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抗肿瘤中药学 │ 石上柏

 一元堂中医张 2024-05-26 发布于辽宁

Image

石上柏

石上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为蕨类植物门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的全草,生长于阴湿林下或酸性石岩上。又名大叶菜、地侧柏、水柏枝等。主产于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台湾等地,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 涩、性凉(或温、平),有小毒。

功效:清热解毒(有人认为石上柏性温,不宜有清热解毒之效)、祛风(散寒,多数人以为石上柏性寒凉,无散寒之效)除湿、止咳、止血、抗癌消肿。

临床应用:

1、抗癌: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等方面,尤其在鼻咽癌方面研究较多。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应用颇多,呼吸系统肿瘤如鼻咽癌、喉癌、肺癌也有应用。其次多见于妇科肿瘤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宫颈癌、乳腺癌等方面。治疗鼻咽癌,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草根、蒲黄炭、血余炭、三七块、露蜂房、石上柏、卷柏、鹅不食草等合用。石上柏、土牛膝、马鞭草各30g,水煎服,可作为肝癌的辅助治疗。石上柏30g,大枣5枚,煎煮后吃枣喝汤,用于绒毛膜上皮癌,能使阴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试验转阴

2、止咳:单味石上柏可以治疗顽固性干咳:石上柏15g,加水适量煎服,分早、中、晚3次饮用,治疗顽固性干咳效果较好。单味应用时,可加大枣7-9枚或瘦肉30g同煎,能减轻石上柏不良反应。

3、止血,可配入方中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用基本方:仙鹤草、连翘、茜草、石上柏、水牛角丝、三七粉、穿山甲、黄芪、猪苓、黄精、鸡血藤、甘草。同类植物卷柏也可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出血性疾病,研究发现,卷柏能升高血小板数以及促进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有人利用石上柏止咳和止血的作用,治疗支气扩张引起的咯血。还可用于治外伤出血。

4风湿痹痛。

此外,石上柏还有排泌尿系结石的作用。

药理研究

石上柏中主要含有双黄酮、生物碱、木脂素等化合物,双黄酮类成分在石上柏抗肿瘤药效活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穗花杉双黄酮是石上柏的指标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心肌缺血等作用。石上柏水提取物有阻断导致鼻咽癌的EB病毒在细胞内抗原的表达,并认为对鼻咽癌有放射增敏作用。

毒性研究

本品煎服一般无不良反应,偶有个别患者会出现头晕、食欲减退、皮疹、脱发,可能与煎煮时间短有关,故本品煎煮时间应在2小时以上为宜。石上柏用量不宜过大,用量过大可发生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全身小肌群抽搐、面色潮红等石上柏生物碱中毒症状。也有人认为石上柏久服可致腹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克。建议煎煮时间不少于2小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