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松桂堂帖》,罕见宋拓本

 不易齋2 2024-05-27 发布于美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章”“米元章”“海岳”“襄阳米黻”“米芾”……

这些大大小小的行书落款的主人公便是北宋著名书家米芾,而这些书迹均来自《松桂堂帖》

研究米芾书法及两宋书法史,不可不知宋刻米帖。今能见到者有《宝晋斋法帖》《绍兴米帖》《群玉堂帖》《英光堂帖》《松桂堂帖》五种,而《松桂堂帖》传本最鲜。

最近保利艺术博物馆“三十年所见善本碑帖特展”中,即展出了“冯铨本”《松桂堂帖》,与同期故宫“宋拓魅力”展出的“故宫本”遥相呼应,对于米芾学习者与爱好者来说,实属梦幻联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故宫本”《松桂堂帖》展出现场
“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 
故宫博物院
图片
图片
“冯铨本”《松桂堂帖》展出现场
“希世之宝:三十年所见善本碑帖特展” 
保利艺术博物馆

《松桂堂帖》为米芾曾孙米巨㝐于淳祐八年(1248)砻石刊刻,清之前均无著录。

1995年,日本著名书法家宇野雪村将所藏该帖宋拓本捐赠故宫博物院,内有“宝晋斋藏晋人翰墨”及“米芾书迹”共11件,以及成亲王永瑆观款与翁同龢跋文,却无帖名和帖尾刻款,属于残缺拓本。

时任故宫博物院碑帖组组长的施安昌将此本与其他所见米帖比较,发现内容、形式都不一样,遂成难解之谜。

心有疑惑的他写信请教启功先生进行鉴定:“米帖应该是《松桂堂帖》。”

记载《松桂堂帖》始于咸丰年间程文荣《南村帖考》一书:

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释文 

此为米老曾孙巨㝐所刻,前人从未著录。考《复初斋文集》称所见《英光堂帖》五册中《催租》《墨庄》二帖后无倦翁跋赞而有巨㝐跋,即此帖也。又翁氏以《十二丈帖》《浯溪帖》与《吕表民帖》《涂山帖》《评书帖》《浣溪纱帖》六帖亦无倦翁跋赞,疑非岳氏物。余于《英光帖》中赏别之,《浯溪帖》翁氏验为出石本,与《吕表民帖》有温革书皮跋,要亦巨㝐所刻,与《催租》《墨庄》二帖均为后人误装入《英光》帖中耳。余则恐皆《英光》中刻,未可以《宝真斋法书赞》不载为疑也。

余家有“学书来约写过麻笺十万”八行,“老来作书有骨格”五行,“下麻纸胜上楮”三行,“见闻如医幻”五行,“余年十岁写碑刻”八行,“春和便思弄笔札”五行,“功名无命取”五行,“偶成蝶恋花”一癸十行,“董源雾景横披”五行,“淮南七月间”二十五行。功名、董源、淮南三帖后并有巨跋。硖石蒋氏有《相义录》,余未见。据《墨庄帖》跋当尚有《家山》一诗。

是帖字行极高,刻手视《绍兴》《英光》俱胜,惟彼全刊墨迹,此则兼收石本。余所藏本及涿州冯文安故物,有文安及张文敏金书题记。惜仅存二十一页,不知全帙几许?有无帖名?巨㝐《祷雨诗》跋称“岁在戊申备员庐山仓掾,文简曹公再世孙尊民出示先南宫《祷雨灵验诗》墨迹,百拜敬观,因砻石松桂堂,与好事者共之”。又其跋《墨庄帖》云:“用入'宝晋斋’以永其传。”据此知皆南宫书迹而刻于庐山松桂堂也。文简即彦约。戊申为理宗淳祐八年。


程文荣提出,《松桂堂帖》收家藏米书10帖,21页,内容不载《宝真斋书赞》《英光堂帖》及《绍兴米帖》。米巨㝐则在《祷雨灵验诗》跋中指出《松桂堂帖》刊刻的原因、时间和地点

启功先生在跋故宫本说道:“然程氏仅著录畸零二十余页,今亦不得而见。此本实其首册……以下米老各帖,俱不见他刻,是可宝也!”

《南村帖考》所记冯铨藏本,后世仅见文字,翁同龢、启功也皆引《帖考》为据,但原帖秘藏却不现于世

如今,启功先生憾而未见的《松桂堂帖》另一冯铨本近八百年后再现人间,历经沧桑、兵燹火灾,一字一叶皆尤为珍贵,已是稀世孤本,与故宫本《松桂堂帖》首卷可谓双璧齐晖想若先生再世,见到此本定会开心不已!

《松桂堂帖》两册皆宋拓孤本,收录“宝晋斋藏晋人翰墨”及“米芾书迹”共21件。整体数量虽不多、底本也来源不一,已足以窥见米芾不同时期的书学面貌学书心得,尤其是冯铨本中首次面世的8件新见书帖,更是含金量十足!


1.  解密8件首次面世米芾书作

《知命诗》,描写米芾于未来仕途茫然无望或有病在身,故寄情于翰墨,以过此生。后有米巨㝐跋。

图片
图片

《题董源画》,其文也见于米芾《画史·唐画》条中。

图片
图片

《十岁写碑刻》,乃米芾自述其学书经历,具有日常记录的形制,在米芾留存书迹中较为常见。

图片
图片

《涤研帖》,所言“涤研”“剪纸”是两条影响书写的因素,是米芾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图片
图片

《祷雨灵验诗》,因旱灾祈雨灵验后,米芾所作谢雨五言律诗。属于大字手卷,后有米巨㝐跋。

图片
图片

《老来帖》,仍为米芾自述学书心得,少年作书多见姿态妩媚,老年作书则浑然天成,秀丽之外,多见骨格。

图片
图片

《下麻纸帖》,则言麻纸所以胜楮纸的三要素:留久、布理密腻、落墨便渗。

图片
图片

《书楞严经句》,出自《楞严经》卷六。米芾早年即自诩为鹿门居士,又称襄阳漫士,而晚年皈依佛门,学禅有得。

图片
图片

2.  解剖米芾各时期书学面貌

以冯铨本《松桂堂帖》为例,此帖存米芾书迹十种,对书写习惯、字体风格和成熟度进行分析,可分为壮年之时、老辣之势、大字之书、蹒跚之态,并与同时间段的墨迹比较,相似性不言而喻!

 壮年之时 

《知命诗》《偶成蝶恋花》《题董源画》三帖与其他七帖比较,书写风格明显没有那么老辣,亦无蹒跚之态,在本册中书写时间应该最早。

《苕溪诗帖》具有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风貌,《知命诗》的书写时间则为北宋绍圣二年(1095),将两者对比,可观其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

图片
《知命诗》vs《苕溪诗帖》

 老辣之势 

《十岁写碑刻帖》《涤研帖》二帖,结体上随势赋形,用笔上笔随意落,一副自由挥洒作派,已现老辣之势。

《紫金研帖》与二帖创作时间均在1100年左右,米芾将“万毫齐力平铺纸上”,通过气运腕,富有意境与灵动。

图片
《十岁写碑刻帖》《涤研帖》vs《紫金研帖》

 大字之书 

《祷雨灵验诗》属米芾大字手卷,成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

《研山铭》《多景楼诗册》也是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较此帖稍晚。它们之间用笔虽有差异,但均表现出沉顿雄快,跌宕多姿,自由放达之感。

图片
《祷雨灵验诗》vs《研山铭》
图片
《祷雨灵验诗》vs《多景楼诗册》

 蹒跚之态 

《麻笺帖》《老来帖》《下麻纸帖》《书楞严经》四帖均为米芾暮年之书,蹒跚之态跃然纸上。

《值雨帖》也是晚年随手书就的信札,恣肆豪放,痛快淋漓,有乱中求稳之势。

图片
《书楞严经》vs《值雨帖》
图片
《老来帖》vs《值雨贴》

3.  解读米芾的学书心得

在《松桂堂帖》中,你也可以探索米芾学书师承以及经验总结,都极具价值和意义。

 学书经历 

《十岁写碑刻》所言:“恶周越、苏子美札……遂学沈传师,爱其不俗。自后数师献之字……”米芾评周越书法俗气不沉稳,后学沈传师爱其不俗,而又师法王献之。

“宝晋斋”为米芾的斋号,因所获的晋人三帖得名,视为珍宝。即故宫本中收入的王献之《十二月帖》、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

图片
王献之《十二月帖》
图片
王羲之《王略帖》
图片
谢安《八月五日帖》

而米芾对王献之书法的学习与实践在《张季明帖》《李太师帖》《临沂使君帖等帖之“一笔书”中得以体现,并更进一步化用王献之的笔法,依笔势一贯直下,略无滞碍,充分展现其“八面出锋”的用笔技巧,深得献之书法的精髓。

图片
从左向右依次为:
《张季明帖》《李太师帖》《临沂使君帖》

《麻笺帖》《老来帖》则是晚年回顾自己“写过麻笺十万”,愿以今字,换回流传在外少时所作之字,而持有者往往不肯。

图片
学书来约写过麻笺十万,布在人间。老来写益多,持出少年书者,辄换下也。每以新字易旧札,往往不肯。盖人不识老笔乏姿媚,乃天成入道。

在米芾看来,少时书作以“姿媚”为善,老来书作有“骨格”乃“天成”之妙。他以自己的经历,从审美角度提出人生不同阶段追求书法表现的不同。

图片
老来作书有骨格,不专秀丽,浑然天成。人尠能识,往往多以不逮少小。

 书写因素 

《涤研帖》中描写了“涤研”“剪纸”两条影响书写的因素,是米芾的亲身经历,另《折纸书帖》亦认为折纸的重要意义。

《涤研帖》vs《折纸书帖》
图片
春和便思弄笔札,手龟不作,乃可自涤研,若不自涤者,书皆不成,纸不剪者亦如之。
图片
折纸札,便于为字者有准故也……复今岁梦如故,遂复作折,乃顿觉大进也。

《下麻纸帖》所言麻纸胜楮纸的原因。米芾从数十年积累的经验里得出感受,对纸张进行深入研究,其《晋纸帖》中也曾提及。

《下麻纸帖》vs《晋纸帖》
图片
下麻纸胜上楮,留久一也;布理密腻二也;落墨便渗三也。
图片
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复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

这些都充分表明,米芾是一位实干家,在实践中体验和总结,从而不断提高书艺,成为流传后世的一代名家!


米芾曾孙米巨㝐砻石刊刻,

南宋刻帖又一巅峰力作


《松桂堂帖》有真迹上石,有墨本上石,有米氏家藏底本上石,有他藏底本上石。但第一手资料的获取米氏后人的亲力亲为,使它与其他米帖相比,显示出刊刻精良,还原墨迹原貌的优势。

1.  与其他刻帖对比

南宋《宝晋斋法帖》为曹之格于宝祐二年至咸淳五年依据米芾残石,及家藏的晋人名帖汇刻而成,以真迹上石者极少,多系摹刻其他法帖。

此帖同样收入谢安所书《八月五日帖》,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松桂堂帖》刊刻精整、字口清晰、大小有度

南宋《松桂堂帖》vs 南宋《宝晋斋法帖》
图片
《谢安书<八月五日帖>》

与明清其他法帖对比,状如算子的刊刻方式与笔画细节的表现不足,高下立判。

《偶成蝶恋花》不同刻帖对比
图片
从左向右依次为:
南宋《松桂堂贴》、清《月虹馆法书》、清《翰香馆法书》

2.  与墨迹对比

米芾存世墨迹不在少数,也是书法学习的重要样本。刻帖历经辗转摹勒、翻刻之后的失真,曾一度沉寂,在大量墨迹尤其是真迹面前,更显逊色。

作为米书范本,《松桂堂帖》与墨迹相互参证,刻帖可补墨迹之不足其模糊处也可激发临习者的想象,引发新的创作力,真正做到“透过刀锋看笔锋”

刻帖vs墨迹:补齐缺失笔画
图片
“穷”字
图片
“淡”字

同样,刻帖中用笔的丰富与变化,也是墨迹中难以发现的,极具参考价值。

刻帖 vs 墨迹:用笔更加丰富
图片
“觉”字
图片
“骨”字


王铎、梁清标、翁同龢、冯铨、张廷济、启功、沈尹默……

经明清近代重量级藏家递藏题跋,奠定艺术收藏史重要地位


《松桂堂帖》两册于宋元的传藏无法查考,自明代起便流传有序,收藏、题跋者众多,既有题首观款,亦有考证源流,还有关于此帖的交易往来,信息量巨大!

1.  “故宫本”——袁枢、梁清标、翁同龢等旧藏,王铎、成亲王、雪村题首,翁同龢、启功题尾

图片
王铎、成亲王、雪村题首
图片
翁同龢题尾,叙其源流、回忆所得经过
图片
启功题尾,考定《松桂堂帖》的缘由及价值

2. “冯铨本”——冯铨、张廷济、程文荣、蒋祖诒等旧藏,张勉学、张廷济、沈尹默题首,张廷济致程文荣信札,冯铨、张照、程文荣、谭泽闿题尾

图片
张勉学、张廷济、沈尹默题首
图片
冯铨、程文荣题尾,考述《松桂堂帖》内容


“故宫本”“冯铨本”

两种原大、原色、经折复刻,

完整再现宋拓刻帖之美


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松桂堂帖》这样宋拓刻帖之美,让读者朋友们既不用花费太多,又能在自己的书斋里实现美的享受,是上海书画出版社反复考量的问题。

1.  原大、原色全面复刻,再现国宝刻帖之美

经多次讨论,决定以原大、原色、经折的形式出版,通过高清图像的摄取与采集,从题签到正本再到题跋,全面、完整复刻。

图片
图片
高清图像采集
图片
图片
图片
“故宫本”复刻本局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冯铨本”复刻本局部

合册函套封面特邀曹宝麟教授题签。

图片

2.  学术性、资料性并重,三篇文章深度解读《松桂堂帖》来龙去脉

在注重艺术性呈现的同时,上海书画出版社也专注学术专业性与资料性。此次合璧出版亦有别册一本,刊印研究文章三篇。读者得此精印长册,临帖之余,亦可赏读文献,文人雅事,皆在于此。

其一,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施安昌《〈松桂堂帖〉忆往》,其着重介绍故宫藏本及与启功先生交往。

图片

其二,独立学者张庆《新见宋拓〈松桂堂帖〉考论》,其着重介绍冯铨藏本米芾十帖,依书写风格和书写时间作出分类、考释,并对该册历代递藏情况进行梳理。

图片

其三,独立学者高岩《〈松桂堂帖〉历代文献补录》,集施、张二位先生未引之文献,并作跋语,附《涿州冯文安藏米帖目》《松桂堂帖目》于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