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离家22年,小战士看报纸上的首长像爸爸,连长:别瞎想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纵观我军军史,指挥过百万以上部队作战的将领屈指可数。在新中国的所有开国将领之中,指挥超过百万大军,并且作战取得胜利的仅有4位:朱老总、彭老总、林彪、邓华。
1949年10月2日,广东战役正式打响,陈赓率领二野4兵团三个军合击曲江,敌军纷纷南撤。邓华率领四野15兵团从江西南康、信丰向广州开进。在陈赓和邓华强强联手的攻击下,解放军势如破竹,勇不可挡,国民军大溃败,两大野战军历时34天,以伤亡1700人的代价歼灭了粤军6.2万余人的地方主力部队,11月底,广东全境基本解放。
广州宣告解放,预示着广州即将迎来一片新气象,15兵团的官兵们兴奋之余,一向低调的15兵团司令员邓华也接受了媒体的访问和拍照。国内的多家报社纷纷报道广东解放的这一大好消息,并且把邓华的照片刊登在了报纸的头条上。
报纸迅速流传到我军各个部队,也传人了驻扎在湖南四野12兵团46军当中。46军的一个小战士看到报纸后神情恍惚,保纸上的人看起来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陌生而又亲切,越看越觉得熟悉,熟悉之中还带有一些亲近感。看着看着,他双眼通红,眼眶中滚落出一颗颗热泪,心里念想着,这人怎么那么像爸爸,爸爸应该还没死。再仔细看看报纸上人的眼神,四目相对,年轻小战士认为这人就是他的父亲,他一直以为爸爸已经牺牲了,此时认为爸爸还健在,激动得哭了起来。
战友们听到哭声走了过来,问他情况,小战士说:“邓华司令,是我爸爸!”
战友们没人相信,以为他是看到邓华司令员刚刚打下广州,是崇拜邓华司令,所以叫邓华司令员爸爸的,况且平日里大家也知道这个小战士是个孤儿。
小战士当天茶饭不思,晚上在大通铺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还时常偷偷的哭泣。他这一反常的举动惊扰了身旁的其他战士,身旁的战友们整夜不得安静,第二天就将此事汇报给了连长。
连长随即就来找他做思想工作,询问他晚上为何不吃饭?睡觉为何不老实?是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
小战士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报纸摊平后,指着邓华的照片说道:“他是我22年未见面的父亲!”
连长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便笑着说道:“别瞎想了!他是四野兵团司令员,是咱解放军的高级首长,怎么可能是你的父亲?”
见小战士神情坚定,不像是在开玩笑,连长也重视起了此事,让小战士先说说情况。
邓华的原名叫邓多华,他于1910年出生在湖南一个书香门第世家,自幼进私塾,博文广记,才华出众,在军中素有风流才子之称。
他刚参加革命时,上级让他做宣传工作就文才初露,他曾写革命宣传语:“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
长征时,邓华缴获了五箱“白金龙”烟,一次邓华在开会时见到毛主席,主席问他“白金龙”还有没有?邓华摸出一支递给毛主席,见聂荣臻和朱瑞在,又摸出两支给他二人,毛主席笑着说:“邓华同志,财不露白呢?”
邓华随即笑答道:“否也,是细水长流嘛!”
天津解放时,莫文骅从北平来到天津为邓华庆功,邓华和肖华则尽地主之谊设宴接风。这三位将军都是军中的大才子,酒宴上搞得文采飞扬,风流倜傥的。邓华连唱了四曲戏文,三人都喝了个淋漓大醉。此后,人称“三华醉天津”。
邓华15岁时就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了婚,他的妻子叫邱青娥,虽然两人谈不上什么感情,但邱青娥却在相处之后爱上了这位少年才子,而邓华不仅是父母的好儿子,更是一位负责任的男人,二人婚后的生活相处得很和谐,婚后两年,邱青娥就为邓华生下了一个儿子。那时的邓华年仅17岁,他并没有因为年龄小担任父亲而胆怯,还为儿子改名邓贤诗,希望他像圣贤一般生活在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里。
1927年,是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点的一年。17岁的邓华在那一年的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结果4月12日,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到处残杀我共产党员。
身处风雨飘摇的乱世,国家尚未可知,何谈小家?“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邓华同样如此,他的妻子邱青娥纵有千般不愿,却也十分理解。临别之时,邓华眼含热泪,紧紧握住邱青娥的手说:“我走后不要想我,你们娘俩要好好照顾自己,如果我战死一定会托人带信回来,到时候你千万不要等我了。”
儿子出生没几个月邓华就参加了湖南起义,从此22年再也没有见过妻儿,在离家前,生死未卜,邓华为了给妻儿一个念想,就陪妻儿去照了一张照片,就也是儿子邓贤诗仅存脑海中父亲唯一的画面。
湖南起义时,邓华年仅17岁,他没上过军校,没进过讲武堂,也没当过兵,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走向战场。幸亏他的连长是贺龙的老部下,教他如何躲避,如何隐藏,如何利用周围的一切环境等。
起义后,表弟说咱们回老家去闹革命,邓华不同意,说回老家队伍容易散,绝对不能回老家。所以后来邓华就跟着了朱老总和陈毅,三个月后抵达了井冈山,开启了他辉煌革命的一生。
1938年3月,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后的邓华担任平西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并参与领导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他这时收到了一个极其悲痛的消息,他的妻子邱青娥因病去世,留下了11岁的儿子孤苦伶仃,没有父母的儿子,不知道生活该怎么继续。邓华肝肠寸断,他很想亲自回去接儿子,但革命工作更重要,想派人去接,又要穿过日军层层封锁,又觉得这也太自私了些。于是强压痛楚,只能默默为儿子祈求平安。
后来战事稍缓之后,邓华委托警卫员替他到老家找儿子,警卫员来到邓华的老家打听后,得知邓贤诗已经下落不明。
村民们说:“失去母亲的孩子,父亲又闹革命生死未知,邓贤诗估计出去讨生活去了…”
邓贤诗好几年收不到父亲的来信,以为父亲已经牺牲了,而邓华也以为离家出走的儿子多半是饿死或者病死了。
邓华走后,妻子邱青娥独自将儿子拉扯大,知书达礼的邱青娥从小就开始教儿子识文断字,经常给他讲邓华来信的事迹。邓贤诗也知道父亲是一名八路军军官,从小就以父亲为榜样,立志长大后像父亲一样参军报国,上阵杀敌。
邓贤诗的母亲过世几年后,又没有父亲的来信和任何消息,于是邓贤诗就离开家乡,参军报国去了。
邓贤诗凭着父亲留下的照片在脑海中的画面对比报纸上的人,他认定那就是父亲。邓贤诗给连长说了自己家的故事,连长让他先写一封信询问。邓贤诗立马就写了一封信,信中讲述了自己家住何方,家中的生活,父母的名字,母亲的去世等情况。
邓贤诗不知道邓华的地址,他写给了广州军管会,让其帮忙转交邓华司令员。
广州军管会接到信后赶紧转交给邓华,邓华很快就拿到了这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尊敬的邓华司令!我叫邓贤诗,我想问问您,您是不是我的爸爸?……”
邓华扯开信一看,尽管他是征战沙场的铁血军人,早已见惯了尸山血海,但热泪还是止不住大颗大颗的滴落,越看他越忍不住。邓华将门拉上,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哭了很久很久……
邓华立即来到46军与儿子相认,两位铁血军人见面后再次泪如雨下,儿子没有因为从小没有父爱而责怪邓华,反而更敬爱自己这位伟大的父亲,邓华因为儿子而感到骄傲,虎父无犬子,邓贤诗以为父亲牺牲了而子承父业。大家都说司令员白捡得了一个大儿子。
庆幸我们身处和平、安定、繁荣的盛世,要懂得珍惜家人都健康的平淡生活。别嫌父母唠叨,别因为一点小事而责怪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丈夫、儿子。别失去了,再想奢望被唠叨一次,被骂一次,那样的唠叨声将是你永远的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