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天总是无精打采,一个中成药把湿热清了就好了

 武鸣小老头 2024-05-26 发布于广西

原创 李知行 中医李知行 2024-05-24 20:01 广东

文/中医李知行

有什么样的愿力,就会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夏天湿气重,与热交杂,容易形成暑兼湿邪。

若人体正气不足,湿邪阻滞中焦,脾胃虚寒的,感受湿气容易形成寒湿。如果本有胃热,感受湿气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湿热。

夏令期间,天气闷热,人体能量消耗大,如果因各种原因导致排汗不畅,在室外大汗淋漓,马上进入空调场所,把本要排出的汗水关在体内,湿郁体内,容易形成湿热,反过来困住脾的运化。

湿热蒸胃,身体燥热,虽然看似身体水多了,但是这些水都是不能利用的废水,影响津液气化,反而会出现口干舌燥。

脾为湿困,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于是食欲不振。脾主四肢,故四肢疲倦,少气懒动。

肝胃两家挨得很近,脾胃的湿热也会带动肝胆湿热,肝火上扰,就会头晕目眩,湿热下注,则尿黄泄泻。

经常有人问,怎么清湿热,今天介绍的中成药就可以参考,清热祛湿颗粒。

清热祛湿颗粒:党参、茵陈、岗梅根、黄芪、苍术、野菊花、陈皮。

中医说湿与热交,如油入面。热邪有了湿邪这个靠山,才能依附在体内。所以祛湿是第一要务。

茵陈善于利湿,利湿的同时还能清热,一箭双雕。利湿就是把湿热往水道里面引,湿热就能从小便排出去。茵陈也是治疗黄疸的常用药,黄疸跟肝胆湿热有关,所以湿热首先我们会想到茵陈。

苍术也能祛湿,苍术祛湿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燥湿。苍术性温而燥,主入脾胃。脾胃是痰湿生成的源头,脾胃可以生成津液,津液能滋养身体,前提是脾胃运化正常,如果脾胃运化无力,就会生成痰湿,苍术能健脾胃。其性温燥,就好像干衣机,能把湿漉漉的衣服烘干一样,湿气在苍术的作用下,迅速气化消散。

紧接着就是清热,清热这里用了野菊花。野菊花有别于菊花。野菊花清热解毒的力量更强大,所以野菊花的味道也更苦,味苦清热。好在这个药的辅料是蔗糖,所以喝起来并不会太苦。

岗梅根这个药比较少见,但在广东地区,这个药却不陌生,夏天岭南地区的百姓喜欢用它来做凉茶,广东的凉茶文化全国闻名,所谓的凉茶就是以清热为主。岗梅根性味苦甘寒,除了清热还能生津。

湿热我们会联想到暑邪,暑邪伤津,津液受损所以会口干。除了生津,还要补气。气因为气能生津。

这里请来了两个补气的常用药,党参和黄芪。

党参补气,不用多说,虽然补气之力不及人参,但胜在性子平和。《中药大辞典》“党参,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黄芪补气,气虚引起的少气懒言,平时就可以泡泡黄芪水喝。这两个药除了补气之外,还能健运脾胃,脾胃好了,才能更好地排湿。苦寒之药容易伤脾阳,党参、黄芪的存在,就避免了这层顾虑。

陈皮理气,补气和行气同步进行,才不会出现补而不通的局面,还有气能行津,也有助于津液运化。

清热祛湿颗粒非常适合夏天暑湿的天气服用,有了它,湿热才不会困在身体里头。

再来复习一下湿热的症状表现,精神困倦,身体沉重,乏力没精神,口苦口干,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粘腻,舌头偏红舌苔黄而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