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一次性走完整个唐朝历史!(超硬核知识,建议收藏)

 公元2012 2024-05-27 发布于新疆

图片唐朝疆域图(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

那么这一期就接着聊聊朝代史——唐朝篇,一起看看这个盛世王朝的起起落落。(重要的历史典故和事件,依旧为大家加粗,以方便大家构建整体历史脉络。)

统一中国,经略南北

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滥用民力、国力,使得百姓们生存不下去,各地老百姓们只能揭竿而起。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十月,受压迫最严重的山东地区,率先爆发了王薄起义。随后农民起义如星火燎原之势,迅速燃烧了全国各地,也就诞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密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义军、杜伏威的江淮义军等等起义军队伍。

图片隋末农民、地主起义形势图

但是这个时候的隋炀帝杨广依旧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仍然加大力度征召人力、物力,继续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导致了国内更加不稳定,甚至连镇压各地起义军的官僚地主也纷纷起兵造反,其中时任太原留守的唐国公李渊也在617年于晋阳起兵反隋

半年后,李渊攻下了长安,并且扶植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傀儡皇帝,自己做丞相,独霸大权。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发动政变的宇文化及缢死,李渊便让杨侑禅让皇位给自己,改国号为唐,改元武德,李唐王朝正式建立

接下来的故事,许多朋友从《隋唐演义》里面也有所了解了,也就是李渊靠着自己的几个儿子率领着一帮文武大臣开始了全国统一战争。

其中最关键的两场战争就是李世民和窦建德的虎牢关之战,以及李世民和王世充的洛阳之战。这两场战争的胜利使得唐王朝打败了最具有威胁性的两个对手,确立了李唐王朝在中原的统治地位,而且也因这两场战争让李世民的功绩和声望名震朝野。

到了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最后一个割据势力辅公袥的义军被灭,李唐王朝基本完成了天下一统。

图片唐太宗李世民像

随着天下平定,李世民的战绩和军功都远远超过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只好联合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处处排挤李世民。而李渊的暧昧不清,优柔寡断,也使得他们的争斗一步一步地升级。

终于在唐朝一统天下的两年后,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长安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也在当天就被逼得让出了军政大权给李世民。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并且李渊下诏:所有事物无论大小,都由太子决断。又过了两个月,李渊直接退位为太上皇,禅位给了李世民,改元贞观。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十分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厉行节约,劝科农桑,减轻赋税,使得百姓们得到休息,并且唐太宗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既重视农业又鼓励商业的帝王。因为在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都在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很少有帝王会主动去鼓励商业发展的。

唐太宗对于群臣的建议也是虚心纳谏,以文治天下,注重人才的挖掘和培养,进一步地完善了科举制度,改革三省六部制,使得吏治清明,诞生了诸多名臣名将,最著名的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其次,唐太宗在位期间,对外吞并东突厥、薛延陀、吐谷浑和西域诸国,并且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使得民族融合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文成公主入藏也是在这一时期。因此唐太宗李世民被回纥等族拥戴为“天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领袖。

图片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

也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种种功绩,使得唐王朝逐渐强盛,版图不断扩大,人民安居乐业,这一时期也就是享誉古今的“贞观之治”。

在李世民晚年,苦恼于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争斗,结果两个人都被废掉,而让晋王李治成为太子。

唐高宗李治登基之后,勤于政事,任用薛仁贵等名将灭西突厥、百济和高句丽,使得唐朝的版图也在他的执政期间达到顶峰,约1200万平方公里,开创了“永徽之治”。

可惜唐高宗李治患有头风之急,就让皇后武则天处理政务,因此高宗与她并称为“二圣”,而皇帝的权力也逐渐开始被武则天所掌控。

唐高宗去世后,唐中宗李显继位,但55天之后因为庸弱无能,被武则天废掉,并转而扶植唐睿宗李旦成为她的新傀儡皇帝。又在六年后,武则天再次废掉唐睿宗,自己即位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

虽然武则天是女帝,但是她擅长权术,很会用人,所以在她的手底下贤才辈出,并且在科举制度上开创出殿试和武举的先河。因此武则天的政举也在史上留下了“贞观遗风”的美誉。

图片武则天像

不过武则天晚年逐渐豪奢专断,不断打压李唐旧臣,提拔武家亲信,重用酷吏。而此时的突厥又再次强大起来,不断蚕食唐朝领土,导致唐王朝面积缩水到了约600万平方公里。

在公元705年的时候,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武则天被逼退位,“六位帝皇丸”唐中宗李显复位。

盛极而衰,威严不在

唐中宗复位后立刻恢复了唐朝旧制,击败后突厥,并且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和平。但是因为唐中宗立韦氏为皇后,使得韦家和武家形成一个专权的集团。

唐中宗复位四年后就驾崩了,韦氏立了5岁的李重茂为傀儡皇帝,想效仿武则天专权。

但是韦后专权没过几天,就被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将韦氏集团和残留的武氏集团全部肃清,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李旦也再次成了皇帝。

因为李隆基帮睿宗复位立有大功,可是睿宗的长子是李成器,他们两个都有被列为太子的资格,唐睿宗也为此发愁。这个情况很像当年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一样,可是李成器却很清楚自己与弟弟李隆基之间的差距,于是主动辞让太子位给了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过了两年的皇帝瘾之后,也主动禅位给了帮他重夺皇位的李隆基。

李隆基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因为对唐睿宗李旦也有拥立之功,所以经常干预朝政,在李隆基做了皇帝之后,两人的矛盾就更加不可调和。

先天二年(公元712年),太平公主计划发动政变杀死李隆基夺权,但因为密谋被走漏,李隆基得到消息后就立即决定先发制人。于是派出了原来的家奴王毛仲率领着三百家兵,在一天内杀死了太平公主在朝中的所有党羽,太平公主一家在三天后也被赐死。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发动的第二次政变——先天政变

在先天政变之后,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所有权力,在这一年玄宗也将年号由“先天”改为了“开元”,表明自己将要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图片唐玄宗李隆基像

在开元年间,李隆基在军事上,将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职业军人在中国正式诞生,解除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各地人民每年轮流到边疆的守卫之苦。并且还收复了辽西、河西、西域和塞北地区,唐朝版图扩大到约900万平方公里。

其次,李隆基在经济上打击强豪,没收和查出那些被强占和隐瞒的土地和农户,再把这些土地重新分给其他农民耕种,使得经济也回到正轨,唐朝国力也达到了鼎盛,史称“开元盛世”。

在唐玄宗执政的中后期,志得意满,开始享乐,宠幸杨玉环,不再过问朝政,又被奸相李林甫蒙蔽了耳目长达十九年之久,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杨贵妃族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加大力度地扰乱社会秩序,惹得民怨沸腾。

不仅如此,也因为唐玄宗设立的节度使制度,导致地方手握重兵。最终在公元755年12月16日,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和河北节度使史思明,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在叛乱的第二年,安史叛军就攻入了首都长安,唐玄宗和一班文武大臣出逃成都。

在逃亡路上,宰相杨国忠对待百姓和将士依然极其苛刻,最终在途经马嵬坡时,六军将士忍无可忍,发动兵变杀死了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旋即太子李亨也在灵武自行即位,李隆基被尊为太上皇。这就是历史上的“马嵬驿兵变”。

图片安史之乱形势图

唐肃宗李亨在战争初期重用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名将屡战屡胜,但是因为猜忌部下导致战事久拖不下。直到四年后(公元761年),叛军内讧,唐朝中央军才开始逐渐占据上风,但是唐肃宗也在这一年病重,无法治理朝政。

第二年,唐肃宗死去,唐代宗李豫即位,安史之乱的余孽才全部被剿灭。并且在安史之乱结束的同一年,吐蕃入侵,长安再次被攻陷,不过好在郭子仪的疑兵之计下,15天就将长安夺了回来。

虽然唐代宗在位的17年间改革了税收、漕运、盐价、粮价等,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是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留下了社会混乱、藩镇割据、中央王朝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力减弱、边疆不稳等等的后遗症却是难以病除。

在唐代宗死后,唐德宗李适继位。

唐德宗在执政初期还是十分清明的,制止宦官干政和实行新的两税法,并且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了对吐蕃的战略劣势。

然而在后来,因为唐德宗尝试削藩而导致奉天之难,使得长安再次被攻陷,朝廷威严扫地,皇帝不得不又再次重用宦官,藩镇割据的局面也进一步的恶化。

图片唐代藩镇割据分布图

唐德宗在位26年,死后由长子李诵继位,就是唐顺宗。

唐顺宗一继位,就重用柳宗元等革新派,推出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新政,史称“永贞革新”。但是改革刚过半年,因为触及到节度使和宦官的利益,顺宗被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并于次年驾崩。

唐宪宗李纯在执政初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在削藩上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招降了西川、河北的藩政,平定了淮西的叛乱,再次重振了中央朝廷的威望,历史上称这段时间为“元和中兴”。

可惜,唐宪宗执政后期也开始出现志得意满的情况,变得骄侈起来,还想追求长生不老,最终在公元820年,因服食丹药导致暴毙身亡。

积重难返,走向灭亡

宪宗死后,其子李恒继位,是为唐穆宗。

穆宗在位四年间只知宴玩享乐,并认为藩镇已平,开始裁撤中央军,导致河朔三镇叛乱。并且唐穆宗和他父亲一样痴迷于长生不老,最后也是因为服食丹药导致暴毙而亡。

图片河朔三镇分布图

之后就是15岁的唐敬宗李湛继位。唐敬宗沉迷于蹴鞠玩乐,不理朝政,任由宦官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引发了染工暴动事件。最后他本人也被宦官灌酒后谋杀而死,年仅17岁。

唐敬宗死后,穆宗次子李昂继位,也就是唐文宗。

文宗继位后,励精求治,放出宫女三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裁剪大批无用的官员,重用李训、郑注等人,并发动了甘露之变

太和九年(公元835年11月21日),在早朝的时候,李训、韩约等人谋划在宫中的金吾仗院埋伏刀斧手,并假称院内一石榴树上有天降甘露,邀请仇士良、鱼志弘等宦官们去辨别真假,等到众宦官进入园内,就将其一举歼灭。

可是等到仇士良等宦官进入院内,发现韩约神色慌张,并察觉到了埋伏在院中的士兵,随即众宦官跑回大殿,要挟住文宗皇帝,李训等人也相继被捕。

甘露之变后,文宗被宦官软禁了起来,只能在宫中借酒消愁,最终患病去世。

图片甘露之变

文宗死后,穆宗李恒第五子李炎继位为唐武宗。

武宗在位期间,澄清吏治,发展经济,致力于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寺庙土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并且对外击败了回鹘,使唐朝一度呈现中兴的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但是他还是和他爷爷、父亲一样,痴迷于长生不老药,导致丹药中毒变成了哑巴,在位的第六年就死去了,年仅33岁。

随后,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异母弟李忱继位,是为唐宣宗。

宣宗在位期间,接着武宗的事业继续整顿官吏,抑制宦官和外戚专权,并且勤俭治国,减免赋税,还将佛教再次推崇起来。在军事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在武宗中兴的基础上,开创了“大中之治”,宣宗本人也被后来的史学家誉为“小太宗”,认为他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遗风作为。

不过宣宗也因为长期服用丹药,导致慢性中毒,在位十三年后去世,然后就是他的长子李漼继位,是为唐懿宗。

唐懿宗继位初期还算继承他父亲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可是没过多久就开始沉迷于酒色,骄奢淫逸,导致宣宗打下的基础再度被荒废,更是惹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

唐懿宗死后,唐僖宗李儇继位,政局日益混乱,爆发了王仙芝起义黄巢起义,长安被农民起义军攻破,唐僖宗逃亡蜀地。

图片黄巢起义形势

黄巢起义是唐末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民变,整整席卷了李唐王朝近半壁江山,最终唐僖宗不得不放权给各藩镇节度使,让节度使们组织武装以镇压黄巢起义。

虽然历时六年的时间镇压了黄巢起义,可是节度使得实力被放大,正式成为割据势力,开始与中央军对抗,唐朝历史也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年代。

而唐僖宗最终也在颠沛流离中患重病去世,其异母弟唐昭宗李晔继位。

唐昭宗执政期间尝试挽回唐朝的颓废局面,也挫败了四川陈敬瑄和河东李克用的叛乱,但是却坐视宣武节度使朱温实力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了唐王朝的中央军折损一大半,让唐朝的最后一点力量损失殆尽。

也因为中央军力量丧失,此时唐昭宗不得不倚重于朱温的军事力量,以镇压其他反叛的节度使和诛杀朝中的宦官。

虽然此时的朱温已经被加封为了梁王,但是朱温的野心就像一个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最终在公元904年8月11日晚,唐昭宗被朱温手下刺杀而亡。

图片唐朝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式

唐昭宗遇害后,朱温扶持其第九子,年仅12岁的李柷为傀儡皇帝,也就是唐朝的最后一任皇帝。而此时的朱温已经权倾朝野,掌握着皇帝都没有的生杀大权,其待遇甚至超过了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制造出了惊人的“白马之变”,将朝廷重臣三十多人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死,投尸于河中。

最终在公元907年三月,唐哀帝李柷在朱温及其亲信的逼迫下把皇位“禅让”给了朱温,于是国祚289年,曾经盛极一时的李唐王朝就此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