Thinking Past Henri Lefebvre: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Ground Rent and Rural Sociology”.” (2016). 57-66.

6. Mark Purcell. “Theorising democratic space with and beyond Henri Lefebvre.” Urban studies (2022). 3041 - 3059.

7. 张笑夷.论都市社会的可能性——列斐伏尔都市理论初解[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No.147(02):121-128.

8. Heinz Sünker. “On the 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to Metaphilosophy: Henri Lefebvre's Philosophical-Political Legac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2014). 323 - 339.

9. 仰海峰.列斐伏尔与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批判[J].现代哲学,2003(01):57-64+102.

10. 董慧,王帅.都市革命抑或超越——列斐伏尔对都市社会的理论探索及其时代意义[J].学术交流,2019,No.308(11):67-76+192.

11. 王茜.试论列斐伏尔消费社会理论的进步性与局限性[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30(12):7-11.

12. 潘可礼.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No.197(01):13-20.

13. 陈慧平.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批判[J].人文杂志,2017,No.257(09):17-24.

14. 董慧,赵航.列斐伏尔建构都市社会的三维图景及其时代启示[J].教学与研究,2022,No.529(11):122-131.

15. 刘丽美.列斐伏尔的生活异化论研究[J].学理论,2020,No.801(03):56-57.

16. N. Coleman. “Utopian Prospect of Henri Lefebvre.” (2013). 349 - 363.

17. 何谓马克思的社会学”——列斐伏尔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阐释 [2016-12-28]

18. 刘怀玉.西方学界关于列斐伏尔思想研究现状综述[J].哲学动态,2003(05):21-24.

19. 刘怀玉,海悟.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后马克思哲学转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01):18-26.

20. 仰海峰.列菲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逻辑转变[J].学术月刊,2009,41(08):59-67.

21. 李晨.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深圳社会科学,2021,4(01):96-104.

22. S. Elden. “Understanding Henri Lefebvre : theory and the possible.” (2004).

23. Stefan Kipfer, Parastou Saberi et al. “Henri Lefebvre.” (2013). 115 - 134.

24. 王博慧. 列斐伏尔关于消费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5. Eden Kinkaid. “Re-encountering Lefebvre: Toward a critical phenomenology of social space.” Environment &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2020). 167 - 186.

26. Francesco Biagi. “Henri Lefebvre’s Urban Critical Theory: Rethinking the City against Capitalism.” (2020). 214 - 231.

27. 李建肖.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生态线索及当代启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3):131-137.

28. 杨雨静. 列斐伏尔批判理论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9. Maria Ceci Misoczky and Clarice de Oliveira. “The city and the urban as spaces of capital and social struggle: notes on Henri Lefebvre’s enduring contributions.” Revista de Administración Pública (2018).

30. 李艳. 列斐伏尔都市社会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20.

31. 冯婷,门忠民.日常生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视点——以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4,No.289(01):74-77.

32. 褚当阳,姜大云.日常生活的主体迷失与重新占有——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1,No.198(12):223-224.

33. 刘菲.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意蕴及价值[J].现代交际,2021,No.554(12):196-198.

34. 梁春园.浅谈现代社会中的异化问题——以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例[J].黑河学刊,2016,No.223(01):17-18.

35. 张笑夷.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意义再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07):15-22.

37. 贺梦娟.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8. 李雪璐.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39. 吴宁.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评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04):54-60.

41. 路程. 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4.

42. 林叶.城市人类学再思: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三元关系、空间视角与当下都市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18,No.298(03):124-135.

43. 温权.列斐伏尔城市批判理论的空间辩证法内涵[J].求是学刊,2019,46(04):10-19.

44. 张笑夷.列菲伏尔的空间概念[J].山东社会科学,2018,No.277(09):38-43.

45. 李晓乐,王志刚.列斐伏尔视域中的都市革命:性质、对象与界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6):8-12.

46. 龙钰.列斐伏尔城市空间思想探析[J].世界哲学,2018(06):24-30.

47. 赫曦滢.列斐伏尔城市理论的思想谱系与哲学建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6):90-95.

48. 强乃社.列菲伏尔空间视野下的都市社会理论[J].学习与探索,2014,No.229(08):24-29.

49. 高春花.列斐伏尔城市空间理论的哲学建构及其意义[J].理论视野,2011,No.138(08):29-32.

50. 周偎,牛俊伟.列斐伏尔《都市革命》思想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4):62-66.

51. 张子凯.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No.43(05):10-14.

52. 李春敏.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探析[J].人文杂志,2011,No.189(01):62-68.

53.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研究 [2015-04-01]

54. 新资本主义的空间问题: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与政治》为例 [2021-02-15]

55. 陆扬.社会空间的生产——析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J].甘肃社会科学,2008,No.176(05):133-136.

56. 郭彩霞.论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空间矛盾性的批判[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5(03):54-63.

57. 高玄.浅析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的三维性辩证法[J].学理论,2015,No.730(16):89-91.

58. 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生产批判的逻辑 [2017-10-23]

59. 列斐伏尔的空间政治学研究 [2020-06-20]

60. 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理论探析 [2021-02-03]

61. 路程.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的身体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5,35(04):100-106.

62. 身体与空间 ——论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视阈下的身体 [2021-01-04]

63. Illia Viktorovych Ilin. “Towards a Marxian Concept of Social Space.” Eidos (2022).

64. 崔镇. 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及其批判维度[D].华中科技大学,2020.

65. 张一兵.社会空间的关系性与历史性——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9,No.290(10):24-30.

66. 张晨.简析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J].青春岁月,2016(11):210.

67.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政治批判探析 [2017-05-20]

68. 董慧,赵航.文化、日常生活与乌托邦:列斐伏尔都市社会建构的文化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21,No.314(10):29-35+46.

69. 刘怀玉.社会主义如何让人栖居于现代都市?——列斐伏尔《都市革命》一书再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No.146(01):104-115.

70. 李宇鹏. 列斐伏尔的都市社会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1.

71. 马啸. 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列斐伏尔乌托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72. 任政.社会都市化与现代生活图景——兼论列斐伏尔现代都市生活的批判与反思[J].国外社会科学,2020,No.337(01):123-1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