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庆勇医案(七十六):感受经方1剂而愈的疗效:《外台》茯苓饮治愈反复腹胀满,不欲饮食3个月案

 火帝养生_WSH 2024-05-27 发布于云南

周某,女。初诊日期:2017年2月17日。

主诉:反复上腹部胀满,不欲饮食3个月。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出现食后上腹部胀满,不欲饮食,每天均发作,偶尔反酸,遂前来门诊就诊。

刻下症:每于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不欲饮食,平素又畏寒,又怕热,汗少,大便1日1-2次,大便干,夜尿2次,有时尿急。

查体:面色萎黄,舌红,少苔,布满裂纹,脉滑数。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外台》茯苓饮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笔者临床体会到《外台》茯苓饮的方证是:不欲饮食,胃脘胀满。本案中患者食后上腹部胀满,不欲饮食,面色萎黄,脉滑数。符合《外台》茯苓饮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外台》茯苓饮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痞满 《外台》茯苓饮证。

治疗:方用《外台》茯苓饮。

茯 苓18g,党 参18g,陈 皮15g,枳 壳12g,生 姜24g,炒白术18g。

7付,水煎服,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二诊(2017年2月24日):患者诉服用1剂药后腹胀满即愈,服药前吃一点食物就腹胀,现在食后无腹胀,原来无食欲,现在有食欲,无反酸。

随访:随访2周,无复发。

按语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外台》茯苓饮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明·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此由上中二焦气弱,水饮入胃,脾不能转归于肺,肺不能通调水道,以致停积为痰为水。吐之则下气因而上逆,积于心胸,是谓虚,气满不能食。”赵氏认为中焦气虚则胃不能消水谷,脾不能散精气,所以导致上焦气虚,肺不能通调水道,所以导致中焦停积痰、宿水。因用吐法吐出痰、宿水后,下气会上逆,而脾胃仍然气虚不能消食,故仍觉中焦胀满而没有食欲。

《胡希恕<金匮要略>学习笔记·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橘皮、生姜(橘皮汤)长于下气,治逆满而呕,加枳实(橘枳姜汤)治逆满甚、心胸痞塞;再加补中的人参,利水的茯苓、白术,而成茯苓饮。本方证患者亦常噫气,但以噫气为快(因胀满之故),不似旋覆代赭汤以噫气为苦者。”胡老认为橘皮、生姜二者合用止逆下气,加枳实三者合用则为橘枳姜汤,对胸中气塞明显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人参补中焦之气,白术与茯苓同用,既能清停痰宿水,又能健脾补中,六者合用补中健脾,降逆下气,消痰祛水。符合本方方证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打嗝的情况,但患者会自觉打嗝后舒服,而不同于旋覆代赭汤的打嗝不止的情况(噫气为苦),故可加以区分。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此痰饮善后最稳当之方。”陈氏认为本方药物药性缓和,明显不同于下一条文中的十枣汤,二者区分明显,可与之鉴别比较。综上所述,结合笔者临床体会,认为《外台》茯苓饮的方证是:不欲饮食,胃脘胀满。本案中患者上腹部胀满,不欲饮食,面色萎黄,脉滑数。符合《外台》茯苓饮的方证,故投之以健脾益气消痰。

方证总结

《外台》茯苓饮的方证是:不欲饮食,胃脘胀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