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看似舒服的习惯,其实正在偷走你的健康,还有人天天都在做

 阅己心 2024-05-26 发布于上海

有很多不起眼的习惯


看起来是在放松


但其实正在偷走你的健康


比如关灯玩手机、跷二郎腿


吃完午饭就睡觉


怎么做才能在得到放松的同时


还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快跟着小圈一起来看看吧~




划重点


01


关灯玩手机


轻则视疲劳,重则青光眼




图片

李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眼科 主任医师




不少人在睡前,或者早上醒来后,都会玩一会儿手机,并且是在黑暗的、不开灯的环境下,这种看似放松的行为,其实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健康。




当你目不转睛盯着手机的时候,眨眼次数减少,可能会导致干眼症出现。




关灯后,手机屏幕的光亮更加刺眼,眼睛容易感到疲劳,患近视风险会增加。




此外,长期在昏暗灯光下侧躺着看手机,由于两眼与屏幕距离不等,屈光状态有别,可能导致双眼近视程度不同。而如果是在黑暗的环境里玩手机,瞳孔会长时间放大,眼内液体循环会因此堵塞,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就有可能找上门了,而青光眼可致盲。


图片



睡前、醒来时忍不住玩手机


注意这3点




1.选择合适的环境:


不论是睡前玩手机,还是早上起来玩手机,都应该打开灯,避免处于黑暗。可以使用亮度较低的照明灯,并把手机亮度调低一些,以柔和不刺眼为宜,手机设置大小合适的字体以及不刺眼的背景颜色。




2.不要侧躺着看手机:


否则既伤害眼睛也伤害颈椎。应保持坐姿,以水平角度看手机,让眼睛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看手机的距离,一般50厘米左右为宜。




3.尽量控制手机使用时间:


睡前玩手机的时间太长,不仅伤害眼睛,还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在使用手机20分钟后,就需要让眼睛休息一下,也可以尝试增加眨眼频率,促进泪液分泌。


图片



划重点


02


吃完午饭就睡觉


影响消化




图片

杜囚鹏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不少人在吃完午饭后,都会感到困倦,就想赶紧去睡个午觉,好好休息一下,但这个习惯其实对健康不利。




午饭后,胃内食物较多,肠胃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如果此时立刻午睡,容易导致肠胃蠕动减慢,不能使食物被充分消化吸收,影响消化。




这样午睡更健康




1.饭后半小时再午睡,并且午饭不要吃得太饱,以免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胃部不适。




2.最佳的午睡时长是20~30分钟,有助于减缓心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3.午睡时间不宜过晚,超过15:00就不要再午睡了,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图片





一天不排便等于身体抽10根烟?


协和医生帮你远离便秘




图片

点击图片




划重点


03


跷二郎腿


对骨骼健康很不友好




图片

陈星佐


中日友好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不少人在坐着的时候,都喜欢跷二郎腿,觉得这样坐着更舒服,还能缓解足底紧张的肌肉。但如果长期跷二郎腿,可能会伤害你骨骼的健康。




在跷二郎腿时,人容易弯腰驼背,造成腰椎、胸椎和脊椎的压力分布不均,时间一长,可能会损伤腰椎和脊柱的健康。




而髋关节与膝关节,长时间保持扭曲的状态,会增加关节内部结构的压力,损伤髋关节和膝关节。对软骨结构已经有不同程度退化的中老年人来说,还会增加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跷二郎腿时,腿部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增高,会增加下肢患静脉曲张的风险。


图片



忍不住跷二郎腿时记住这3点




1.不超过15分钟:


每次跷二郎腿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




2.常起来活动:


很多人跷二郎腿的动作,已经养成了习惯,所以建议跷二郎腿时,要注意两腿交替,尽量不要长时间偏向某一侧,跷一会儿就起来活动一下。




3.放松紧张的肌群:


很多人习惯跷二郎腿,是因为其肌肉已经失衡,身体“需要”通过跷二郎腿来支撑失衡。因此,需要对这些紧张的肌肉进行放松,恢复身体平衡。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按摩和揉压等方式,对紧张的肌肉进行放松。


图片







健康小贴士


1.睡前、醒来时忍不住玩手机,注意这3点:


避免处于黑暗、不要侧躺着看手机、使用手机20分钟后休息一下。




2.这样午睡更健康:


饭后半小时再午睡、最佳的午睡时长是20~30分钟、超过15:00就不要再午睡了。




3.忍不住跷二郎腿时记住这3点:


不超过15分钟、常起来活动、放松紧张的肌群。


图片

如果你觉得有用


就把这张图转发给更多人吧~




图片



猜你喜欢↓↓↓




一天不排便等于身体抽10根烟?协和医生帮你远离便秘


你家餐桌上的“长寿菜”,一天一棵,帮助延缓衰老,还能防4种癌


人体自带“血糖仪”,这5个变化提示你,血糖可能失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