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理让帅于小平,为何邓公又主动辞帅

 虛怀若谷 2024-05-26 发布于浙江

1954年12月,军委中央决定搁置近两年的军衔评定工作再次启动。为使军衔评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军委中央决定于55年1月召开军委座谈会,商议中将以上人员名单。早在53年开始的军衔评定阶段,军委中央内定元帅初评人员为11人,即后评十元帅加周恩来。起初在十一位初评元帅名单中并无邓小平的名字,邓公是如何进入十一人元帅名单,而又在授衔前主动让衔退出元帅名单的呢?本文将为你揭开其中详情。

1953年12月至1954年1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召开,讨论建国四年来的军事工作和未年几年的军事建设和发展计划,全军123名高级将领与会参加,其中会议召开期间,中央书记处增补了七位军委副主席和一位军委委员,框定了元帅与大将的初评人选。元帅初评为11人,大将初评为15人。11名元帅人选是在原总干部部上报的15人元帅初评草案中确定的。由于张云逸因病休养暂不参加现役军衔评定,粟裕主动上书不参加元帅评选,二人遂从元帅草案中除名,后经毛主席提议,在中央任要职的刘少奇与高岗二人根据政府人员兼任军队职务暂不参加评帅的决议主动退出了元帅竟争,元帅人选暂定为十一人。

周恩来总理则入选十一人元帅名单,他曾两次推辞不评帅,但没有通过。十一名元帅人选初评后,共和国政坛发生了高饶反党事件,高饶等反党人员受到清算。54年9月,共和国国家体制进行了一系列变动。按照国家军政体制分开的原则,中共中央在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重新设立党的军委中央,原属政府系统的军委中央停止了工作。在新成立的中共军委中央中,设主席军委一人,军委委员十一人。刘少奇与周恩来依照军政分开的原则,没有入选新的军委,而邓小平做为向军委传达中央书记处或政治局决议的中共中央秘书长入选了军委中央,和后来授予的十位元帅一起成为新的军委中央委员。

由于邓小平入选军委委员,做为中央政治局的代表成为军委成员,这也为他在接着进行的元帅军衔评定中铺平了入选元帅的道路。

55年1月在军委座谈会召开以前,毛主席提议不在担任军队工作的转业地方人员,不参加第一期的现役军衔评定工作。因为毛主席的提议,周恩来总理第三次提出了不评帅的请求,并建议邓小平同志替换自己入选十一人元帅名单。周恩来的要求得到了中央书记处与军委的同意,因邓小平已入选军委委员,军委中央决定邓小平入选十一人元帅名单,替下原周恩来的初评元帅名额,邓小平与后授十帅进入了十一人元帅名单。

55年1月14日,15日,军委中央召开军委座谈会,经过两天的商议,取得了一致意见,十一位军委委员均评定为元帅军衔。8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批准了军委座谈会通过的十一人元帅名单(邓小平与后评十元帅)。会议决定将十一人元帅人选提交中央书记处通过。

9月9日,中央书记处召开专门会议,商议元帅人员名单,由于大将已确定为十人,为使元帅名额不超过已定大将名额,中央书记处决定削减元帅名额。在会议中刘少奇认为邓小平与陈毅二人可不授元帅衔,因二人的工作重心已转入政府工作,军队职务仅为兼职。邓小平同意刘少奇的提议,在发言中认为自已现在的工作是做中央秘书长,负责党务工作,搞个元帅名头不好,认为还是不授予的好,中央书记处接受了小平同志不授衔的请求,决定邓小平同志暂时不参加元帅授衔,后中央接受周恩来提议陈毅为帅的建议,最终决定元帅共授予十人,邓小平与元帅军衔擦肩而过,成为未授衔的无冕元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