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仗毙伤300名鬼子伪军!既缴机枪又缴炮,这仗咋打的?

 一叶知秋6012 2024-05-26 发布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甲骨堂 ,作者甲风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以红军主力为基础改编的八路军开赴华北战场,除留守陕甘宁根据地的部队外,总计出兵 3 万余人;其中第 115 师有 5 个步兵团、第 120 师有 3 个步兵团和 1 个教导团、第 129 师有 3 个步兵团和 1 个教导团,另外八路军总部有特务团,后来还成立了炮兵团。

以老红军部队为基础和骨干,后来各战略区的八路军分别开枝散叶,部队规模迅速扩大;因此到 1940 年时,便可以发起百团大战,而当时全军前后方的步兵团数量大约可达 160 到 170 个左右。

当然,大量组建的步兵团不可能都有老红军团队那样的战斗力,不同类型的团战力是不一样的。

在当时八路军的步兵团中,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从老红军的团、营建制内发展而来的步兵团,这类团因为有较多老红军成分,故而战斗力往往颇强;

第二:从老红军的连建制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步兵团,因为这类团组建相对早些,参加的战斗也多,此时的战斗力已经锻炼出来;

第三:以游击队为基础,加上老红军干部改编而来的步兵团,此时编制刚刚调整,战力还有待加强;

第四:以游击队或新征兵员为基础,加上少量红军干部和大量新干部改编而来的步兵团,战力有待形成。

以上述几类团的数量而言,第一类最少,第二类稍多,而第三类、第四类最多。

因此,我们会发现到 1940 年百团大战时,晋察冀、第 120 师、第 129 师虽然参战团数不少,但承担主要任务的其实还是第一类和第二类团。

在山东战场上的八路军,当然也是这种状况;尤其是有老红军基础的步兵团,往往都是绝对主力,战力颇强,打鬼子的战果也更为突出。

以 1941 年 1 月初的潘溪渡战斗为例,鲁西八路军以第 7 团为主力上阵,一战便毙伤日军 160 余人、毙俘伪军 160 余人,取得了重大战果;接下来,我们谈谈这场战斗。

鲁西第 7 团的正式番号为八路军第 115 师教导第 3 旅第 7 团,其前身是红军部队中著名的 ' 模范红五团 '。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采用了 ' 降级 ' 安排,即原先的步兵团通常要改为步兵营,比如 ' 模范红五团 ' 就改为了第 685 团第 2 营,首任营长为曾国华(开国中将)。

在平型关大战中,第 2 营便积极参战,战后以该营为基础加上第 1 营的 1 个连,组成著名的曾国华支队单独行动。

该支队很快便恢复了第 5 团的建制,并一度扩充为旅级单位,相继转战冀西、晋东南、冀南、冀鲁边,后来又到了鲁西。

在八路军的统一整编中,第 5 团又改为教导第 3 旅第 7 团,是当时八路军的头号主力团之一。

1940 年底,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导第 3 旅旅长杨勇(开国上将)决定采用围点打援战术,来打击郓城县地区的鬼子。

所围的点是候集据点,鬼子在这里驻有 1 个小队,外加伪军 100 余人;这个据点比较坚固,兵力虽然不多,但防御工事完善;而且一旦察觉危险,就向郓城县的鬼子大队部报信,由县城开来援军。

据侦察,驻郓城县的鬼子为其第 32 师团所辖的一个大队,配备有步兵炮、重机枪等武器,还有一个汽车分队供其快速运兵或携带辎重。

因为当时很想缴获鬼子的步兵炮,所以还喊出了 ' 打胜仗,缴大炮,迎接 1941 年 ' 的口号。

当然,胜仗不是说说就能打出的,为了侦察敌情,杨勇和副旅长王秉璋(开国中将)等指挥员亲自化装查看地形,最终敲定了围点打援的作战方案。

具体部署是,以旅属特务营佯攻候集据点,而以第 7 团在候集东南的潘溪渡附近设伏,另以骑兵连和分区部队担负打援和警戒任务。

1941 年 1 月 7 日,特务营在候集的佯攻作战打响,郓城县的鬼子果然派出了 1 个加强中队、1 个伪军大队,携带 1 门九二式步兵炮来援,随行还有 4 辆汽车。

不过鬼子很狡猾,它先是让 10 多名伪军为先导到附近村落打听消息,随后则是伪军大队,再后面才是日军本队,另外还有少量骑兵游荡侦察。

因为提前探查过地形的缘故,第 7 团以营连为单位,在有利地形设伏,并派出侦察员化装成群众,迷惑日伪军。

由于伪军前卫遇到的大都是八路军侦察员化装的群众,所以他们并不知晓前方已有伏击圈,待伪军大队全部进入伏击圈,日军一部也已进入时,其骑兵搜索队突然发现不妙,鬼子指挥官下令迅速撤退。

我军现场指挥官随机应变下令开火,首先集火打击鬼子的 4 辆汽车,将汽车打爆后再全线出击。

因为伪军战斗力很差,所以开打就作鸟兽散了,所以此战主要是打鬼子。

鬼子的战斗力比较强,而且还依托九二式步兵炮就地抗击,另外从郓城县再开来一个中队救援。

担负阻援的骑兵连,将日军的援军拖住,而第 7 团则全团出击,以一个整团的力量去围猎鬼子的一个中队。

作为模范红五团发展来的八路军主力团,第 7 团精兵强将很多,而且此前胜仗打得多,武器装备也很好,有不少连队也都是全副日式装备。

所以战斗到黄昏时,第 7 团便将包围圈内的鬼子解决掉了。

战后统计,此战共计毙伤鬼子 160 余人、伪军 130 余人,合计歼敌约 300 人;此外还击毁 4 辆汽车、缴获 2 挺重机枪、6 挺轻机枪,另有长短枪 190 余支和 100 多顶钢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战把鬼子带出来的那门九二式步兵炮也缴获了;这门炮在随后的抗战过程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当然,胜利不是无代价的,尽管是预先设伏战斗,而且还是一个主力团对鬼子的一个加强中队,兵力有绝对优势。但此战依然牺牲了 32 人,另有 106 人负伤,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些英勇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