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保健从“头”做起

 养生与益寿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人到老年,皮脂腺萎缩,阳气日趋衰弱,尤其是头部,由于和外界环境接触最多,不少疾病都是从“头”发生的。老年人应该特别注意维护头部的健康和卫生。从“头”做起,会有特别的收获。

     先谈头发。“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经常梳发不仅是为仪表端庄,更有益于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头发的营养。人到老年,新陈代谢作用逐渐减弱,毛发因脱落而稀疏,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饮食中缺少铁,引起贫血,则毛发更易脱落,所以要保护头发,平时应该多吃些含铁较多的食物。此外,老年人皮脂分泌相对减少,如果洗头过勤,用的洗发液多,就会洗去这一层薄薄的皮脂,使头皮失于滋润而干燥、脱屑,发生瘙痒。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平时一星期洗一次就可以了。同时,不宜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

     从“头”做起,重点当然在面部。寒冷季节,面部与冷空气接触机会最交。经常用双手擦面,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最好每天早中晚各以双手擦面一次,这样持之以恒,同时还可以减少面部的绉纹,显得年轻。

     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易受风寒。每天若用双手大鱼际按摩鼻翼,一天两次,每次50下左右,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可防感冒。即使发生感冒,在程度上亦较轻。

     “老眼昏花”,也是一种百然现象。为保持眼部活力,古人早就把“目宜常运”作为养生要则之一,故仅仅“闭目养神”是不够的,应坚持有意识的视力锻炼才好。“目宜常运”的“运”最简单的就是将眼球向左、向右、向上、向下转动,经常眨眼,可使视力延缓衰退。其次,在室内时可在4家米内看着窗角眨眼,反复多次;在室外则可凝视远处,有目的地观察其一景物。

     两耳耸立面部两侧,最易招风,尤其是冬天,老年人因血气不足更易受冻。“生命在于运动”,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两耳。古人早就重视耳功。每天用左手绕过头顶,握住右耳尖向上提拉14下,然后用右手以同样方法提拉左耳尖14下,早晚各一次。还可用手掩耳,扭转头部35次,可散风驱邪,接着再以第2指压中指。弹击脑后,左有各弹24次,可去头目昏花。闲坐时则可以手摩耳轮,用食指和拇指贴耳廊内,外层,相对揉捏,久而久之,可补肾气,保护听力,并增加防冻能力。

     还有一事,也应该注意,就是不要用不洁物件在耳内掏挖去痒,以防外耳道感染。洗澡时,如果发觉有水进人外耳道,则应用干燥的棉花棒吸去积水,以保持耳道的清洁卫生。

     俗语:“病从口入”。老年人消化力弱,保护口腔首先得保护牙齿。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晚饭后刷牙可以清除白天3餐积存食物残渣,但晚间睡觉时唾液分泌量减少,对口腔的冲洗作用也就减弱,容易促使细菌膜形成,所以起床后刷牙,就颇有必要了。刷牙时顺牙缝方向仔细刷洗,每次1—3分钟,这样才能较彻底地清除齿窝里的细菌膜。古人云:“朝久琢齿,齿不龋。”每天上下叩齿15次左右,实际上就是给牙根一个活动机会。还有如传统的用舌舔颚吞咽津液等法,也可适当采用,这对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也可起到一定作用。

     谚云:“寒从脚起,热从头出。”据研究,在气温15摄氏度的环境里,不戴帽的人,从头部散失的热量约占有人体总热量的1/3;在气温4摄氏度时,散失的热量为2/3;在零下15摄氏度时,散失的热量竞高达3/4。由此可见,老年人根据气温变化,戴上不同厚薄的帽子,所散发的热量就可大大减少,这时,增强抗寒能力,可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