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2型糖尿病共存,做好这些事,延长寿命不是问题

 fy5878150 2024-05-26 发布于吉林
图片



降糖君   语

“得了2型糖尿病会好吗?”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所担忧的心声。控制血糖可说是糖尿病患者们终生的课题,需要注意饮食以及正确使用胰岛素。如果血糖控制得当,就可以推迟糖尿病并发症或降低发生的概率,并延长患者的寿命,过着如正常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下面介绍2型糖尿病的平均寿命,以及与2型糖尿病共存的心态、方法、注意事项。



图片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知多少

根据英国糖尿病协会的报告,估计罹患2型糖尿病的话,预期寿命可能会减少10年。

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寿命缩短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段时间内血糖升高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 、心血管疾病。

高血糖通常伴随着高血压、高胆固醇等情况,这两者都会促使血液循环不良,进一步损害例如心脏、肾脏、眼睛和神经。在某些情况下,低血糖和糖尿病性酮酸中毒等短期并发症也可能是致命的。

日本还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之中,发病年龄越早,平均寿命越短,且与一般人口平均寿命的差距就越大。看到这里,有些糖友可能会有些担忧。

不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究证实,通过控血糖、药物治疗、饮食方式的改变、坚持运动及注意和察觉身体的异样等方式,完全可以降与2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

图片
与2型糖尿病共存,需要做什么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这项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可以通过科学控糖的方式,达到与糖尿病共存,同时延长寿命的。那么,与病共存且长寿,糖尿病患者需要做什么呢?下面就是办法:

1.一定保持规律的运动,且坚持下去。

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均已证明,规律运动确实有助于控制血糖,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周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2.5小时,或高强度运动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爬山健行、在平坦路骑自行车等等,而高强度运动则包括跑步、游泳、山路骑自行车等。

2.饮食一定要做到少油、高纤维。

2型糖尿病饮食需要减少脂肪的摄取,多补充膳食纤维。如用全谷物食品取代精致淀粉,并多吃蔬菜。体重过重者,也要减少热量的摄取,尽量选择高纤的食物,少吃像是饼干、糕点等零食,这些食物通常含有饱和脂肪。应选择瘦肉,例如去皮的鸡肉,少吃加工肉,多用蒸煮的方式取代炸或煎的方式,减少摄取过多油脂。

3.控制体重是最基本的控糖方法。

一般建议体重超标的糖尿病患者,在一年内至少减掉原本体重的5%~10%。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不仅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也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代谢,并顺利地控制血糖。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尽可能地增肌,多做抗阻运动。其实早有研究证实,少肌症是胰岛素抵抗及基础代谢率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中老年女性每周进行3.5小时的相关训练,如举哑铃、瑜伽、拉伸运动等,能使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30%~40%。然而,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不太注重肌肉锻炼。

4.学会释放压力,好情绪带来好血糖。

压力已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当一个人承受太多压力时,身体会出现对抗外来压力的反应,例如释放压力荷尔蒙、血压和血糖上升并会刺激免疫系统。同时,消化、生长和修复等速度则会减缓,以确保体内的能量能用于对抗或逃避所面临的威胁反应。

因此,持续性的压力会让血糖控制变得更困难,所以建议可以练习正念或是从事一些纾压的活动,透过降低压力,来减少罹患糖尿病并发症的机率,如心脏病、中风、高血压或其他精神状况,如忧郁症和焦虑症等。

5.必须控糖,科学用药,合理饮食……多方位控管血糖。

控制血糖达标是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必经之路,只有控制血糖才能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而方法通常如下:合理使用药物及胰岛素、监测血糖、健康饮食、坚持运动,这有助于预防短期和长期并发症。

有些糖友误认为,糖尿病没什么症状,不用吃药,光靠饮食和运动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光靠饮食和运动是不能维持血糖健康的。一旦确诊糖尿病,就应该科学合理用药。

还有一种糖友恰恰相反,只吃药,而不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要知道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例如减肥和增加日常的活动量,随着时间胰岛素就会分泌得越来越少,或是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情况。2型糖尿病如果拖到后期,可能就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这则代表身体已经无法自行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了。

通常来说,到了这个阶段,除了胰岛素之外患者将也会需要继续服药,如果你需要药物治疗,请务必定期服用药物控制血糖,或依照医嘱注射胰岛素,不可以擅自替换药物或是选择其他治疗方式。当然,有些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如果遇到任何问题,请马上就诊询问医师,医师通常会帮你开别种药物治疗。

6.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体检,了解身体各项指标是否达标。

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体检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监测病情的变化和及时发现并发症。以下是糖尿病患者常规体检中通常包含的项目和推荐的检查频率:

常规体检项目

1. 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2. 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3. 血脂:监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

4.肝肾功能:包括肝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5. 尿微量白蛋白:评估肾脏功能和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6. 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

7. 足部检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8.心血管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9.神经功能检查: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检查频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

血脂:每年1~2次。

肝肾功能:

图片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正常,建议每年监测1~2次。如果存在肝功能受损,复查的频率因人而异,轻度肝功能受损时,大约每3~6个月监测1次或遵从医嘱及时复查。

图片肾功能——建议至少每年进行1次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UACR)的测定。如果有肾功能不全,检查的频率可能会更高,具体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病情来确定。

眼底检查:

首次检查——在确诊2型糖尿病后应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眼科检查。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至少每1~2年复查一次。

中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重度NPDR患者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

足部检查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进行1次足部检查。存在足部问题的患者,如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畸形或历史上有足部溃疡,检查的频率应更高,可能需要每36个月进行1次,或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复查。

心脏检查

如果没有心脏病史或心脏症状,可能会推荐每年进行1次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或其他相关检测。如果有心脏病史或症状,如胸痛或呼吸困难,医生可能会建议更频繁地检查。

神经功能检查

在确诊2型糖尿病后应立即进行首次神经功能筛查,之后建议至少每年进行1次神经功能筛查。

血压:每周至少监测一天,早晚各一次。

体重:每周一次。

这些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进展情况,从而及时进行干预。请注意,具体的检查频率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有所调整。最好是与医生讨论并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体检计划。

此外,随着年龄增加,需要吃的食物种类和量也会有所不同,且也需要随时做出调整。


END

作者:控糖卫士降糖君
编辑:雀黑

图片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都会帮助更多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