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羲生阳论》是整个生命医学的地基,不懂此篇者,不足以道中医

 若悟369 2024-05-25 发布于安徽

此篇全网唯一发布

(本人根据此篇已经暂时稳住我妈肾衰中晚期的病情,是不是彻底稳住,我不太清楚,但是在这近一年来,至少我妈基本上没有再犯疼痛的毛病。希望写下此篇对大家有所帮助。相信你们应该能直接看懂。求大家多点赞!十分感谢!若需要本人亲自深入讲解另算,无诚心者勿扰。)

伏羲生阳论

正文:

阳,生命之源泉,万物之本也。

(译:阳,生命的源泉,万物存在的根本。)

地得之而载万物,失之则下陷。人得之而生,失之则亡。

(译:大地得到阳才能去承载万物,失去它则会塌陷。人得到它才能生存,失去它就会死亡。)

何谓之阳?

(译:那什么是阳?)

见之于无,感之于热。如浴炙日下,如近薪火旁,如在蒸腾水气中,如所食之温热,如遇火烟,所感之热,此中皆存阳也。其微难察,游离于万物之间也。

(译:你看不见它,可以用热去感受它。如同你沐浴在热的太阳下,如同你靠近起火的木堆旁,如同你在蒸腾的水气之中,如同你吃东西能感觉到温热,如同你遇到烟火,你所能感觉到热,这些里面皆存在阳。实在太微小了,难以察觉,它游离于万物之间)

此阳,人能感触之。

(译:这些阳,人能感受到它。)

《伏羲生阳论》是整个生命医学的地基,不懂此篇者,不足以道中医

无极有言:其大无极,难察也;其小无极,难察也;视之不见,亦难察也。阳亦如此。

(无极上说:如果一件事物大到没有极限,很难察觉;如果小到没有极限的话,也很难察觉了;如果这件事物本身就超出人类所观察的极限,也是很难察觉。阳就是这种情况。)

天地万物,皆藏阳也。

(译:天地万物,皆存在阳。)

何不存乎?

(译:难道不存在吗?)

春时,草木得之生长,夏时,人得之易自愈,而秋冬之时,衰亡者愈多。皆因春夏得天地之阳而固其身,而秋冬天地之阳之失焉,人皆惧失阳焉,故衰亡者愈多。何以秋收冬藏之象,皆是如此。

(译:春天,草木得到阳就会生长,夏天,有些人得到阳就会自愈,而在秋天和冬天的时候,草木衰败会逐渐增多,人的死亡现象也会逐渐增多。都是因为春夏之时,草木及人得到天地的阳稳固自身。而在秋天和冬天之时,天地的阳会逐渐减少,而人都害怕失去阳,所以死亡和衰败会逐渐增多。为什么皇帝内经上说秋收冬藏的现象,原因就这。)

万物皆裹阳以自存。

(译:万物都需要保存身体里的阳求自存。)

阳,欲动也,乃动之源也;物,载也,为阴,欲静也,乃静之源也。万物乘其阳而动,阳遇阴方静也。阳极,复归为阴。复归方始,方始复归。

(译:阳,它是近动的状态,这是动力的源头;物,载体,为阴,它是近静的状态,这是静的源头。万物得到阳才动,阳遇到阴就开始变得平静。阳到一定程度,慢慢就会成为阴的状态。)

静,力之均衡也;动,力之失衡也。阳,乃行力之源。

(译:静,是力达到均衡的结果;动,是力失衡的结果。阳,是动行与力量的源头。)

阳不足者,行者缓。阳行于五官,故能示之以听,故能示之明,故能示之以闻,故能示之以觉触。阳凝于气血之中,周行而不殆,其内达于髓,其外透于皮毛之间,此行暗合天地至理也。

(译:阳不足,行动会缓慢。阳运行于五官之中,所以人才能听到,人才能看见,人才能闻,人才能感觉触达。阳凝于气和血之中,周行而不停殆,其里可到达髓,外透至皮毛,此运行暗合天地运行的道理。)

知此道者,可逆官器之衰竭,可逆人之生死。

(译:真正懂得此道理的人,可逆转人脏器的衰竭,可救人于生死。)(一般到这里几本上就明白了。后面可以完全跳过。)

《伏羲生阳论》是整个生命医学的地基,不懂此篇者,不足以道中医

易理有言:时时易变,得时而变。变而有备,过而能补。以中道行之,则近中道焉。其变起于微末,积小方成广大。

(译:易理上说:这世间一直不停地在变化 ,到了一定时间又产生新的变化。变化之时都是提前准备,行过了然后能补救。用中道的方式去做,则开始接近中道。这种变化都是从微末之处开始,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变化很大了。)

此变何来?从天地之理也。

(译:这种变化怎么来?从天地之理而来。)

《伏羲生阳论》是整个生命医学的地基,不懂此篇者,不足以道中医

天之道,高也,远也,明也,大也,日月星辰,亘古长存而万变也,行有为法,即天理也。

地之道,厚也,广也,深也,暗也,承载万物,山川河流,鸟兽虫鱼,生生不息,周而复始,行无为法,即自然也。

人之道,法天地而行。行天之道,存天理,无人欲;行地之道,存自然,常有欲。此三者相交,亦有不同。

人之道,生也,命也,心也,情也。时彼有为,时彼无为,有为中亦无为,无为中亦有为,行之中道焉。

生,本自然也;命,可为也;心,本自然也;情,心之眼也,亦可为也,以情养心,大善焉。

生也,命也,示之以身;心也,情也,示之以心。

(以上不译)

常人皆以身心为本,而阳又乃身心之本也,阳之变化,关乎身心之变也。故此不可不查。

(译:平常的人都以身心当做根本,而阳又是身心的根本,阳的变化,关乎身心的变化。所以不能不重视。)

人之衰,始于皮毛;人之亡,始于器官。人之衰亡,皆阴阳之衰也。

(译:人的衰败,从皮毛就开始了;人的死亡,从器官开始。人的衰亡,都是因为阴阳之衰。)

凡是所见,皆为表象。象变万千,及里归一。表者,在外,护里也。里者,在内,护心也。心者,在明,护神也。神者,在藏,护灵也。灵者,在空,护极也。

入极复里,已致虚无。焉有尽乎?

故重里亦不轻于外,重阳亦不轻于阴。

心,官感直达之所。心亦有器,其心不常在器内。阳成心之体,心亦乃行力之源。达于心者,可以感通万物, 可无所不往。

圣人之行,同其三者之力,以苦利行,以乐乐心;心下自然,自成天地。

花有归期,物有尽时,万物皆有消亡;从天地而生,死时复归天地,岂不快哉!

凡精此道者,以行生生之法,人皆可长生。

(以上不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