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才子的一首七律,比喻贴切,寓意深远

 再见羊城 2024-05-26 发布于天津

凡尘中充满了各种烦恼,也会遭遇无数伤痛,不过平凡人家却不慕富贵荣华,不求封侯拜相。情侣们不在乎能否长生不老,只愿彼此可以平平安安地相守一生,过着健康快乐的生活,就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了。

可是如此简单的愿望,有时候实现起来却是那般艰难。因为世间总有一些豪强,他们倚仗着权势,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所以尘世中就经常出现家破人亡的惨象。下面分享才子与爱妻失散,写下一首七律,比喻贴切,寄托深远。

好花

元末 o 金定

好花移入玉栏干,春色无缘得再看。

乐处岂知愁处苦,别时虽易见时难。

何年塞上重归马,此夜庭中独舞鸾。

雾阁云窗深几许,可怜辜负月团团。

这首诗出自明末凌濛初的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女主翠翠被张士诚的部下李将军劫走,他的夫君金定得知消息之后悲痛万分,却又无计可施,只得独自来到将军府中寻找。

年轻男女一见钟情,然后一起走入神圣的婚姻殿堂,并约定彼此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可是这位弱女子却被强行关入将军府,并将牺牲珍贵的青春和坚贞的爱情。男主想到这些,简直心如刀绞。

他不敢对看守说出实情,只是谎称自己是翠翠的兄长,然后拜托看守给翠翠捎去这首诗。全文情感真挚,表达委婉,读完令人非常感动。

诗的大意是:一枝璀璨艳丽的花朵被移入玉栏干,即使春色恼人,却始终无缘再相见。生活在温柔乡的人们,岂能了解愁苦之人的心事,离别时显得那般容易,相见时又是那样艰难。

我何时才能像丢失马匹的塞翁那样幸运,今夜我孑然一身,悲伤难眠。爱人居住的楼阁、轩窗看似近在咫尺,但又好像远在天边,可怜天上月圆,人间却无法团圆。

想当初,男主在学堂读书时偶遇女主翠翠,他们四目相对、秋波频送。诗人此后就给对方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这样描写,“东园桃树西园柳,何不移来一处栽?”翠翠读后心知肚明,于是立即回复“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树向阳栽。”诗人想起这些往事,不由得感慨万千。

首联描写形象,“好花移入玉栏干,春色无缘得再看。”作者以“好花、春色”比喻自己的爱妻翠翠,又以“玉栏干”比喻高贵的李将军府。“无缘”二字,饱含深情,又显得万般无奈,作者悲叹翠翠被劫掠至李将军府中,他们将再无见面的机会。

颔联对比鲜明,“乐处岂知愁处苦,别时虽易见时难。” 乐处,指李府中优越的生活环境;愁处,指诗人自身失去爱妻后的悲惨处境。

后主李煜在《浪淘沙令》中曾经写道,“别时容易见时难”。诗人加以引用,并将“容易”改为“虽易”,主要是为了与上句中的“岂知”二字对仗工稳。

古代社会,如果人们在战乱中匆匆离散,将会很难重聚,何况妻子又是被强人掳走。诗人乃是一介布衣,又无权势可以倚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受苦受难。

颈联表达出诗人的愿望,”何年塞上重归马,此夜庭中独舞鸾。”才子不知何时夫妻才能再次团圆?他甚至指望自己也有塞翁的运气。此夜作者独自一人,心中涌起无限凄凉与悲伤。舞鸾,本指女子独守空闺,这里是说才子与妻子失散后,心中倍感孤寂。

结尾寄托深远,“雾阁云窗深几许,可怜辜负月团团。”自古以来宦门深如海,正如唐代诗人崔郊所言,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虽然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是有时候历史却是惊人的相似,直让人扼腕叹息。

这首七律技巧高超,不仅采用了一系列的比喻,而且还熟练地运用了典故。作者通过反复渲染夫妻不得相见、不能团圆的悲苦之情,表现了才子对妻子思念之切、恩爱之深。

读者可能都盼望他们最后可以像崔郊那样,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是当翠翠读完夫君的诗作后,心情悲痛地回赠了一首诗,其中两句这样描述,“肠虽已断情难断,生不相从死亦从。”

才子看完之后,顿时痛不欲生。这对夫妻俩最终没有摆脱悲惨的命运,后来好心人将他们的遗体相傍而葬,仿佛当初他们约定的桃柳同园,也算是对生者的一个安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