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腹水消除难,猪苓汤合一贯煎

 花无缺3myj1j3d 2024-05-26 发布于江苏

  C,女,58岁。患者因“酒精性肝硬化病史8年,腹胀1年”求诊。自诉从1年前发现腹水后,不间断使用保肝、利尿药物治疗,多次检查,腹水都未能消除,伴乏力,腰酸痛,皮肤瘙痒,失眠,小便量少、色黄,大便正常,舌质红,光剥无苔,脉弦、尺弱。辅检:彩超示肝硬化、腹水(最深处5.0cm)、脾大、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谷丙转氨酶55U/L,谷草转氨酶84U/L,总胆红素45.2μmol/L,白蛋白37.8g/L,γ-谷氨酰转肽酶207U/L。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水邪内停,予猪苓汤合一贯煎加减:猪苓15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阿胶珠10克,滑石(包)12克,川楝子10克,北沙参10克,麦冬15克,枸杞子15克,生地15克,白蒺藜30克,制鳖甲(先煎)20克,蒲黄(包)12克,海螵蛸15克,茜草10克,炒枣仁30克。服药半月后,诉腹胀减轻,尿量增多,睡眠改善,大便稀软。上方去枣仁、茜草,加炒白术15克,合欢皮15克。继服5剂后,腹胀已不明显,舌质变淡,苔仍光剥。方中再去滑石,改加肉桂(后下)6克。1周后复查彩超,提示腹水完全消失。

讨论:

在本案讨论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相关的经典文献。

伤寒大家刘渡舟曾提出,《伤寒论》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大有深意。他说:“应该看到《伤寒论》398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条文之间,无论或显或隐,或前或后,彼此之何都有联系。作者在写法上,充分发挥了虚实反正、含蓄吐纳、对比互明、言简义永的文法和布局,从而把辨证论治方法表达无遗。……221条论三阳合病,而热在膈脘的治用栀子豉汤;222条继上条若见热在中焦而渴欲饮水的,治用白虎加人参汤;223条承上条若热在下焦而小便不利的则用猪苓汤。以上诸条,反映了仲景设法御变,而不拘一格。后世医家称为'阳明病开手三法’,总为热盛而不成实的设法。”

如果把阳明病篇的211条和222、223条原文连起来看,是这样的:“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显而易见,仲景这里论述的是阳明热证误用发汗、温针、下发之后所造成的不同变证,其中误下后热入上、中、下三个不同部位的,仲景依次给予了栀子豉汤清宣火郁、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和猪苓汤清利育阴,“从而为辨治阳明热在三焦提出了辨证纲目”。是不是启发了后世的三焦辨证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猪苓汤清热、利水、养阴,首先是有着清利湿热的功效,这也是它能够被广泛应用于肾系疾病、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

猪苓汤主治水热互结证,临床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小便不利,一方面指的是小便不通畅,即尿频、尿急、尿道涩痛,另一方面指的是尿量减少。这是因为水和热邪结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导致的。若阴伤,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则有口渴,且多渴欲饮水。

《古今名医方论》引赵羽皇言:“仲景制猪苓一汤,以行阳明、少阴二经水热,然其旨全在益阴,不专利水。盖伤寒在表,最忌亡阳,而里虚又患亡阴。亡阴者,亡肾中之阴与胃中之津液也。故阴虚之人,不但大便不可轻动,即小水亦忌下通,倘阴虚过于渗利,津液不致耗竭乎?方中阿胶养阴,生新祛瘀,于肾中利水,即于肾中养阴。滑石甘滑而寒,于胃中去热,亦于胃家养阴。佐以二苓之淡渗者行之,既疏浊热,而又不留其瘀壅,亦润真阴,而不苦其枯燥,源清而流有不清者乎?”本案患者舌质红、苔光剥,体现出了阴伤的一面,这是选用猪苓汤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贯煎出自清代名医魏之琇《续名医类案》氏在评述高鼓峰、吕东庄治疗胃痛医案时说道:“高吕二案,持论略同,而俱用滋水生肝饮。予早年亦尝用此,却不甚应,乃自创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应如桴鼓。口苦燥者,加酒连尤捷。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藏血,体阴而用阳,阴常不足而阳有余,有余则肝气横逆,百症丛生。只有肝血充盛,正常濡养经脉,肝气才能够顺利疏泄。本方作为中医柔肝法的代表方剂,得到了后世医家的极大赞誉和广泛应用。如近代名医张山雷称:“《柳洲》此方,原为肝肾阴虚,津液枯涸,血燥气滞变生诸证者设法。……是为涵养肝阴第一良药。凡血液不充,络脉窒滞,肝胆不驯,而变生诸病者,皆可用之。”方中生地、枸杞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内寓滋水涵木之意;沙参、麦冬、当归滋养肺胃,补血通络,可佐金抑木平肝;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解郁,以复肝体条达之性。诸药合用,能通过滋水养阴来涵养肝木,使肝血得养,肝气得舒,真正做到了治病求本。不仅如此,因乙癸同源,肝肾相生,凡是由肾水不足所导致的肝病,本方均可奏效。所谓“吾道一以贯之”,正应此语。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文中所载案例,非为贪功炫耀,其目的一在于总结自己临证之得失,二在于宣传中医药治病之疗效。案中处方用药均具有个体差异,切勿照搬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