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84

 寂寞在繁衍 2020-10-07
84、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简句:淋家不可汗,汗出必便血

(1)伤寒论古今研究:【释义】本条示淋家禁汗。
淋证的病因以湿热为主,病位在肾与膀胱,多因肾虚而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使然。淋家多下焦蕴热,津液亏乏,虽有外感,亦不能径用汗法。若误汗伤阴,不但津液愈亏,而邪热愈炽,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必致使血之变证。
【选注】成无己:膀胱里热则淋。反以汤药发汗,亡耗津液,增损客热,膀胱虚
燥,必小便血。
方有执;膀胱蓄热而血妄则淋。复发汗以迫其血则血愈不循经而愈妄,使出者.其道顺故也。    .
张志聪:太阳之表汗,膀胱之津液也。淋家者,病五淋之人,膀胱之津液已虚,故不必发汗,发汗必动胞中之血而下便。夫膀胱者,胞之室也。
程应旄:淋家热蓄膀胱,肾水必亏。更发汗,以竭其津,水腑告匮,徒逼血从小便出耳。凡遇可汗之证,必当顾虑失下焦之津液有如此者。
张锡驹:淋证,五淋也。淋家亡津液久虚。发汗则更虚其津液。津液竭于外,血必动于内,是以干及于胞中而便血矣。
吴谦:淋家者,湿热蓄于膀胱,水道涩痛之病也。若发其汗,湿随汗出,热必独
流,水腑告匮,迫其本经之血从小便而出矣。
黄元御:淋家土湿木郁,生气不达,汗之则亡。血中湿气,风木愈陷,疏泄不藏,必便血也。
尤怡:巢氏云,淋家者,肾虚而膀胱热也。更发其汗,损伤脏阴,增益腑热,则
必便血。如强发少阴汗而动其血之例也。
李荫岚:淋家者,病之五淋之人也。热蓄于膀胱故淋。膀胱为太阳之腑,津液藏
焉。汗亡津液,膀胱枯涸,必进而迫胞中之血而为血淋也。
讨论:淋家发汗必便的机制,注家持不同观点:或为亡耗津液,增损客热,膀胱虚燥;或为热蓄膀胱,肾水必亏,发汗竭津,逼血妄行;或为土湿木郁,汗亡之血,风木愈陷,疏泄不藏。淋证多湿热为患,初病在腑,湿热蕴结于膀胱,多实。肾与膀胱相表里,久病由腑及脏,肾阴不足。此时虽有表证,法当汗解。但久病淋证之人,肾阴亏损而膀胱有热,津液耗伤,不得径用辛温助热耗阴之品以发汗。否则,阴伤热炽盛,血热妄行,必致使血。然既有外邪,必无不治之理,当用滋阴解表之药以治之。所谓必便血者,并非一定便血,只不过示人宜慎汗而已。
(2)吕志杰《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淋家多为下焦蓄热、阴津素亏,虽有外感,亦不能纯用汗法。若发汗不当而伤阴,不但阴津愈亏,更惧热邪内迫,伤及血络,引发尿血等症。
按:淋病以尿痛、尿频、尿急及小腹里急等为特 点,甚者可并发恶寒发热等类似外感的症状(西医诊为“泌尿系感染)。对此,断不可误诊为是外感太阳表邪而发其汗,当以治淋为主。古人有“淋属少阳”之说,即指淋病患者伴有寒热如疟之少阳病热型。笔者曾辨证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治淋病而取效。笔者临床还观察到,淋家外感,单纯发汗解表,确会导致淋病复发。如此教训,印证了本条的临床警示作用。
(3)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凡津液亏耗之人。强责其汗。阳气外张。必动其血。风温火劫。发汗微发黄色。此即津液不足。借血液为汗。血色外见之证明。淋家阴液日损。万难供作汗之用。强责其汗。必由寒水府藏牵动胞中血海。是故全体液亏而责其汗。则肌理之血液外泄而发黄。下部液亏而责其汗。则胞中血伤而见便血。要其为液亏不能作汗则一也。
(4)陈慎吾《伤寒论讲义》:【征引】
山田宗俊:小便淋漓,不能快利者,非癃闭也,其因在精道之失常也。精即心血之经,精道入精囊而变化者,固非他物矣。故淋家过于发汗则精道失守,精囊旷职,血妄动,所以溺血也。门人问曰:本证宜何方?曰:均是亡阳之证,宜附子理中汤。
程知:凡遇可汗之证,必当顾虑下焦之津液有如此者。
常:宜猪苓汤。
张璐:未汗宜黄芪建中汤。
按:此汤于疮家身疼痛者甚妙。若淋家,犹未尽善。
【讲义】淋家,谓久患膀胱、尿道病者也。下焦津液枯干,若汗之,无津可发,必动其血而便血也。
(5)姜春华《伤寒论识义》:《诸病源候论》:淋者,肾虚而膀胱热也。”淋家为小便淋沥不能快利者,淋家发汗而便血,以其有可能便血之因素也。淋家发汗,未必便血,若砂、石淋有出血可能,古人误以为汗致。
(6)李翰卿《伤寒讲义集要》:[淋家]素有小便淋涩疼痛的人叫做淋家,这是阴虚有热的病。
[不可发汗]言不可用麻黄汤辛温发汗。
[发汗必便血]便血指小便出血,言阴虚有内热的证候,误用辛温发汗药,则阴愈虚,热愈盛,热盛则迫血妄行,而形成小便出血之证,古人所谓热伤阴络则便血是也。
【按语】根据本节的发汗必便血,我们体会到祖国的医学都是从临床实践中发展 起来的,不然的话,古人何以会知道发汗必便血呢?
又:淋家不可发汗,如遇到淋家必须发汗的太阳病,我认为还是用辛凉解表加滑石、生地之类为宜。
(7)倪海厦《人纪》:中医讲的淋家,不单单是包含了西医的淋病、性病在内,小便有石淋,下消有石头在里面也算,石淋,西医可能讲成膀胱结石或肾脏结石;还有膏淋,小便浓浓的,浓浊白白的,可能里面发炎了,可能是把精液都小出来了,因为禁不住了;还有血淋,小便出来带很多血,小便有问题的人,大部份平常血就素虚了,这时候不可以发汗,一发汗的时候,一定会便血,因为汗会使水没有了,只剩下血了,血里面的水不够了,单纯只有血的时候,体温会升高、温度一升高,血管就破掉了,血就出来了,所以这种病常常用「猪苓汤」。
(8)聂惠民《聂氏伤寒学》:【词解】淋家:淋,是指小便淋沥不尽,尿频量少,尿道作痛之证。淋家,是久患淋病之人。
【提要】淋家不可发汗及误汗后的变证。
【阐论】久患淋病之人,尿频而量少,尿道疼痛,小腹急迫不舒。病因多由肾阴虚而膀胱有热所致。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腑热日久不解,必伤少阴之肾。凡膀胱热盛,致少阴阴亏的病人,即使有太阳表证亦不可发汗。因为以辛温发汗,不仅会助膀胱之热,而且更伤少阴之阴,以致发生阴虚火旺,邪热侵犯阴络而产生尿血的坏证:
淋家为临床常见之候,病机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膀胱有热,肾阴不足而致,证见小便频数、尿色黄赤、口渴、烦热、脉细数、 舌红少苔,可用猪苓汤。
2.膀胱有热,并无肾阴虚象者,可用八正散或导赤散。
3.肾阴不足,小便不利、腰膝酸软、脉沉细数、舌尖红,可用六味地黄丸。以上几种情况,新感外邪,证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者,皆不可用辛温发汗法。若淋家外感,可采用辛凉解表之剂,亦可据《南阳活人书》所载,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误施汗法,而致尿血者,可用养阴清热凉血法治疗,方用猪苓汤或小蓟饮子。 本文之“淋家”,临床实指中医之淋证,包括热、石、气、血、膏、劳等诸淋,现代医学则称“泌尿牵感染”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以及泌尿系结石症等。淋家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可有二种情况:一者淋家复感外邪,而现太阳表证;二者淋病本证在疾病过程中亦常出现类似太阳表证之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后学按:临床家之言。)。前者治疗太阳之表禁用辛温发汗,后者淋病本证之发热恶寒之象,并非外感,故当以治淋为首任,决不可误施汗法。
(9)冉雪峰《冉注伤寒论》:尤在泾曰:巢氏曰,淋者,肾虚而膀胱热也。更发其汗,损伤脏阴,增加腑热,則必便血。如强发少阴汗,而动其血之例也。
恽铁樵曰;淋,小便病也。其溺道作痛,附着于输尿管之微丝血管,必兴奋为炎肿状态,体工自然之反应也。有此种病者,若更感冒见太阳病,而有当发汗证据,医者迳予以麻黄,则大汗出,大汗出,则血中液体减少而血燥。此时表病虽因得汗而解,而尿管附近之微丝血管,则因血躁而炎肿愈甚,剧痛亦愈甚,血管壁变性血则渗出,故曰必便血。若纯单伤寒见麻黄证,得麻黄自然一药而愈。其兼患淋病者,往往汗之且不得解,故曰淋家不可发汗。医者遇此等病,当知先后缓急,所谓从内之外,盛于外者,先调其内,后治其外,从外之内,盛于内者,先治其外,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此所以仅言淋家不可发汗,而不立方也。
(10)刘绍武《伤寒论阐释》:阐释:淋家,一时尿血,尿白,尿时有痛感,指的就是肾炎,或膀胱炎,用上热药就会加重,治淋家的良方是猪苓汤,再加上麻杏石甘汤治疗就更全面。
(11)李培生《伤寒论讲义》:若遇淋家患外感,根据其病机,可适当采用清热育阴利水兼辛散解表之法。
(12)承淡安《伤寒论科学化新注》:解曰:有「淋病」之人,其下元陰虛,亦不可發汗,發汗必小便血。
淋病者,其腎陰虛,發汗勢必引起下焦之水,於是下焦之津液愈乾,腎之相火愈熾。
有「淋症」之病灶部分,其組織已不健全,相火熾張,尿道之血管必擴張,不健全之血管因而破裂出血,或腎臟中之血管破裂出血,故曰淋家發汗必便血。且於此悟得腎虛有「淋症」者,芳香性之灸治亦宜禁止。
「淋病」出血或腎臟出血者,可用「豬苓湯」。如有感冒,可於「豬苓湯」加「蔥豉」汗之,或與「小柴胡湯」。
(13)王占玺《伤寒论临床研究》:本条为腎阴虛,或膀胱有热,不可用辛温发表。
“淋家平时小便淋沥不淸,其因肾阴不足,或肾阴虛膀胱有热,故“不可发汗”,是不可用麻桂发汗。如强行汗之,汗不易出,一旦“汗出必便血”,因其肾阴已虛,津液被劫,汗后肾阴更加虛衰。其二膀胱本有热,还用太阳经之辛溫热药发汗,则火上加油,使膀脉热加重,此必逼逾妄行而尿血。
这种汗后尿血可用“养阴(肾)淸(膀胱)热”法而救之,可用猪苓汤,参考223条、224条、319条。
有人说猪苓汤去膀胱热凉血尙可,但利小便太甚,因肾阴虚,利尿药可去点,适当加入养阴药。
淋家成因有三:
1)肾阴不足,而膀胱又有热者,用猪苓汤。126
2)肾阴不足,因內伤,尿色淡,点滴不利者,可用六味地黄。
3)膀胱有热,肾阴不虛,尿道热,尿色深,尿道痛、脉数,舌红,心与小肠相表里,苦寒淸膀胱小肠热卽可,可用八正散,或导赤散,热被淸则阴未伤。如发展下去可以膀胱有热,肾阴不足,此时则脉微数,小便淋沥,热不明显,而虛像多。淋家不可发汗:这三种情况都不能发汗,归根结底都可发展成为肾阴不足。        
(14)伤寒论现代解读:词解 淋家:久患淋证的病人,淋证泛指现代的泌尿道感染,包括泌尿道细小的结石等。
解读 淋家,即泌尿道感染的病人,要求经常饮水,目的是保持对泌尿道的冲洗作用,引流通畅,感染不复发。大量发汗后引起机体失盐失水,尿量减少,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复发,出现血尿。另外麻黄素对毛细血管具有先收缩后扩张的作用,以及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已经慢性充血的泌尿道黏膜,也会起到促使其出血的作用。
(15)陈亦人《伤寒论译释》:本条与上条略异,提出了误汗的变证,但亦未出治法,既有外邪,必无不治之理,根据肾阴虚而膀胱有热,则辛温发汗断不可用,那么,辛凉解肌中酌加养阴清热之品,还是可以使用的。
(16)边正方《伤寒论译注》:汪琥:“常云:宜猪苓汤,然用于汗后小便血者,亦嫌其过于渗利也。张璐云,未汗,宜黄芪建中汤。盖此汤用于疮家身疼痛者甚妙,若淋家犹未尽善。”
陈修园:“素有淋病,名曰淋家。其津液久虚,不可发汗,更走其津液。若发汗,则津液竭于外,而血动于内,干及于胞中,必患便血,何以言之?《内经》云,膀胱者,津液藏焉。又曰,膀胱者,胞之室,是胞为血海,居于膀胱之外,而包膀胱,虽藏血藏津液有别,而气自相通,参看太阳热结膀胱,血自下证,则恍然悟矣。淋家病,为膀胱气化不能行于皮毛,津液但从下走而为淋,膀胱已枯,若再发其汗,必动胞中之血,非谓便血自膀胱出也。”
(17)赵桐《伤寒述义》:淋家伤精败髓,阴液久虚,辛热发汗,必动胞血。然因风而淋者,又非汗不能已之也。
(18)程昭寰《伤寒心悟》:一般久患淋病的人,多肾阴虚而膀胱有热,膀胱蓄热则淋。此时虽患外感之证,不可以辛温误发其汗,复发其汗,则内动其血,外则汗多而伤阴液,内则肾阴更虛。放曰“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理解本条精神,应活看。其一肾阴虚而膀胱有湿热的病人(不局限于淋病),概不可辛温发汗。强发少阴汗,不但动血,而且易致他变。其二肾阴虚膀胱有热兼有外感之证,仍当汗解。不过发汗之法,可用辛凉解肌,佐以清热育阴之品,斟酌使用。其三热伤阴络,热迫血行,可致动血,如便血等。
(19)陆渊雷《伤寒论今释》:淋家者,患膀胱病尿道病之人也,下焦津干,故在禁汗之例。便哑血即尿血,《伤寒补亡论》常器之云:宜猪苓汤。案猪苓汤,治淋病尿血之剂,非所以代发汗解表也。
(20)李心机《伤寒论通释》:本条指出,淋病,不论新病久病,虽有表证,亦不可发汗。
淋家,历来注家均解为久患淋病者。把“家”注为久病患者,突出久病。实际上,不论新病、久病对于现有的表证来说,都是既往的病证。此处以及其后若干条文中诸如 “疮家”、“衄家”等之“家”,均是流辈之意。即淋病患者之流,或衄血一类的病人等。
淋病病人,不论新病久病,其发病,或湿热下注,或肾阴亏虚,其人虽有表证,亦不可发汗。若发汗,或鼓荡邪热,热伤络脉,血溢脉道,小便涩痛尿血;或煽动虚火,虚火灼络,小便滴涩夹血。
(21)胡希恕《伤寒论通俗讲话》:那么这个淋家也是一种炎症,是亡津于下,那么再发汗夺其津液,必伤阴血,所以发汗汗出之后,这个便血不是小便便血。这个淋家,现在这个病少见了,旧社会这个病多得很呐,是前阴发炎,我遇到过这个病,也有淋血的,出血的,总而言之是伤阴啊,就是伤阴血了。他久伤阴血于下,已经阴血就虚,你再竭其津液,那么阴血受伤,必要便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