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集萃:世界各大博物馆“釉里红古瓷”

 RK588 2024-05-27 发布于美国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景德镇。
其制作工艺,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最后入窑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由于釉里红的烧造需求温度高,窑温达不到则呈色发暗,不鲜亮;
而一旦窑温过高,则红色晕散、挥发掉;
釉里红必须在还原气氛中才能烧造成功,否则就会氧化成绿色。

图片

元 釉里红芦雁纹匜,高安博物院

据说釉里红的适宜呈色温度区间大约在10°C左右,这在古代,用柴火烧造全无科技控温手段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烧造难度很大,所以釉里红瓷器历代罕见。

图片

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

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
在明代初年,即洪武、永乐、宣德年间得到极大发展。
明成化年间,因鲜红土原料告罄,釉里红烧造工艺失传。
清代康熙初期,恢复了釉里红的烧造工艺。
雍正、乾隆时期,瓷器制作和烧造工艺登峰造极,出现了一大批釉里红瓷器精品。
除了纯釉里红,还有与青花等其他釉下彩相结合的品种,最典型的就是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和釉里红的烧造温度区间极难协调一致,相对于纯釉里红瓷器来说,青花釉里红以其超高的烧造难度,稀少的存世量,赢得了“瓷中贵族”的荣誉。
康熙时期,还流行过豆青地青花釉里红,俗称“釉里三色”。

图片

清康熙釉里三色山水纹笔筒-北京故宫藏

图片

清康熙 青花釉下三彩山水渔舟通景图笔筒

今天,小编整理自各个博物馆藏釉里红的藏品,供大家鉴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
此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附狮纽伞形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
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
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
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图片

元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图片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北京故宫藏

图片

明洪武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北京故宫藏

图片

明永乐釉里红海水白刻龙纹大梅瓶,北京故宫

图片

图片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北京故宫

图片

清康熙釉里红云龙纹钵缸-北京故宫

图片

清康熙款釉里红团龙纹碗,北京故宫

图片

清康熙釉里红加彩折枝花纹水丞  英国大维德藏

图片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龙纹瓶

图片

清雍正釉里红海水龙纹瓶-北京故宫

图片

清雍正釉里红三果纹碗-北京故宫

图片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北京故宫

图片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纹壮罐-北京故宫

图片

清乾隆釉里红三果纹梅瓶-北京故宫藏

图片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北京故宫

图片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水波九龙”梅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雍正 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成交价:1.472亿元,2019北京保利春拍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RECOMM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