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过西藏才知道:“高原反应”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倦鸟依林 2024-05-26 发布于山西
首发2024-04-03 22:12·浅读深思

西藏,每个人一生应该去一次的地方。也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有着世界屋脊的称号,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游客。但由于高海拔的原因,也令多少人不敢轻易踏足。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去西藏的一些经历。

时间回到2016年,我们一行四个人去西藏出差。在出发之前的一个星期,就用红景天泡水喝,说是能更好的预防高原反应。还买了一些退烧药和感冒药,以备不时之用。

去的时候乘坐的飞机,因为出差每天有补贴,坐绿皮火车在路上需要好几天,每天就算不干活工资照发,所以厂里考虑费用的问题,就直接买了飞机票。私人办的厂子,能省则省。

活了三十多岁,第一次坐飞机,心情还是蛮激动的,一路上觉得挺新鲜。

但是,由于坐飞机的原因,给后面的几天徒增了不少地麻烦。

由于是直飞,3个小时就到了西藏首府,拉萨贡嘎机场。随着舱门的打开,心里在想:“下了飞机,如果有高原反应,会不会头痛欲裂。”

走出舱门的一瞬间,大口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哇!天好蓝、云好白。这种画面带来的冲击感,是在内陆无法感受得到的,随便拍一张照片,都能当手机桌面用。

不禁感叹西藏之神奇,难怪,每年会吸引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信徒,来到这里旅游和朝拜。

出了机场,问了一下同行的几个人,有没有谁觉得不舒服、头疼。

结果四个人都没啥感觉。可能大家口中说的“高原反应”,对我们几个还算年轻的人来说:“也不过如此。”此刻,来时所有的顾虑和担心,全部一扫而光,几个人地心情也都比较愉悦。

然而,这次的目的地是日喀则,而不是拉萨。拉萨的平均海拔3000多米,对于身体没有太大毛病的人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日喀则就不同,平均海拔四千多米,有的地方甚至到了5000多米快6000米。如果长年呆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到这里后,头昏、耳鸣、四肢乏力都属于正常的高原反应。

随后又坐上大巴车,赶往火车站,然后坐上开往日喀则的火车。

到站后,和接待我们的人碰了面,安排好住宿后,时间还早,就带领我们去施工现场看看,顺便四处转一下。

住的地方离施工现场不是很远,走路大概十来分钟就能到。

刚走出来没几分钟,就觉得头开始疼了起来。四个人,三个人都有这种感觉,不但头疼,耳朵还伴有嗡嗡的声音。

越往前走,这种感觉越发的严重,抽的头一阵一阵生疼。

好不容易走到了现场后,草草地转了一下了事,然后开始原路返回。到旅馆后,头疼欲裂,四肢无力,连澡都没洗,直接上床休息了。

来的时候就听别人说:到西藏以后,不要太讲究个人卫生,洗澡不能过于频繁。一旦着凉,很容易感冒、发烧、咳嗽。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引起肺气肿,到那时就麻烦了。

休息了一晚,第二天,这种症状丝毫没有减轻,四个人除了吃饭,哪里都没去,一整天就呆在旅馆里。

到了第三天的时候还是老样子,然后,只能去了药店,说明了情况,药店的老板听后说:你们的症状就是高原反应,第一次来的人基本都这样,属于正常。

记得当时开的药,名字叫“高原康”,吃了两次,睡了一觉后,第二天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到了第五天的时候,疼头基本消失了,就是四肢有一些乏力。

那次在日喀则呆了整整一个月,头疼过后,一直到离开西藏,之间二十多天,在也没有头痛过,甚至到最后的几天里,上台阶都可以小跑。

回去时,选择的火车,虽然在日喀则呆了一个月,回去路上,火车经过唐古拉山时,耳朵还是能感到嗡嗡作响。毕竟唐古拉山的海拔要高于日喀则。

最后,给打算去西藏的朋友,一些我个人的建议。

去西藏,首选坐火车

坐火车去西藏,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不像坐飞机那么快,几个小时就到了。坐火车还能欣赏沿路的风景。

提前备用一些药品

初次来西藏的人,多少都有些身体不适,备用一些药品,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不要长时间吸氧

有很多自驾游的朋友,车里都备用了氧气袋,以备不时之需。但不能频繁的吸氧气,防止产生依赖。

不能频繁洗澡

西藏早晚天气比较凉,洗澡不能过于频繁,防止感冒的发生,记得做好保暖。

做好防晒

白天温度不是很高,但是紫外线挺强,旅游出行的朋友记得做好防洒。我那次回来晒得挺黑。

少喝饮料,多喝水

西藏气候比较干燥,嘴唇很容易裂口子,可以提前准备好润唇膏,多喝水,少喝饮料。

保持心情愉悦

去了西藏如果身体不适,但依旧还能保持心情愉悦,病就好了一大半。

以上,是我去过西藏之后的一些浅薄之见,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