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科普丨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是什么样的?

 柠檬心理课堂 2024-05-27 发布于江苏

配合下方音频阅读,体验更佳。

生活中的实用心理

《5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图源

这是一位听友的留言,他想知道:

“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是怎样的性格,以及该如何改善”。

那今天我就围绕这个主题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我们人从一出生就会接触各种环境,从自己能爬会走开始,总是在探索世界,家里、小区、公园、游乐场、学校、社会等等,我们渴望认识这个世界。

在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罪恶,也会看到善良,被冷漠对待过,也被他人温暖过,这又会让我们形成一个想象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所运行的规则:

依据我们之前的经验和感受来制定的。

通常而言:

我们不会混淆这两者,也会知道自己该依据现实世界来生活。

但有的人会认为,自己所构造出来的那个世界就是现实世界,他们很难区分幻想和现实,并且认为个人世界所运行的规则所有人都该遵循。

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自卑多疑的人:

他们常常会觉得大家都在观察他们的行为,并且总是不认可他们。

在他们看来,别人肯定觉得他们是很普通甚至是很差劲的。

跟别人说话,别人要是心不在焉,ta就笃定别人肯定是对ta不满意,不想跟ta讲话,即便对方解释说自己是在等一个消息所以没在意,ta也只是表面相信,心里质疑的。

因为他们经历过很严苛的审判,来自父母或师长,在这样的世界里一直生活,他们也会逐渐认可并内化这种方式,并以此构造出了自己的世界,那就是别人总是在审判我、否定我。

这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他们会觉得很紧张很焦虑,同时还会伴随恐惧,但他们就认定了自己的判断是现实。

所以自卑的人来咨询时,咨询师通常都会用各种方法去帮助他们识别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

第二个例子是心理不成熟极度自恋的人:

他们觉得世界就该围绕自己转,ta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应该喜欢,ta讨厌的人别人也都该讨厌,否则就是“不正常”。

觉得自己不会出错,要是真的犯错了那也是环境或者别人导致的,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之前我跟大家分享过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这个实验证明:

儿童只能从自身角度去看世界,也就是只会“以自我为中心”。

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被教育要去换位思考,要会共情他人。

但自恋的人不会,他们缺乏观点采择的能力,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去考虑别人的观念,只会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来取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所以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通常都会有人际关系问题,因为大家是生活在现实世界而不是生活在你所构想的个人世界里。

这里要注意区分一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和活在自己的世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前者描述的是一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比如你放空的时候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而后者就是我前面所描述的,把你的幻想当作现实,这是不正常的。

想要改变首先是意识到这个问题,自己真心想要改变,如果当事者自己没意识到或者不想改变,那其他人不管做什么都很难去撼动。

在愿意改变的基础上,可以试试去做区分幻想和现实的练习。

就比如我前面举得例子:

别人跟你说话心不在焉,你就笃定对方是不喜欢你,询问对方,对方说是自己在等一个消息,你不相信。

这时候可以有两个做法:

第一是看有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对方确实是在等消息;

第二是反过来问自己,我跟别人说话是不是从来没有心不在焉过,或者我有没有看过别人聊天其中一个人走神过,难道所有的情况都是一个人不喜欢另一个人吗?

用更大的更符合现实的规则去质疑你原来的个人世界的规则,就这样逐步去调整自己的认知,直到你可以相对客观地去看待别人对你的态度。

最后,柠檬想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