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玉林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中大语文 2024-05-26 发布于福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刚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

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达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己忘物的“天乐”,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

1.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求发展还是倡导复归、讲究务实还是倡导求虚、追求阳刚还是倡导以柔为贵,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

B.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虽然有偏执的一面,但能弥补儒家在追求人性进步发展时过于理想化的不足。

C.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将自然之道作为根本,认为“坐忘”能够将人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D.儒家思想培育出的入世之人能够匡扶天下,道家思想熏陶下的隐逸之士同样能够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B.儒家以阳制阴之道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转化。

C.学术界对“儒道互补”的具体认识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拓展、伦理哲学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熏陶,儒道互补才可具体落实。

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3分)()

A.诸葛亮本一介布衣“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刘备三顾茅庐,开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半生。

B.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

C.商圣范蠡助勾践灭吴兴越,然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散尽家财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D.苏轼有“西北望,射天狼”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超然物外的心态。

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结构上的不同点。(4分)

5.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说“'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人中的任意一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这条河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歧黄”“杏林春暖”“橘井流芳”“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匾都有年头了,匾上的金字都已经发暗。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谈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的菜蔬了。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枇杷、扇子、月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一只鸡、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像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选自汪曾祺小说《故乡人》,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描写了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最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此处文笔自然朴实、简练传神。

B.王淡人特意从外地找了瓢菜种子,专门种来和扁豆配对的,可能是因为他喜爱郑板桥的一副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C.“神仙难识丸散”的意思是中药中的丸药和粉剂,没有标记,不能分辨。文中王淡人也因不能分辨药面子,所以只能自己炮制。

D.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病人不付现钱而送“华而不实”的东西,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劣根性的批判。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一句富有诗意,营造了宁静恬淡氛围,映衬了王淡人悠然闲适的特点。

B.“有人说:'王淡人很傻’。”该句明贬实褒,起到了反讽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

C.本文略写王淡人为汪炳治病过程,仅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这一情节,目的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结尾处“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以景作结,含蓄地表现出了王淡人的志趣,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8.文中画线处大门通道里的匾,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汪曾祺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请结合文本分析王淡人身上的“人性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注】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晋鄙:战国时期魏国将领。超然客公众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B.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C.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D.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公子所以重于赵”的“所以”,意思是“⋯⋯的原因”,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含义相同。

B.“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徒”字含义相同。

C.“魏急而公子不恤”的“而”表示转折关系,与《庖丁解牛》中“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而”用法不同。

D.薨,对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的一种称呼,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公和薛公认为,之所以魏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并且名扬诸侯,是因为有魏国存在,若魏国灭亡,对魏公子不利。

B.魏王天天听到毁谤魏公子的话,就信以为真,撤了魏公子的职,以致魏公子沉湎饮酒,终因“病酒”而死。

C.魏公子死后,秦王派蒙骜进攻魏国,攻城略地,设立东郡后来又俘虏了魏王,屠杀大梁军民,毁掉了大梁。

D.刘邦非常敬重魏公子的贤德与才干,等到他做了皇帝后,立即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魏公子的坟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4分)

(2)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4分)

14.魏公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首句描绘了一幅秋山锦绣图,秋雨初霁,青山锦树,风景如画,给人明丽清透之感。

B.“路转陡,疑无地”句描写路途中的真实感受,和“山穷水复疑无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C.“成村市”句既是对上阕景物的归结,点明乡愁的酸楚况味,又为下阕抒发情感做铺垫。

D.最后四句回到自我,虚实相生,推想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将诗人的羁旅愁思尽诉笔端。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四个弟子毫无顾虑,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境界广阔、气魄宏大,暗寓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3)《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相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小题。

陆元九是中国本土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继而远渡美国,最终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他艰难曲折的足迹诉说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①。

1958年,陆元九大胆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经过2个多月的实验研究,陆元九与同事研制出运载火箭结构图和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航天按照先研究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再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最后确定实施方案的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他终于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导航技术深植于中国,这背后离不开他“不失一分”的严谨。

1996年2月,长征三号乙因飞行姿态出现问题导致星箭俱毁。当时76岁的陆元九勇挑重担,立刻赶到西昌发射场开展调查工作。他经过②般的层层分析,最终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了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由此,陆元九提出了“99分都是不及格”的观点,这句“名言”至今在我国航天界③。他的赤子之情,奉献之功,创新之道,仁者之风,是老一代科学家的缩影,更是中国腾飞的号角。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主火炬缓缓熄灭,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圆满落幕。本届亚运会主火炬创新使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这在亚运史上是首次,在全球大型体育赛事上也是首次实现了废碳的再生利用。

考虑到环保要求,能充当主火炬燃料的选择其实并不多,之前人们用得比较多的是天然气和氢气。但天然气燃烧后会排放出二氧化碳,且使用天然气的成本较高;氢气虽然是零排放,但又面临着存储、运输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①甲醇是智慧能源,②既可以由废气电再生而成,③也可以由排放的二氧化碳转变而来,④还可以由垃圾、秸秆等生物质中合成,⑤既可以智慧地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⑥又可以有效地应对能源缺失所带来的挑战。⑦若甲醇燃料应用规模达到3.5亿吨,⑧可将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降到约30%以下。杭州亚运会选择零碳甲醇作为主火炬燃料,是对绿色新能源的科学探索与生动实践。以杭州亚运会为契机,零碳甲醇不仅点燃了亚运会主火炬,也点燃了中国能源多样化战略的“灯塔”。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红烛》化用“蜡炬”这一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B.阅读这些文章,看看文中列举了哪些错误现象,作者是如何给出精妙“药方”的。

C.韩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透彻精辟而振聋发聩。

D.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3处语病,请指出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

结合材料,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根据材料一,“追求发展还是倡导复归、讲究务实还是倡导求虚、追求阳刚还是倡导贵柔”是儒道“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包含的内容,不能简单理解为这些就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

2.C A项,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虚实互补⋯⋯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B项,“可以相互转化”无中生有。D项,不合文意,原文只是列举了有专家认为的儒道互补的三条大致途径。

3.B B项是对庄子的评价,是说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也有着热心肠的一面,并不能体现儒道互补思想。

4.①材料一主要采用总分的结构,思路清晰;(2分)②材料二采用层进式结构,对儒道互补学说的类型、意义和途径进行了分析。(2分)

5.儒家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在现实中刚毅进取,“独善其身”则体现了道家回归本我、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点,这形象地说明了儒道互补的哲学对中国士人的影响,使得中国士人刚柔相济,进退自如。(3分)

示例一:陶渊明早期有兼济天下的壮志雄心,曾多次出仕为官,(1分)但经历了东晋政治的酷虐和官场的黑暗后,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独善其身,表现出顺应自然、乐天知命的逍遥无为思想。(1分)

示例二:苏轼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他为官的每一任都留下了斐然的政绩。(1分)另一方面他又透过无限的时空来思考人生,观照自然,物我两忘,表现出“独善其身”的无为思想。(1分)(也可以结合乌台诗案前后苏轼的变化来谈)

6.B A.“最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理解有误,描写王淡人钓鱼工具和钓鱼方式是为了表现其自得其乐、闲适洒脱的性格。C.“王淡人也因不能分辨药面子,所以只能自己炮制”理解有误,是因为王淡人不相信药铺能讲诚信用足药面子,所以才自己炮制。D.“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劣根性的批判”说法错误。文中说“这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可见这种付酬方式是当地的习俗,而且可以体现出王淡人与患者之间关系的融洽,并不是“爱占小便宜”,没有暗含作者对人性劣根性的批判。故选B。

7.B “起到了反讽效果”错误,此处是赞美王淡人医德仁心、急公好义的品质,没有讽刺意味。故选B。

8.①交代王淡人家里世代行医的背景;

②暗示(衬托)他医术高明,医德仁心,有传统文化和道德传承;

③引出后面王淡人的匾,与王淡人的“急公好义”形成鲜明对比,引起读者兴趣。(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中重要物象的能力。从内容上看,王淡人家“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而且“匾都有年头了”,说明王淡人家世代行医的背景。“匾上写的是'功福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说明了王淡人医术高超,医德仁心,有传统文化和道德传承。从行文结构看,引出后文王淡人家里的匾“只有一块很新”,说明这块匾是送给王淡人的,而且才送不久;而重点描述了其中一块匾,“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且“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前后对比,突出出王淡人急公好义、不顾自身安危热心助人、见义勇为的性格特点,引起读者兴趣。

9.①体现在他淡泊恬静的性格。追求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很有诗意。

②体现在他同情怜悯之心(善良)。来看病的人太穷,他鼻子一酸,诊费免收,连钱也白送。

③体现在他急公好义的品质。冒着生命危险救助被洪水围困的村民。

④体现在他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为汪炳看病用掉珍贵的药材,面对妻子的询问,他却能笑着说,我还有。(一点2分,任意答三点即可)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王淡人的生活习惯“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王淡人的院子质朴淡雅,喜爱“起水鲜”,喜欢郑板桥的对子,这些都体现出王淡人富有生活情趣,性格淡泊恬静,追求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很有诗意。根据“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遇有实在困难,王淡人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可见王淡人自己炮制散药,免收穷人诊费,白送药钱,为汪炳治病还管吃管喝,体现出他的医者仁心,对穷人的同情怜悯之心。根据“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拉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可见王淡人为救村民,不顾自身安危,不辞辛劳,乐于助人,急公好义。根据“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为汪炳看病用掉珍贵的药材,面对妻子的询问,他却能笑着说,我还有。这体现在他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

10.B句意: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卒”指“说完”,“语未及卒”的意思是话还没说完;而“公子”是“立变色”的主语,所以在“卒”后断开,排除AC。“魏王见公子”中,“公子”是“见”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

11.B A.正确。句意: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的原因。/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B.“含义相同”说法错误。含义不同,“徒以有魏也”的“徒”解释为“只是”;“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的“徒”解释为“门徒,弟子”。句意: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C.正确。“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而”表修饰关系。句意: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

故选B。

12.D D.“等到他做了皇帝后,立即安置了五户人家”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可知,不是做了皇帝后立即安置了五户人家,而是击败黥布回来经过大梁时安置的。故选D。

13.(1)公子派使臣遍告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听说公子领兵,都各自派遣大将领兵救援魏国。(采分点:“使使”,派使臣;“闻”,听说;“遣将”,派遣大将;“将兵”,率领士兵。)

(2)秦王担心此事,就用一万斤黄金到魏国行贿,求见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毁谤。(采分点:“患”,担心;“金万斤”,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万斤金”;“求”,求见;“毁”,毁谤。)

14.①从善如流,善于纳谏。②不谋私利,一心为国。③自暴自弃,不够坚韧。

由文中“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可知,魏公子从善如流,善于纳谏。由文中“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可知,魏公子不谋私利,一心为国。由文中“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可知,魏公子自暴自弃,不够坚韧。

参考译文:

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之所以公子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派使臣遍告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听说公子领兵,都各自派遣大将领兵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各诸侯国来的宾客都进献兵法,公子把它们合在一起签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担心此事,就用一万斤黄金到魏国行贿,求见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毁谤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这个时机决定平定南面称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计,假装祝贺公子,问是否已经立公子为魏王了。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公子自己明知这是又一次因毁谤而被废黜,于是就推托有病不上朝了,他在家里与宾客们通宵达旦地宴饮,痛饮烈性酒。这样日日夜夜寻欢作乐度过了四年,终于因饮酒无度患病病死亡。这一年,魏安嫠王也去世了。

秦王得到公子已死的消息,就派蒙骜进攻魏国,攻占了二十座城邑,开始设立东郡。从此以后,秦国逐渐地像蚕含桑叶一样侵占魏国领土,过了十八年便俘虏了魏王,屠杀大梁军民。

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就多次听别人说魏公子贤德有才。等到汉高祖做了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坟墓,让他们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我经过大梁废墟时,曾寻访那个所谓的夷门。原来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天下诸多公子中也确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够交结那些隐没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结下层贱民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声远远超过诸侯,的确不是虚传。因此,汉高祖每次经过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断绝。

15.C “点明乡愁的酸楚况味”错误,“成村市”眼前这如画的烟村是旅行人的惊喜,是乐景,又引发一缕乡思,“乡愁的酸楚况味”不当。故选C。

16.(1)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实写明丽之美景、热闹之村落,下阕写凄凉之乡愁,以乐衬哀强化了诗人的情感。(2)触景生情。上阕词人以秋山行旅和邻水人家之景开篇,触发“乡心”。(3)虚实结合。“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为实写,想象今宵旅宿的凄凉况味为虚写,突显了思乡之愁、漂泊之苦。(4)直抒胸臆。“凄凉只恐乡心起”直接点明思乡愁苦。(5)借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抒发思乡之情。“恐”“谩凝睇”等词细致刻画了诗人的思乡情感。(答对任意三个即可)

此词写的是羁旅乡愁。上片写景,“碧山锦树明秋霁”“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描绘出一幅生动如画的秋山行旅图,是乐景。下片“凄凉只恐乡心起”抒情,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是哀情。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写旅行者因眼前这如画的烟村美景惊喜,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蛊惑,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已从心底悄悄地萌发了。这是触景生情的手法。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这两句感叹路远人遥,写的是眼前实景,接着“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运笔入虚,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的想象,突显了思乡之愁、漂泊之苦。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凄凉只恐乡心起”只恐凄凉的思乡之情升起,直接点明思乡愁苦。“凄凉只恐乡心起”的“恐”,担心之意;“回头谩凝睇”的“谩”,徒然、空自之意。这两处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刻画诗人的内心活动,突显思乡之愁、漂泊之苦,细致入微。

17.(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3)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18.①拳拳之心/赤子之心②抽丝剥茧③广为流传

第①处,根据前文“最终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他艰难曲折的足迹诉说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可知,陆元九历尽千难才回到祖国来报效祖国,故应用“拳拳之心”或“赤子之心”。拳拳之心:指赤诚、挚爱、勤勉、忠谨之初心。赤子之心: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也比喻忠诚热切之心。第②处,根据后文“层层分析,最终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了一根小小的'金丝’一双向可控硅”可知,是76岁的陆元九分析长征三号乙失利原因时,一步步有层次地分析,故应用“抽丝剥茧”。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第③处,根据前文“陆元九提出了'99分都是不及格’的观点”,这句名言至今在在航天界流传非常广泛,故应用“广为流传”。广为流传:一样东西流传的很广每个人都知道。

19.①中国航天按照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②第一步研究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③第二步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④第三步确定实施方案。(每句1分,共4分)

要把长句“中国航天按照先研究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再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最后确定以实施方案的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改为短句,首先要分析句子结构,提取主干“中国航天按照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然后通过阅读可知,整个句子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逻辑顺序进行阐述的,所以,在改成短句时,再把三个阶段“先研究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再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最后确定以实施方案的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分别进行组句,使其符合原句展现的逻辑顺序即可。

20.①构成:连用四个“之”字偏正短语构成排比(1分),从不同方面展示了陆元久等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创新、仁爱的光辉形象与人格魅力(1分)。②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1分),表达了对老一代科学家的赞颂和崇敬之情(1分)。

“他的赤子之情,奉献之功,创新之道,仁者之风,是老一代科学家的缩影,更是中国腾飞的号角”中,四个偏正短语“赤子之情”“奉献之功”“创新之道”“仁者之风”,句式结构一致,构成了排比修辞。这四个偏正短语,从爱国、奉献、创新、仁爱四个侧面写出了陆元九的人格魅力,写出了以陆元九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他们的精神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排比手法的好处,句式一致,节奏感强,给人以韵律感,增强语势,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充满了对以陆元九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21.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灯塔”表示特殊含义。A.表强调。B.表特殊含义。C.表引用。D.表否定和讽刺,是反语。故选B。

22.④“还可以从垃圾、秸秆等生物质中合成”或“还可以由垃圾、秸秆等生物质合成”

⑤“既可以智慧地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或“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⑧“可将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降到30%以下”或“可将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降到约30%”

④“由⋯⋯中”搭配不当,“由”改为“从”;或成分赘余,删去“中”。

⑤“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搭配不当,把“解决”改为“应对”;或“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在“环境污染”后补充“等问题”。

⑧“约30%以下”不合逻辑,去掉“约”或删除“以下”。

23.写作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从材料的理解来看,所给话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古代肩负社会、国家责任的孔孟圣人和烛之武;第二部分列举了当今不忘“匹夫之责”的学者;第三部分是省略号之后的总结: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

题目引领学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考量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考虑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据此,学生可以想到中华民族具有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许多仁人志士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杨继盛“铁肩担道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当今社会,担当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敢于担当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做出应有的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所以可从“担当责任”的角度入手,担当责任需要自信,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实力⋯⋯勇于担当责任的人,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有“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不计较自己的荣辱,不畏惧流言蜚语,不害怕艰难困苦⋯⋯勇于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担当的人,才是大丈夫、真英雄,才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写作时可以在首段表明观点:勇于担当的人是可敬的人。主体段可以采用分论点并列的形式。分论点一,勇于担当的人是有“铁肩担道义”的胸怀的人;分论点二,勇于担当的人是不计个人得失的人;分论点三,勇于担当的人是不惧怕困难的人。最后一段再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立意:

1.责任,国富民强的保障。

2.责任,美好的基石。

3.莫忘匹夫之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