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事做尽,必有灾殃

 苍木先生 2024-05-25 发布于江苏
心理学有个“责任分散效应”,也叫作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事情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完成任务时,他的责任感就会很强,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事情也会因此而比较容易得到完成。
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变弱,面对困难或担当责任时会选择退缩。即在发生某件事时,旁观者都只会做看客,而不会去承担责任,众责往往也是无责。
一个事的责任人太多,或者说人人都需要承担责任,必然会导致责任分散,最后也就会变成人人都没有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也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推脱责任,最终群体中的人都会变成旁观者放下责任。
一个人把所有责任都承担了,表面上别人会称赞他,把他树立为楷模,虽然会把更多的事交给他做,所有的责任也都推给他。一旦他把某件事情做错,那就会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说他喜欢逞能。
《警世通言》中有句话这样说的:“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意思是说,做什么都要有个度,凡事不能过度。很多事情,过度了就可能会走向事物的反面,造成伤害。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壮则老。任何事情发展到了极致,必然会走向败亡。正如走路,到了山顶,往哪个方向走,都是下去的路;在人生的谷底,不管往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走。物极必反,自然规律。
一个人如果善良过了头,必然会被人得寸进尺的利用,导致自己处处受制。善良没有棱角,就会变得软弱。做好事不图回报,就会被人一直利用。人性的贪婪,总是想不劳而获,不用付出就能得到更多。
人们总是希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而现实中却是事与愿违的。越是善良,越得不到好的结果;越是作恶,越能活得称心如意。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只是人们美好的期望和祝愿了。
时常出现的“好事做尽,必有灾殃”,让人难以费解。这似乎违背了常理,更与人们所提倡的美德相去甚远。其实,这看似令人费解的情况,在仔细思考后便梦明白其中缘由,善恶的反向回报,并非毫无道理。
有些人总是竭尽全力地去做好事,他们乐于助人、慷慨大方且心地善良。然而,正是因为他们过于善良和单纯,就越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伤害。这些人会利用他的善良谋取私利,甚至把他置于危险当中。
现实中可以看到那些无悔地去帮助别人的人,总是会被他帮助的那些人用各种理由一次次地利用。不管是卖惨,还是装可怜,目的就是想榨取他更多的价值。一旦他的价值被利用完了,就会把他一脚蹬开。
此外,当一个人频繁地做好事时,周围的人可能还会对他产生很高的期望。一旦这个好人无法满足这些人的期望,或者稍有差距时,就很容易遭到指责和批评。这种压力也会给好心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负担。
人不是不能做好事,而是要懂得适可而止。有些责任需要自己承担,有些责任需要让他人承担。一个人扛下所有责任,其他人都是旁观者,只会让自己背负太多不必要的责任,而别人就会想着坐享其成。
俗话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太过善良了,好事做尽了,得到的不是别人的感恩,而是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地对你进行索取。人性的恶,犹如深渊,只有进而没有出,再多的东西也能吞噬。
一件事的好坏不能仅仅凭借表面现象来判断。即使是做好事,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适当的警惕性。同时,还应该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做人有底线,才能真正做到既帮助他人又不受伤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