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影响世界的5大思想家榜单,马克思排第5,黑格尔排第2

 新用户40828904 2024-05-26 发布于北京

德国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思想星光,照亮了人类探索真理与自我认知的道路。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激发全球社会变革;

康德以纯粹理性之光,界定知识与道德的疆界;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深刻触及人性的苦与乐;

黑格尔的辩证法,构建起历史与逻辑的巍峨大厦;

尼采则以超人哲学,挑战传统价值,呼唤个体精神的觉醒。

这五大思想巨擘,不仅是德国的骄傲,更是全人类智慧的瑰宝,他们的思想跨越时空,持续影响着世界每一个角落。

5、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德国影响世界的5大思想家榜单,马克思排第5,黑格尔排第2

主要思想

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提出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随经济发展而演变。

2. 阶级斗争:他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无产阶级最终会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3. 剩余价值理论:在经济学方面,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秘密,这是剥削的本质。

名句引用

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体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核心,强调理论应服务于实践,指导改造社会的行动。

2.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在这句话中强烈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残酷与剥削。

3. “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工人越聪明,他的愚昧无知就越严重;工人的生活越舒适,他的身体就越衰弱。”这句话反映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处境的深刻同情与分析。

代表著作

1. 《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 《资本论》: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揭示了剩余价值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3.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恩格斯合作,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4.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早期作品,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关键一步,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理论。

4、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

德国影响世界的5大思想家榜单,马克思排第5,黑格尔排第2

主要思想

  1. 先验知识与后验知识:康德区分了两种知识类型。先验知识是指独立于经验,由理性自身提供的知识框架,如时间和空间是感知世界的先天形式;而后验知识则依赖于经验内容来充实这些框架。
  2. 三大批判

(1)《纯粹理性批判》:探讨理性的能力及其限制,特别是关于认识世界的能力。康德认为理性可以认识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自然科学的基础),但无法直接认识物自体(事物本身)。

(2)《实践理性批判》:转向道德哲学,提出道德法则(即“绝对命令”或“普遍律”),认为道德行为应基于理性的自主性,而非外在的经验动机。

(3)《判断力批判》:探讨审美判断和自然目的论,试图在自然界的必然性与自由、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桥梁,提出审美的共同感和自然界的合目的性概念。

  1. 道德法则与自由:康德认为人作为理性存在,其行为应当遵循道德法则,这是内在的、无条件的义务。自由不是任意选择的能力,而是按照理性颁布的道德法则自律的能力。

名句引用

  1.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2. “行动,仿佛你的行为准则应该通过你的意志成为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
  3.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代表著作

1. 《纯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1781年首次出版,是康德哲学三部曲的第一部,旨在探讨人类理性的界限和能力,特别是理论理性的能力。康德在书中提出了知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并阐述了“先天综合判断”,确立了时空作为直观形式的理论,区分了现象界与物自体。

2. 《实践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1788年出版,是康德哲学三部曲的第二部,集中讨论道德哲学和实践理性,提出了道德法则(即“绝对命令”或“ categorical imperative”),强调理性的实践使用在于指导道德行为,而非认识自然界。

3. 《判断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1790年出版,是康德哲学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探讨了审美判断和目的论判断,试图桥梁理性理论使用与实践使用的鸿沟,提出了自然界的合目的性概念,以及审美的共同感。

3、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

德国影响世界的5大思想家榜单,马克思排第5,黑格尔排第2

主要思想

1. 世界意志:叔本华认为,整个世界的根本本质不是物质或理性,而是一种盲目、无意识的冲动——“意志”。这种意志体现在一切生命之中,是无休止的欲望和挣扎,是痛苦的源泉。

2. 悲观主义:基于“世界意志”的概念,叔本华提出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因为人的欲望永远无法彻底满足,满足一个欲望只会带来短暂的快乐,随即又是新的渴望和不满。因此,人生被视为一种持续的挣扎和不满。

3. 解脱之道:面对人生的苦难,叔本华提倡通过艺术、审美体验和禁欲主义来暂时摆脱意志的束缚,最高境界是达到“无欲”的佛教式的涅槃状态,彻底超越个体意志的局限。

名句引用

1. “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揭示了人的自由意志与欲望之间的矛盾,表明我们虽能自由选择行动,却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满足后的空虚。

2. “幸福不过是梦,而痛苦是真实的。”叔本华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悲观看法,认为人们追求的幸福往往是虚幻的,而痛苦却是生活的常态。

3. “每一种快乐都隐藏着痛苦的种子,而每一种痛苦之中都可能包含着快乐的成分。”这句话体现了叔本华对快乐与痛苦辩证关系的深刻洞察,指出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互转化的。

代表著作

1、《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这是叔本华最著名的哲学作品,最初出版于1819年,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石。书中,叔本华提出了世界分为表象(认识的世界)和意志(本质的世界)的二元论,认为意志是宇宙的根本动力,是一切现象的内在本质,而人类的痛苦来源于无尽的欲望和意志的挣扎。

2、《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Ueber die vierfache Wurzel des Satzes vom zureichenden Grunde):这是叔本华的博士论文,1813年发表,其中他探讨了知识的基础,提出任何判断或信念都有其“充足理由”,并分析了这一原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附录与补遗》(Parerga und Paralipomena):这是叔本华晚年的一部作品,包含了大量短文和随笔,讨论了哲学、道德、宗教、艺术、教育等多个主题,为读者提供了对叔本华思想更为广泛和易懂的见解。

2、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德国影响世界的5大思想家榜单,马克思排第5,黑格尔排第2

主要思想

1. 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理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动力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通过人类历史、文化、哲学等各个阶段逐渐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

2. 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种理解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方法,核心概念为“正题-反题-合题”三段式。正题代表一个观念或现实状态,反题是对正题的否定和对立,而合题则是两者的综合,超越并包含前两者,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3. 历史哲学:黑格尔的历史观是一种理性进步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绝对精神逐步展开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各时代的精神现象(如艺术、宗教、哲学)都是绝对精神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表现,最终导向自由的实现。

名句引用

1.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在黄昏时才起飞。”这句话象征哲学反思总是在事实发生之后,意指哲学的真正理解总是来得较晚,如同智慧女神密涅瓦的象征——猫头鹰在黄昏时分开始活动。

2.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强调,真正的自由不是任意妄为,而是在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自我决定。

3. “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黑格尔在此表达了他的历史哲学核心,即历史的发展是自由理念逐渐实现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是自由意识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形态。

代表著作

1. 《精神现象学》(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出版于1807年,是黑格尔阐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首部重要著作。该书通过一系列意识的发展阶段,展示了理性如何通过经历各种“现象”最终达到对“绝对精神”的认识。

2. 《逻辑学》(Wissenschaft der Logik):分为“客观逻辑”、“主观逻辑”和“理念的逻辑”三部分,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黑格尔在这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辩证法,即通过正题、反题到合题的动态过程来发展和理解概念。

3.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Encyclopedia of the Philosophical Sciences):黑格尔用于教学的教科书,全面概述了他的哲学体系,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等部分,展现了知识的总体结构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4. 《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在本书中,黑格尔阐述了他的法哲学和社会理论,探讨了自由、道德、法律、国家等概念,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辩证发展。

5. 《美学讲演录》(Vorlesungen über Ästhetik):黑格尔关于艺术哲学的讲演集,分析了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艺术形式,体现了精神通过艺术表达自身的辩证过程。

1、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先驱。

德国影响世界的5大思想家榜单,马克思排第5,黑格尔排第2

主要思想

  1. 超人哲学:尼采提出“超人”概念,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存在,超越了传统的善恶、道德约束,具有强大的意志力,能够自主创造价值,体现生命的最高潜能。
  2. 上帝已死:尼采宣布“上帝已死”,意味着基督教信仰的衰落,以及基于此的道德和价值系统的崩溃。他强调,随着宗教权威的消失,人类需要寻找新的价值和意义。
  3. 永恒回归:尼采的“永恒回归”思想意味着宇宙和所有事件在一个无限循环中不断重复,挑战个体接受并热爱自己的命运,因为一切都会无数次重演。
  4. 意志至强论:尼采强调“强力意志”(Will to Power),认为这是生命背后的驱动力,不仅是生存斗争的本能,也是创造和自我超越的欲望。

名句引用

  1. “你必须成为你自己想要看到的改变。”这句话鼓励个人承担起塑造自我和世界的主动权,体现了尼采对个体力量和自我实现的重视。
  2. “没有事实,只有诠释。”尼采以此质疑客观真理的存在,强调任何知识和经验都是主观解释的结果,开启了后现代对客观性和真理概念的批判。
  3. “那些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这句话展示了尼采对苦难和挑战的积极态度,认为逆境可以成为个人成长和力量的源泉。

代表著作

  • 《悲剧的诞生》:通过对古希腊悲剧的分析,探讨文化和艺术的价值,批判现代文化的理性主义倾向。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通过查拉图斯特拉这一虚构人物传达超人哲学和对旧价值的超越。
  • 《善恶的彼岸》:批判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的区分。
  • 《道德的谱系》:追溯道德起源,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动机。
  • 《权力意志》(虽未完全由尼采本人出版,但基于其笔记编辑而成):阐述“强力意志”为核心的生命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