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密

 直尾昂述 2024-05-27

​唐密乃印度

正纯密教的

唯一传承

一、

印度密教的建立

与显密二教名称的来由

-

约在公元二、三世纪间,

被称为中国八宗之祖,

-

印度禅宗

第十四代祖的

龙猛菩萨,

-

持诵大日如来

受用身真言,

用白芥子七粒,

打开南天铁塔,

-

入塔朝拜

大毗卢遮那如来

(即大日如来)

(另一说:

塔乃

大日如来

三昧耶形,

入此三昧,

可会法身说法,

故得两部大法。

早期为使人易懂,

故说为入南天铁塔),

并得金刚手大菩萨传法灌顶,

授金刚界《金刚顶经》

和胎藏界《大日经》

两部大法。及后又写

《金刚顶瑜伽中

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论》

主要依此

二经一论,

建立了能够

即身成佛的

受用身法门。

-

受用身法门是

大日如来法身所说,

体系完整而究竟;

化度对象,主要就是

大乘实教的地上菩萨,

其中,

义理深奥,

唯智可证,

不是凡夫用意识

能够认识清楚的。

所以被叫,秘密教,

或者简称,密教。

唐朝时,

有人叫,

毗卢教。

又因持颂真言

为其特征之一,

所以也叫

真言宗。

从此佛教中,便有

密教之名词,出现。

因为密教

能引导行者

即身证佛位,

所以称为

一乘教,

相对上将释尊应化身所说

而以思维可解的三乘教,

称为显教。

从而历史上有显密二教之名相对待,

这是显密二教名称的来由。

二、印度正纯密教的特点

正纯密教之特点很多,

今择其大要如下:

①彻底性

“六大缘起”乃是

佛教中解释法界

形成和

发展的

最彻底、

最有系统的学说

中道缘起说、

真如缘起说、

法界缘起说

等等,

对“大空本体”,

怎样形成

森罗万象法界的问题,

只说“真空妙有”,

至于,怎样

从空能出有

而“妙有”

又有什么

皆未作出

彻底研究

正纯密教揭出:

地、水、

火、风、

空、识

六大

原是,法界

本有的体性

因地大而有“坚性”,始有实体

因水大而有“润性”,始有发展

因火大而有“炎性”,始能光辉

因风大而有“动性”

从而有转输与

相应变迁之迹

因空大而有“无碍性”

六大同类,自他无碍

六大异类亦自他无碍

六大中,任何一大

皆具足,其他五大

六大自性,相互消长

从而法界,变幻无穷

因识大而有“灵知性”

五大,依真如而分

识大乃依本觉而生

乃识别万法之根据

若不起“识大”

则惺惺寂寂中

一切亦皆

归之大空

无边种性,

恒自如如,

从而汇归

大空本体,

一法不立。

由识大分位

觉照和了别

乃成林林总总之世界

原来,真如法界

当中,任何种子

性海当中

本性犹明

不失清净之境

遇事住著

顿起无明

六大之身

渐变而为

众生之身

出现于世

此即

众生缘起

之要领也

六大缘起

彻底解决了

世界成因及

众生缘起的

问题

②系统性  

六大缘起学说

对世界成因

及众生缘起

的问题

如此明晰

依其规律

由本体建立

法土和法身

由毗卢遮那性海

构成

金刚和胎藏

两界曼荼罗

分摄

三类法身

和佛金莲宝

和羯磨五部

再透过,外金刚部

而统摄,天人六道

建立了,非常

严密的。体系

从果开因或

从因向果

统摄佛教中

无论表德

或者遮情

的全部法门

从而肯定

整个佛教

各宗派在

成佛过程

当中的

地位和

贡献

这个也是

正纯密教

所特有的

③全面性:

正纯密教有

普门大法

表现在金胎

两部曼荼罗

若与金界

或者胎界

总体曼荼罗

所表的法性

全部都相应

在金刚界成为

“成身会”中的

毗卢遮那如来

(智法身)

在胎藏界成为

中台九圣中的

毗卢遮那如来

(理法身)

智理二法身,的

二部曼荼罗之外

再无佛菩萨

和其他法门

这个就是

普门大法

成就了

智或理

二法身

毗卢遮那佛

即普门之尊

如果成就

金胎两界

曼荼罗中

任何一尊

的佛菩萨

只是成就

一门之尊

冯达庵大阿遮梨著

《佛教真面目》有云:

“一门之尊

只代表了

局部法性

未得全部

虽以毗卢遮那如来

(大日如来)为本尊

亦一门摄

其未与

二空真如

相应者

纵见,遮那尊相

不过应化身境界

若能开显

全部法性

乃称普门之尊

修之者

又须真破

三重妄执

方见遮那

受用身”

正纯密教必须得

普门之尊,成就

始可得到

传法灌顶

为阿遮梨

始可面世传法

纯密传承

特别困难

三、正纯密教的传承

《金刚顶经》、

《大日经》

两部大经,

皆法身大毗卢遮那如来所说

故正纯密教

以大日如来

为教主

为初祖

金刚萨埵承

二部大法

为二祖

龙猛菩萨得

金刚萨埵

传教灌顶

为三祖

或称传持初祖

龙猛之后

其传承

则需研究

史册上记载的人有:

1、在龙猛传承时代

①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其中一则说:

“龙树(即龙猛)

弟子号曰难陀

传授其法

持咒十二年

瑞应叠著

乃将所说之咒

摄为一万二千颂

释理精微

陈那论师

大为佩服”

大唐西域

求法高僧道琳

尝学其法

道琳惜殁于印度

未能归唐宣传

至于难陀和道琳以后

传承如何

既不见再有,记载

也不见再有,传人出现

基本已绝

②多罗那他

《印度佛教史》记载

龙树时代(即龙猛)弟子

有提婆等数人

其中有得

阎曼德迦

(大威德明王)

法传承者

亦有得

大手印

传承者

各人的成就

也都很高妙

也提到龙智

不过

对龙智

的成就

此书却

无叙述

其后事实证明:

龙智为传承两部

普门大法的人

其他的人

虽然成就

很高

只可惜

所学都未超

一门之尊法

未能视为

正纯密教

普门大法

的传人

2、龙智时代

因为密法初兴

社会

对其未能

了解重视

因此学人少

另一方面

因为密法传承

即身成佛

作为对象

尤其是要得到

普门大法成就

才可传法

故经几百年

才传得一人

龙智时代

大法传人

比较多了

据海云著《两部大经

师资相承法次第记》:

(一)

“三藏金刚智云:

毗卢遮那如来

此金刚界

最上乘法

(普门大法)

付嘱普贤

金刚萨埵

普贤

金刚萨埵

经数百年

以此法付,龙猛菩萨

龙猛菩萨,又经数百年

以此法付,龙智阿遮梨

龙智阿遮梨又经数百年

以此法付,金刚智三藏”

《贞元录十四》、

《金刚智三藏行记》:

师年始十岁,于那烂陀出家,

至三十一岁,往南天竺,

于龙树弟子名龙智

年七百岁

今又见在

经七年承事供养

受学金刚顶瑜伽经及

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

……

受五部灌顶

诸佛秘藏

无不通达”

可知金刚智乃

普门大法传人

无有疑义

(二)善无畏三藏

《师资相承记》:

“三藏善无畏云:

此法(胎藏

普门大法)

从,毗卢遮那佛

付嘱金刚手菩萨

金刚手菩萨

经数百年传

付中印度那烂陀寺

达摩掬多阿遮梨

达摩掬多阿遮梨

付中印度国三藏

释迦种善无畏

梵名输婆迦罗僧诃

“唐云善无畏

三藏学究五明

教闲三藏,

五天艺业,

无不备能,

斛饭王五十二代孙

舍袭王位出家。”

《宋高僧传》:

初诣那烂陀寺

“寺有达摩掬多者,

掌定门之秘钥,

佩如来之密印,

颜如四十许,

其实八百岁也,

玄奘三藏昔曾见之

(注:玄奘见者乃七百岁,

貌三十许,此恐误书也)。

畏投身接足,奉为本师,……

后乃授畏总持瑜伽三密教也。”

开元七年,

无畏将大毗卢遮那梵夹经

等来至中国,

唐玄宗礼为国师,

为大毗卢遮那曼荼罗灌顶大阿遮梨。

此乃承传胎藏界一部普门大法者也。

(三)不空三藏,

师子国人(今斯里兰卡)

原是金刚智三藏侍者,

随金刚智

到中国后,

始得授

金刚界普门大法。

再就善无畏弟子

玄超学胎藏界法。

金胎两部皆承,

还恐密法未周,

乃遵师金刚智遗命,

于开元二十九年离大唐,

往印度五天竺,

徧求胜法。

至南天竺,

得遇长年

普贤阿遮梨。”

遂奉献金宝锦繍之属,

请开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

及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建立坛法”

次游五印度境屡彰瑞应,

至天宝五年还唐。

此为传承金胎普门大法

之金刚阿遮梨。

(四)玄奘三藏。

《慈恩传二》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唐贞观年中,

玄奘在

南天竺磔迦国

大庵罗林中,

见一长年婆罗门,

年七百岁

而貌三十许,

自称龙猛弟子,

(当是龙智菩萨)

乃就学

“中观论”

和“百论”等,

而未学密乘。

(五)

西藏所传,

见过龙智的人:

1、

《印度佛教史》

第二十五章称:

与护法论师

同时代的

毗卢波,

往吉祥山

遇见龙智,

乃学大威德秘法。

2又同书第二十九章称:

3

印度波罗王朝第二代

提婆波罗王时代,

罗睺罗

曾与龙智会晤,

而未说是否

向龙智学习。

又西藏传记,

历史上有

两个龙智,

著有书十二种,

现在还存留在西藏。

现在我们

且不必考究

龙智

是一人

或二人,

但其所著

的十二种

经论仪轨,

并非普门大法,

那就非正纯密教

普门传承了。

从上可知,

我们现在知道的,

龙智以后,

传承正纯密教

普门大法的

只有三人,

就是

善无畏、金刚智、不空,

世所称的开元三大士。

而这三人的师承名称

皆不同,应加考究。

第一,在三师中的

年岁容貌方面以

七百岁、八百岁、

三十许、四十许

如此的数字,

叙年龄容貌,

就是表示

不很确切。

看来是根据

由龙猛到

善无畏、

金刚智

中间相距的时间,

加以推测,

而且在描写

数百岁的

长年少貌的人,

这点却是

有一致的地方。

第二,三人所传之法,

皆是正纯密教

的普门大法。

第三,

三人出现的时间,

有相当距离。

在一百或者

数十年之间,

也是

数百岁的人

所可能的。

第四,三人出现的地点不同,

善无畏见之是在那烂陀寺,

金刚智在

那烂陀寺

学法时,

不知有此人。

地婆诃罗、宝思维、

菩提流志、菩提流支

等等,

对此亦皆

未有所闻。

当时是密教初期,

在社会名声未扬,

注意者少。

而且,

掬多在那烂陀寺,

未见另授弟子,

可知

在此住的

时间不长。

龙智出现于

印度南天竺,

迟于掬多,

金刚智师事七年,

而未说具体地点,

可能是流动不定。

又再迟40年左右,

不空又遇

普贤阿遮梨于

南天竺,

所以,

普贤阿遮梨出现与

龙智出现的地点

大致相同,

状貌又皆

长年少貌,

可能就是一人,

可能

就是龙智因为要将

两部普门大法授徒,

而流动不定。

初得善无畏,只传得胎藏界,一部普门之法。

后得金刚智亦只传得金刚界,一部普门之法。

及见不空,

而两部皆承,

正纯密教之大法,

始行全部传之于世。

龙智始完成传法任务。

惟正纯密教,

当时知道的人还少,

故其不以一定之名面世。

玄奘见时,

只是一个

无名婆罗门,

此后随地迁移,

始名亦

随之为世人

所定而变化,

其中有些名字,

可能是当地人

加给他的,

未必为其本名也。

因此诸家

多以此三名

为同一人之名。

严郢、不空和尚碑中,

普贤阿遮梨,

直作龙智阿遮梨。

日本弘法大师的

“付法传”

密宗第四祖龙智菩萨,

亦名普贤阿遮梨。

同人异名。

又“付法传”

谓善无畏亦是龙智菩萨弟子,

主张掬多与龙智亦同一人也。

综上所述,

可知能承龙猛所传金胎两部普门大法者,

惟龙智一人,而传承龙智普门大法者,

有善无畏、金刚智、不空。

而此三人,皆学成之后而来中国,

其他未见再有传承这两部普门大法之人。

看来正纯密宗

虽创立于印度,

而其完整的

普门大法,

在传中国后,

在印度

却没再有

普门大法传人。

大法不再

存留于印度。

有几个材料

可以参考:

①海云著

《金刚界大教王师资

相承传法次第记》

有云:“时三藏金刚智,

知中天竺国无畏三藏,

解大毗卢遮那教,

叹言:

此法甚深

难逢难遇。

昔于南天竺国,

闻有大毗卢遮那胎藏名,

遂游五天访求,

都无解者。

今至大唐,

喜遇此法。

遂请无畏三藏,

求授大毗卢遮那大教。”

如此说来,

龙智以后只有

善无畏三藏

传承此法。

印度再无解者,

是再无传者了。

②海云著

《大毗卢遮那

神变加持经

师资传法次第记》:

“无畏三藏和尚,

复将此大毗卢遮那大教王,

付南天竺国金刚智三藏。

金刚智复将金刚界

大教王授三藏善无畏,

互为阿遮梨递相传授。”

如此善无畏亦要

金刚智传金刚界大教王,

可知,其在印度,

亦只得一些金刚界法,

而未晓金刚界普门法。

在龙智之以后,

传承金刚界普门大法者,

恐亦只金刚智一人了。

而不见其他再有传承

③日本弘法大师

《真言宗付法传》

大意谓:

不空三藏于

开元十九年十二月

乘昆仑(波斯)商船

从广州出发,

航海约一年,

到达师子国。

次于南天竺遇龙智阿遮梨,

乃开十八会金刚顶瑜伽法门,

及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坛法

后周游印度五天竺

经三年

至天宝五年

来归唐朝

在这五年中

不空未见有同门

也未在印度收徒

善无畏、

金刚智

也未出见有在

印度传法之举

如此

从侧面

看传承,

两部普门大法

也没有再在

印度传承的

事实

④无名氏《大唐青龙寺

三朝供奉大德行状》所载:

有诃陵国(今印尼爪哇)的

沙门辨弘

初在本国持诵

如意轮瑜伽法

稍有应验

闻说印度南天竺有

大毗卢遮那

大悲胎藏

大曼荼罗法

欲往求学

而向南天竺进发

途中遇神人指点

“谓胎藏法

已不在印度

已传到大唐国

现有不空弟子

惠果阿遮梨

在长安青龙寺

传授此大法”

辨弘闻之乃转向大唐

随青龙寺惠果和尚求法

时在德宗建中元年

(780年)

这则材料

也在侧面表明:

胎藏曼荼罗

普门大法

已来大唐

印度已不存留此法

综合

上述材料

可以判定

在开元三大士来

大唐传教以后

印度本土已无金胎

两部普门大法存在

唐密(唐朝密教)已经成为

印度正纯密教的唯一传承

以后又传之于朝鲜和日本

但要留意呐

我们这里说

开元三大士之后

唐密已成为

正纯密教的

唯一传承

只是就金胎两部

普门大法而论

在印度仍有

正纯密教的

一门之尊法

如大威德明王法

……

等等

且得一门

之尊传承者

则大有人在

如玄奘《大唐西域记》:

有清辨菩萨传习

“金刚陀罗尼”成就

得留寿于“阿修罗”宫

以待弥勒下生决疑

便是一个实例

五、六世纪

以后的

印度论师

多习明咒

只未见再有

普门大法

阿遮梨出现

龙智以后

印度

既无纯密的

普门大法

以后印度,兴起的密教

便发生了,严重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