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条神秘的十字交叉线,才是唐朝灭亡的真凶

 公元2012 2024-05-27 发布于新疆

图片

唐朝亡于藩镇割据。可具体到是哪些藩镇,多数人糊里糊涂。

今天,我们就捋一下。就像看电影。

01

神秘十字交叉线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主角,哪些是配角,弄清楚了主次,我们就好分辨了。

图片

神秘十字交叉线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从唐朝末年一直到五代十国的两百多年,一直都是那么几个藩镇做主角

第一男主角,就是河朔三镇(红圈表示)。

分别是卢龙节度使(男一号);

魏博军节度使(男二号);

和成德军节度使(男三号)。

他们从上至下,是一条竖线。

而大唐帝国的命脉,是以两都(三角表示)为主的一条横线。

西边是长安;

东边是东都洛阳。

这一横一竖的交叉点,就是北宋的首都——开封。

竖线再往下延展,就是第一男配角,淮西。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两条交叉线记在脑子里面。

因为无论藩镇怎么割据、反叛、折腾,始终都围绕着这十字交叉线。

记不住?

没事,你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一个秘密。

安史之乱的地图(下图所示),是不是也是这一条十字交叉线?

图片

图片@网易号 历史总探长

还有大运河:

图片

是不是也是这一个十字交叉线。

也就是说,这所有的玄机,都藏在这条交叉线里面。

通过下面的故事,我们会慢慢揭开这些秘密。

接上期>>> 这条神秘的十字交叉线,才是唐朝灭亡的真凶(上)

01

长安天子,魏府牙军

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在造反之前,特意考察里一下自己军队的实力。

他发现军营里悄无声息,内心十分疑惑,正常驻扎时间,士兵都不在军营?

当他进入军帐中才发现,每一个帐中都有很多士兵,只是因为纪律严整,无人喧哗,以至于让外面的人以为帐中无人。

安禄山非常佩服这名将军,特意把他喊来,问了姓名。

这个人说,他叫田承嗣。

从此,田承嗣开始崭露头角。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正当用人之际,田承嗣逐渐成为安禄山主力部队之一。

安禄山首先任命田承嗣和张忠志为前锋,二人所向披靡,没多久就攻破了东都洛阳,占领了黄河两岸大片土地。

从此,大唐帝国朝野都记住了这两个名字,而且让他们记了一辈子。

安禄山失败之后,史朝义继续反唐,田承嗣依然是先锋,再次攻陷洛阳,让大唐震撼不已。

后来,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平息了安史之乱,却留下了安史旧部,三个最凶猛的主帅,分别是李怀仙、田承嗣、张忠志。

田承嗣的魏博军,主要辖区在魏州(河北邯郸一带)、博州(辖山东聊城县,高唐县等等)、相州(辖河南安阳及附近各县)、贝州(辖山东清河县,清阳县,等等)、卫州、澶州。

后期还有所扩大。

而且地处华北平原,物资丰饶,足以称霸一方。

田承嗣对军队的组建、训练、战备,也非常有研究。

尤其是做出了一个创举——将部队最年轻、最健壮、最勇敢的士兵抽调出来,组成亲兵,成为他东征西讨的一支精锐部队,也是他所有的家底所在。

这支军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博牙军。

这支军队,配发最精良的武器,物质供应、人员待遇也最好,人数为一万人,他起名为牙军,就像他的牙齿一样,全靠这支牙齿军队撕裂对手、吞噬对手。

在当时,其猖狂的地位几乎与皇帝等同,天下无人敢惹,有“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之誉。

魏博牙军有这么牛?

这样说吧,从公元763年,田承嗣建立牙军开始,一直到公元910年,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称霸中原一百五十年。

在这一百五十年里,魏博牙军就像皇帝一样,随意杀戮魏博节度使,然后再立新君,翻云覆雨,子孙相继,成为一个庞大的、盘根错节的、类似于官僚机构的、自行运转的机器,消灭、吞食所有阻碍它的对手。

直到真正的狠人朱温出手,想了很多办法,依靠各种诡异手段,才将这魏博牙军消灭。

这是后话。

田承嗣组建了牙军之后,就开始刷存在感,逐步确立在大唐独立的地位,他用的是没事找事的方法。

公元773年,田承嗣突然大张旗鼓地在魏州为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建立了一个祠堂,尊为“四圣”。

田承嗣在祠堂前痛哭流涕,追思往事。

这一番表演,让唐帝国舆论大哗,朝廷震动。

02

封王拜相

唐代宗虽然心中恶心,但又不想生出无穷是非,就选择了退让,派人劝田承嗣毁掉四圣祠堂,作为安抚,拜田承嗣为检校左仆射、守太尉、同平章事,封雁门郡王。

这一系列官职,都属于宰相级别。

不久,唐代宗又将女儿永乐公主下嫁其子田华,希望能笼络其心。

但这没有让田承嗣满足,反而让他摸透了唐代宗息事宁人的心理,从此以后不断地得寸进尺。

田承嗣一直觊觎他旁边的相卫六州的土地,那个地盘属于薛嵩,就是评书《薛刚反唐》里面薛刚的原型。

薛嵩在任的时候,田承嗣一直不敢有什么动作。

薛嵩死后,昭义军开始骚乱,最终引狼入室,兵马使裴志清引魏博军田承嗣进入,占领了昭义军的地盘。

这种一个藩镇吞并另外一个藩镇的行为,不仅震动了朝廷,也吓坏了他周围的藩镇。

河朔三镇的另外两个,卢龙战区、成德战区都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一旦自己死了,自己的儿子接班,下场那不和薛嵩一样吗?

于是,他们纷纷上书皇帝,要求驱逐魏博田承嗣,把昭义军区回归薛家。

旁边的一些小藩镇更是惊慌失措,也强烈要求处罚田承嗣。

唐代宗一看,我去,时机正好,墙倒众人推,大家一起扛家伙上吧。

775年4月,唐代宗贬田承嗣为永州刺史,并命令幽州节度使朱滔、成德节度使张忠志(现在被皇帝赐名为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河东节度使薛兼训、昭义节度使李承昭、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军节度使李勉、汴宋节度使田神玉等八位节度使派兵杀向魏博田承嗣。

田承嗣没想到一下子这么人反对他,所以,一上来有点手忙脚乱。

他的得力战将是他侄子,名叫田悦。

他一方面派田悦四处抵挡,一方面开始筹划,准备各个击破。

他分析:河朔三镇的另外两大男主,虽然强大,但也不和睦,尤其是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原来的张忠志) ,一直想吞并朱滔的卢龙战区,这个矛盾可以利用一下。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军力强大,也没有矛盾可以加以利用,只能智取。

解决了他们三个,其他都是小喽啰。

于是,田承嗣首先对付淄青节度使李正己。

田承嗣派遣一个使者,携带境内户口、甲兵、谷帛册籍等,去拜见李正己,使者哭着对李正己道:

“我们的节度使田承嗣已经老迈,他说他没多少天活了,儿子无一成才,他承诺,他这所有的一切以后都是您的,您何必要把您即将拥有的东西打破呢?”

李正己不信,就派了一个使节回访,要亲口得到田承嗣的承诺。

李正己的使者来到魏州,年迈的田承嗣出城十里迎接,当看到使者的那一刻,田承嗣突然双膝跪倒,奉上谷帛册籍等,等于将所有的户口本都交了。

来到田承嗣的府邸,那使者看到大厅里悬挂李正已画像,而且,田承嗣每天都在画像前焚香祭拜。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被深深地感动了,终于相信了田承嗣的承诺。

于是,李正己停止进军,开始保存实力。

他一停止,那几个小藩镇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南部、东部暂时平息。

北边才是两大男主的舞台。

田承嗣苦思几日,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在门口捡了一块比较坚硬的石头,找来参谋,在石头上刻上谶语:“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

然后,派几个间谍化妆成老百姓,带着谶语石头,潜入李宝臣的辖区内,找个没人的地方,埋了。

接着,高薪募得一个阴阳师,让他去李宝臣的成德军区云游,顺便拜访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

不久后,有老百姓挖出带有谶语的石头,交给了李宝臣。

李宝臣看着谶语:“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似懂非懂。

两日后,阴阳师拜访,对李宝臣说,在下游历贵境,连续数日望得恒州王气弥漫,这是非同寻常的迹象啊。天机玄奥,在下不敢多言,请您把握好机缘就是了。

说完,就告辞了。

李宝臣大喜,赏赐了阴阳师大批的财物。

又过了几天,田承嗣的使者到访,带来了田承嗣手写书信:

您和卢龙节度使朱滔一同攻取我们魏博的沧州,打胜了,沧州也归朝廷所有,和您无关。不如您放过我田承嗣,我立即把沧州献给您。

最重要的是,我准备与您一起攻取卢龙战区。

您以精骑为前驱,我以步军殿后,灭掉朱滔,那时候,卢龙战区的土地都是您的,我只保护好我刚刚得到的昭义战区即可。

田承嗣画的这一系列大饼,都是李宝臣日思夜想的东西,他便想到那块带有谶语的石头。

田,就是田承嗣,幽燕,就是幽州,卢龙战区。

谶语的意思原来是:以田承嗣为伙伴,二人同心协力,夺取卢龙战区。

天意,天意啊!

想到阴阳师所说的王气,以及临走时交代的那一句话:天机玄奥,在下不敢多言,请您把握好机缘就是了。

再想那田承嗣穷途末路,谅他也不敢违背誓言,只要我二人出兵,朱滔猝不及防,稳稳地拿下卢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于是,李宝臣答应了田承嗣的要求,不仅撤兵魏博,还约定和魏博一起,反击朱滔。

775年10月,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率领所有骑兵,按约定率先进攻卢龙战区。

卢龙节度使朱滔猝不及防,连续陷落了好几座城市,幸亏有手下大将、雄武军使刘怦防备森严,阻挡了成德军的兵锋。

李宝臣进军受阻,急忙联系田承嗣,赶紧按约定进军啊。

没想到田承嗣的军队在前线驻扎了一段时间,看到卢龙战区和成德战区终于开始激烈火拼起来,便撤军了。

接到李宝臣的进军乞求,田承嗣回道:“我境内有事,就不掺和你们的事情了。包括那个石头上的谶语,也是我写的,您别当真啊。”

自此,田承嗣成功化解了身边的危机局面,让唐代宗目瞪口呆。

田承嗣的最后一招,就是两次上表,请求入朝谢罪,给唐代宗一个台阶下。

还有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屡次上表为他说情,请朝廷允许他改过自新。

唐代宗无奈,只得下诏,赦免田承嗣之罪,恢复官爵,准许他与家属一起入朝,对所部将领一概不予追究。

 ...

公元779年,田承嗣病逝,终年七十五岁。

田承嗣这个人,从活着,到死后,做事都很神秘,令人不可捉摸,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奇人。

比如,他有十一个儿子,却把基业留给了侄子田悦,还让自己儿子忠心辅佐田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03

勇将田悦

公元779年,朝廷任命田悦为魏博节度使,就是魏博军第二代领导人。

此后,田悦招揽贤才,开设馆宇,礼待天下士人。

对外,他联接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邓州刺史等藩镇。

对内以邢曹俊、孟希祐、李春、符璘、康愔为心腹。

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儿子李惟岳接班。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去世,其子李纳接班,纷纷上表求皇帝正式任命。

唐德宗正想收拾这帮藩镇,于是拒绝了他们的乞求,改成朝廷派员去接任。

这两个藩镇一听,立马造反了。

田悦本来就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关系好,加之朝廷居然插手藩镇内部事务,此先例不能开,三个藩镇同时造反。

于是,唐朝再次上演平叛的大戏。

这一次,唐王朝派遣名将马燧以及神策军李晟讨伐魏博。

田悦一交手便大败而归,只得带着精锐骑兵逃回魏州老窝。

没想到,魏博牙军将领李春关闭城门,将他们拒之门外,希冀田悦被赶来的官军一举消灭。

田悦惊慌失措,无处藏身。

谁知马燧、李晟等人进军迟缓,始终未到。

第二天,田悦再次命令守城官兵开门,将士们慌乱了一阵,还是打开了城门。

田悦入城,先杀牙军将领李春,然后哭着对将士道:我田悦靠着我大伯余荫,才得到节度使的高位,如今败亡到这一步,实在无颜见大家。

一边说,一边哭,突然,他面对大家双膝跪倒,大喊道:我知道将士们厌战,不想再打仗了,就请大家杀了我,割掉我的人头,献给官军,也算我死了为大家做一点贡献。

此刻,众人也都心中不忍,想到一旦朝廷灭掉田家,大家再也没有了主心骨,从此任人宰割,不如协助田悦一战,便一齐说:我们现有人马,尚可一战,事情若不成功,我们愿意生死相共。

田悦擦掉眼泪,说,从此诸位就是我的大恩人,我与大家共命运。

十几天之后,马燧、李晟等人才悠悠赶到,但是,战机已失。

此后,田悦又与卢龙军朱滔田悦、淄青节度使李纳、成德节度使王武俊等藩镇汇合。

但多次的反叛,致使魏博军长年征战,将士们极度厌恶战争。

784年,田承嗣的第六个儿子田绪,在魏府牙兵的支持下,趁田悦喝多了酒,深夜斩杀了田悦。

田悦时年三十四岁。

 其实,田悦继位的时候,田绪还是小孩子,田悦一直对他非常关心,没想到最终,还是田绪杀了他。

田绪继承了魏博军节度使,魏博军又回归到田承嗣家族。

 田悦当政的时候,虽然天天打仗,但是却很节俭,以至于田承嗣的这十一个儿子都很受约束。

田绪主政,那些兄弟们便开始放纵豪奢。

唐德宗看到田绪年轻,为了笼络田绪,安顿住这几个藩镇,他想了一个计策,就是将自己妹妹嘉诚公主(唐代宗第十女)下嫁田绪,拜田绪为驸马都尉,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雁门郡王。

嘉诚公主后来生了一个儿子,是田绪的第三个儿子,名叫田季安,便直接立为接班人。

公元796年,田绪暴病而亡。

田季安继魏博军节度使,执政期间非常谨慎。

田季安死后,儿子田怀谏继位。

田怀谏年幼,由亲信蒋士则做主,引起魏府牙兵不满,大家一商量,共同推举临清镇大将田兴来当主人,于是罢免了田怀谏,由田兴担任魏博军节度使。

从田兴开始,魏博军再次迎来一个新时代。

因为他又是一个以国家为重的、正直的军人,这一点,和早期卢龙节度使朱泚一样。

而他的下场,也和朱泚一样很惨。

田兴从担任微博军节度使之日起,就直接宣布归顺朝廷,不再独立。

田弘正的归顺,再次在河朔三镇引起轩然大波。

另外两大男主角——卢龙节度使刘总、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以及两大配角——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等藩镇对田弘正归顺朝廷之事非常忧惧。

公元815年,朝廷派李愬征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田弘正也派儿子田布率军助战。

最终,李愬雪夜入蔡州,平灭了淮西之乱。

818年,唐宪宗命田弘正与宣武军、义成军、武宁军、横海军一同征讨淄青节度使李师道。

最终,削平了淄青藩镇。

后来,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反叛,田弘正又奉召征讨。王承宗惊惧之下,以二子为质向田弘正求和,并献出德州、棣州。

在此之前,卢龙节度使刘总也宣布归降朝廷。

自此,藩镇之祸的三大男主角,尽数归降,祸害唐朝数十年的藩镇割据,渐趋消弭,逐渐式微。

眼看,藩镇的火苗,就此只剩余烬。

然唐宪宗的糊涂,再一次掀起滔天巨焰,让藩镇从此不可收拾。

820年,唐德宗将田弘正调为成德军节度使,李愬为魏博节度使。

这一次调动,唐宪宗非常满意。

其实,如果我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估计我也会这么做的。

毕竟为了彻底灭绝藩镇的火种,让亲信大将李愬担任魏博节度使,就可以斩除田家的势力范围。

而为了安抚田家,又将田弘正调动到成德军,可借田弘正以肃清原来成德军的派系。

堪称一石二鸟。

唐宪宗没有考虑到的是,田弘正因长期与成德军交战,成德军士卒对其恨之入骨。

田弘正自己心中有数,便安排了两千魏博军随行护卫。

田弘正到了成德军,问题出现了。

由于大家都已经归顺朝廷,所有户籍、财政,都上交中央,成德军的官兵们都有工资补助,只是田弘正的两千魏博军无人发军饷。

田弘正很着急,就紧急上表朝廷,要求将这两千兵马留在成德,并要求朝廷赶紧供给军饷。

此时,唐宪宗驾崩,唐穆宗继位,朝廷的度支使是崔倰,这个家伙权势熏天,他一直不肯同意发军饷。

田弘正四次上表朝廷,崔倰都不加理会。

坚持了大半年之后,田弘正钱财罄尽,这两千士兵不能饿死这里啊。

于是在公元821年七月,田弘正无奈让魏博兵士返回魏州。

一个月后,成德军裨将王庭凑,集结牙兵作乱,杀掉了田弘正及家属、将吏三百余口。

震惊朝野。

魏博军节度使李愬听说后,集结全军,身着素服,发誓讨平成德军,杀掉王廷凑,为田弘正报仇。

然而,还未出征,李愬便突患急病,很快卧床不起。

一个月后,在老家洛阳去世。

再说朝廷,先是罢免了崔倰,以谢众怒。

如今,魏博军节度使李愬也死了,便让田弘正的儿子田布为魏博军节度使。

田布原来是泾原节度使,听到朝廷让他报父仇,回归魏博节度使,却连忙推辞说,如果带自己的泾原士兵,绝对没问题,带魏府牙兵,那是一帮豺狼,我去那里,只能是有去无回。

但朝廷不准。

田布只得回到魏博军。

率军出发。

此时,已是冬天。

大雪纷飞,路途泥泞。

粮草再次供应不足。

魏府牙兵,又一次体现了他们的骄横。

这些人,在田弘正归降朝廷的时候,就已经心怀不满,因为归降之后,财政上交,他们没有了往日的豪奢,却无故多了好多征战。

其实,成德军的状况也是一样的,这是河朔三镇的共性。

如今,天气寒冷,道路坎坷,牙兵们满腹牢骚,更加没有斗志。

这时候有一个牙将,名叫史宪诚,本来这个家伙是田布的心腹,此时他发现人心浮动,可以为己所用。

于是他就私下给大家说,我是不想再去当炮灰了,回想当年,河朔三镇独立的时候,简直是天堂一般的日子。自从田弘正归顺朝廷,我们就过起这苦拉拉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他这几句话,一下子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军队开始混乱起来。

田布也发现,将士们逐渐不听指挥了,都喊着要回家。

史宪诚看到火候到了,便开始当众摊牌,鼓噪道,我们不当炮灰,我们要回家,我们要继续过以前的好日子,我们要割据一方。

顿时,三万士兵群起响应。

田布成了孤家寡人。

当时,李愬的好友牛元翼,是田布的友军,也和魏博牙兵在一起。

如今形势急转直下,连同牛元翼也危险起来。

田布让牛元翼立即与自己脱离接触。

次日,军队溃散。

只有中军没有溃散,但他们围住了田布,说,自今日起,我们必须按河朔三镇旧事,继续割据,脱离朝廷,我们还跟着你,报父仇,杀成德军,如果继续效忠朝廷,那么我们也走了,你自己去吧。

田布无奈,宣布大家散伙。

然后写了最后一封遗书,给朝廷说明了情况,并请朝廷立即发兵,解救牛元翼,否则牛元翼孤军深入河朔三镇的包围之中,极度危险。

处理完这些事情,他进入中军帐,在父亲田弘正的棺木前自杀了。

从这一刻起,河朔三镇同时造反,三大男主角再次宣布独立。

大唐的大好形势,瞬间急转直下。

唐穆宗手忙脚乱,连连征剿,却又屡屡战败,丧师失地,至此一蹶不振。

田布自杀之后,李愬好友牛元翼被造反的卢龙节度使朱克融、成德军节度使王廷凑围困在深州,弹尽援绝。

822年2月,朝廷百般无奈,只得降诏赦免王廷凑,并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镇州大都督府长史、成德军节度使、镇冀深赵州观察使等职。加授卢龙节度使朱克融为检校工部尚书。

从此,等于正式承认了三镇的割据。

朝廷为了安抚王廷凑,救出被围困在深州的牛元翼,特意派遣兵部侍郎韩愈至镇州宣旨慰问王廷凑,并派宦官携带敕令进入深州,监督牛元翼脱离重围。

卢龙节度使朱克融、成德军节度使王廷凑心满意足,依然不肯解围,只是放出了牛元翼及随从十几人。

牛元翼突围后,王廷凑将牛元翼全家及将士一百多人,全部屠戮。

牛元翼接到噩耗,悲愤而死。

明末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读《旧唐书》,看到这一节,不禁慨叹:

朱克融首乱,囚张弘靖,而授以卢龙;史宪诚胁忠孝之田布以死,而授以魏博;王庭凑杀推诚平贼之田弘正,而授以成德,唐之不足以兴而迤逦以亡,在此矣。

忠心为国的田弘正父子,全家惨死,一心平叛的牛元翼,也是全家惨死。

反而是重新反叛的三个恶人:

朱克融担任卢龙节度使,加任检校司空,册封吴兴郡王。

杀害田弘正的王廷凑,授予检校司徒,拜成德军节度使。不久,加授太子太傅、太原郡公,食邑二千户。公元834年11月,王廷凑去世,册赠太尉,累赠太师。

逼死田布的史宪诚,册封为魏博节度使,加封为左仆射。唐敬宗时,进位为司空。

所以,王夫之叹息说,唐朝,亡于此。

魏博军,从763年田承嗣建立,一直到821年田布死,总计接近六十年,算是田氏执政时代,只是田弘正非田承嗣后人,但总算是一家人。

04

最后的疯狂

附录一,历任魏博军节度使:

田承嗣(763-779年)

田悦(779-784年)

田绪(784-796年)

田季安(796-812年)

田弘正(812-820年)

李愬(820-821年)

田布(821-822年)

史宪诚(822-829年)

何进滔(829-840年)

何弘敬(840-866年)

何全皞(866-870年)

韩君雄(870-874年)

韩简(874-883年)

乐彦祯(883-888年)

罗弘信(888-898年)

罗绍威(898-910年)

此后魏博牙兵又换了9届领导,直到罗绍威时期。

此时朱温已经崛起,朱温是宣武军节度使,府衙在汴州,即今天的开封。

罗绍威在激烈的藩镇斗争中败下阵来,不得已投靠了朱温。

朱温对他也挺好,还把女儿嫁给了小罗。

而魏博牙兵依旧经常作乱,小罗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做梦都想解决掉这些该死的牙兵。

但是魏府牙兵自田承嗣之后,就形成了庞大的系统,盘根错节,年纪轻轻的罗绍威完全没有办法,他也不能出家为僧,只得求助朱温。

906年,朱温女儿去世,朱温知道解决魏府牙兵的机会来了。

朱温派遣了一千多人来魏博办丧事。

没人知道,这一千多人都是朱温精心挑选的精锐部队。

朱温自己,亲自带着七万大军,假装进攻沧州,悄悄接近魏博军。

事变前一夜,小罗让亲信把军械库里弓箭的弓弦全部割断,甲胄全部破坏。

随后,一千名朱温的精锐士兵发动夜袭。

一夜之间,祸乱河北接近两百年的魏府牙兵,全部被杀。

天亮后,朱温率大军入城,继续扫清漏网的牙兵。

据记载,朱温这一天一夜,杀了魏府牙兵八千家,男女老少,一个不留,斩草除根。

怎么计算,也得有四五万人以上吧。

从此魏博镇成了朱温的附属,消停了很久。

但它们的故事还没完,后梁杨师后占据魏博的时候又培养里一批骄兵悍将,又把后梁后唐搅了个天翻地覆,直到后唐明宗李嗣源再次向它们举起屠刀...消失于历史。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