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5年评衔时毛主席批示"韩有功,中晋上"是空穴来风吗? ​

 虛怀若谷 2024-05-26 发布于浙江


1955年9月,共和国军队大授衔,其中韩先楚与皮定钧分别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中将军衔。关于皮定钧授中将,广为留传着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皮有功,少晋中"的佳话,现从毛主席批示皮晋升为中将的纪念碑的面世,皮老虎被主席亲自破格提升为中将这一史实已得到官证。无偶有偶,现在还流传甚广的另一则关于毛主席提升韩先楚为上将的批示却受到了质疑,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战将星》系列之中的《百战将星_韩先楚》一书中,详细地叙述了毛主席亲自审批韩先楚由中将晋升为上将的史料依据,书中介绍,55年下半年实行军衔制,在拟评上将并上报名单之初,组织上从韩先楚的职务和资历考虑,以评中将的意见上报的。毛主席审阅时,鉴于韩先楚在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场的优异表现和解放海南岛时做出的突出贡献,批示"韩有功,中晋上"。后来授衔命令公布时,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应该说当时总干部部上报韩先楚为中将是符合授衔标准的,并也是真实历史,毛主席提升韩为上将也是真情,韩授上将是众望所归,是主席依据他对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特授予上将军衔的。关于韩先楚授上将军衔,本文抛砖引玉,详解其情。

韩先楚确实不可小视,做为一代战神,据说许世友都十分佩服他,连对粟神都甚对不上眼的许和尚对韩大胆却夸赞有加:"老韩有勇有谋,机智胆大,和尚佩服"。的确,抗战后韩先楚于46年初到东北,组织派他回老部队新四军老三师工作,但被师长黄克诚一句“3师不缺干部”而拒绝,只好人生地不熟的到辽东当四纵队副司令员,后又任三纵司令员,被誉为"旋风部队司令员",在战争这个舞台上,是容不得任何讨巧的,优胜劣汰,强者为能,几仗下来,韩先楚便脱颖而出,始显战神面目,之前的上级要么成了下级,要么被调离,四野8位兵团副司令,韩先楚资历不高却占其中一席,其军事指挥才能可见一斑非同寻常。50年初韩又兼任军长指挥40军协同43军解放了海南岛,韩凭战功卓著,在中央和军委领导人心目中留下了浓浓一笔,为其以后军旅仕途增色不少。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授衔授勋,关于上将军衔的评定,授衔的主要依据是从资历、战功、德才和威望等方面综合考虑,评衔标准主要有下面几条来综合评定: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中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适当照顾各方面军干部的相对平衡。关于上将人选的评定,由罗荣桓与彭德怀亲自研究讨论,磋商上将军衔人员的产生。评衔时多种因素都潜移默化地从中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当时上将评衔的依据首先是干部的级别,其次是资历和功绩以及众山头间的综合平衡问题。根据军委制定的评衔标准,正兵团级多数评为上将,少数资深功高或具有代表性的副兵团级也可授予上将军衔。据廖汉生在其回忆录披露了授上将的条件:红军时期的师级干部,抗战时期旅级干部(军级),解放战争时期兵团级干部一般可评定为上将。

55年共评定出上将55名,其中有军队级别者53人,除准兵团级贺炳炎是在授衔前的9月16日国务院第18次会议上临时决定做为红二军团代表评为上将之外,其余52人的军队级别均为副兵团级以上,也就是说上将军衔的评定底限为副兵团级以上人员。韩先楚52年被评定为副兵团级,在中国革命的三个时期的任职均符合上将授衔标准,且授衔时任副总参谋长(因学习未到职),按现任职务也应评为上将,韩先楚还是红军时期红25军的两个上将代表人选之一(另-人为刘震),按山头平衡,照顾红25军山头,韩先楚也理所当然评为上将,可为何总干部部授衔之初,上报其为中将军衔呢?原因有二:

其一,根据评衔标准,一些将领因参加革命军队较晚,在评衔时应比相同级别人员略低,看一下韩先楚的早期革命经历,韩先楚被总干部部上报中将是适当的:

韩先楚,1927年在家乡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参加反帝大同盟,29年入团,1930年任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同年10月参加游击队,年底转为党共中员。历任黄安县二程区游击队副班长、班长,独立营通讯班长、排长,独立师排长、副官,鄂豫皖特务四大队队员,随部在黄陂、孝感、罗山地区进行游击斗争,1933年春编入红25军,为手枪团战士。1934年春起任红25军225团班长、排长、副连长,参加了长征,任225团9连连长、1营营长。1935年参加劳山战役后,任红七十八师第232团团长。1936年初,任75师224团团长,参加东征战役。36年夏起后任红78师副师长、师长,西征战役中率部连克定边、盐池。后参加山城堡战役。1937年1月至8月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六八九团团长。1939年底起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1940年春起任冀鲁豫军区新三旅旅长兼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1年3月至抗战胜利入延安学习。从以上韩先楚的早期军旅生涯来看,韩先楚与55年其他授衔上将相比,资历略低,30年10月加入红军游击队,33年春才正式加入25军,起步较晚,长征时的营职干部,长征后才任红军团长,36年5月任师长,红军时期的韩先楚凭其资历与任职是很难与红一红四等将才相匹敌的。正是因为入红晚,长征时的营职干部才被总干部部因其资历略浅才上报为中将。

其二,抗战时期的韩先楚有四年在大后方学习,与其他55上将相比,战功稍显略逊,韩先楚与田守尧均为红25军老人,二人与344旅政委黄克诚不睦,这使得344旅副旅长代旅长的韩先楚被调离主力八路军二纵,任偏师新三旅旅长,英雄少了在主力部队展示才华的机会,只得41年3月悻悻入延学习充电,而韩先楚的同级干部刘震却一路高升为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光芒盖过了同期的韩先楚。抗战时期的韩先楚仅为旅级干部(相当于师级),且闪光点不多,抗战时期的资历与战功也是总干部部上报其为中将的一个缘由。

解放战争时期是韩先楚军事才华全面展示的舞台,由于伯乐林总看中韩为千里马,韩先楚大放异彩,光耀中华,血战黑土地执牛耳于三军之中,扬威海南岛,得主席垂爱,援朝时又屡立战功,凭战功韩先楚破格由中将晋升为上将军衔!韩先楚授上将军衔,是战功所累,授之当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