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人太极魂解读李雅轩晚年拳学日志(三)

 tjboyue 2024-05-27 发布于四川

1971-5-18悟

   在病中练拳,要轻轻的练,细细的找味,这是最好的办法。不劳大力,不用大劲,又可长功夫长灵感,又不影响养病,并且对病还有帮助,再好没有了。(自从松柔之风吹起后,各个以用意为主的说法越说越甚。松柔之说,是在拳成之后所表现出的状态和感觉,而非是一入手便软软塌塌,自以为是。老先生在1971年左右,已近耄耋之年,病倒了,在病中不辍操拳,提及不劳大力,不用大劲,那没有病的时候呢?看李雅轩的拳照,董英杰父子的打拳视频,那种大架子下的松柔练拳,是非常耗费气力的,有大功夫才行。反观郑曼青晚年的拳架子,是比较省气力的。)

   功夫不练不进步,如大力练影响养病。但以上练法对病还有好处,是一举两得也。况掌上的发泡,指肚上的发胀,又非慢慢的不能养出来,这却是一举两得之事。

1971-5-21

   全凭很准确的虚实变化,不是盲目的虚实变化。(一般人都不知道虚实是什么了?昨天在公园里看到一老者打拳,速度很均匀,一招一式都很到位。于是,我便走的近些欣赏人家,结果走近了才发现,老者胸中提气,拼命的在模仿什么。现在人们学拳方便多了,可以从视频上学,可以跟线下的老师学,但是得注意循序渐进,不可贸然拔高。一个小学生,即使你模仿大学老师的微积分再好,也不能说明你就掌握了微积分。而练拳第一要义,就是分虚实,虚实分了,你练的才是阴阳以及阴阳济济,才是太极拳。切记切记)

   在发劲时必冷快,充实有力。在防守时,必虚无如百无所有,绝不可与之以力抗。(大师就是大师,水平就是高,现在人们喜欢快餐文化,什么都要求马上变现。太极拳推手也一样,别说在陌生人对抗,就是同门师兄弟之间喂劲,还有偷偷用本力的。还有就是练拳的人在拳架子中还没有体会过虚无,怎么就会在推手中用到虚无了。从某个角度讲,一入手就是错的,最后岂能正确的了?)

  比手时还要粘连绵随,还要用虚无起来、灵机起来的粘连跟随,甚至要用意思的粘连绵随,甚至于还未与对手接触的空虚的粘连跟随。绝不能用两手与对方挤在一起的柔柔扭扭的一种粘连跟随。因为这是初练推手的功夫,这种功夫不足以敌高手。(为什么我们要松柔的去练虚无的气势,为什么我们要在推手中找虚无,灵机啊,其实主要是为了听劲,为了听对方的神意,这样才能跨越推手的层次)

比手要用虚无气化的身势对付对方,要用虚无的步伐跟随进退。

总之是以灵机智巧胜人,不是抗力胜人。

听劲是第一要紧,切记切记。

身势灵机的防守,对方来劲打不着,身势灵机的发劲,对方防不了。身势虚无的好处很多。

比武要有好的健康身体,又要有好的锻炼功夫,更要有坚强思想,勇敢的精神,缺一不可也。

比手要很灵机应付,对方就一点办法没有。如用力使劲应付就慢了。当先胡凤山、朱国禄就是例子,刘高升、曹宴海就是例子,纪雨人、张铁盆就是例子。

1971-5-28悟

  无论拳刀枪剑,要大胆的与敌人接触,交了锋接触了之后再说。我有我的沾粘灵感的功夫,临时自有妙处,不必顾虑。

万不可与其距离三二尺地处,互为勾搭,这样子我就失去长处了。切记之。

1971-6-1悟

  出势一站,先将身势丢松放软,以待心静下来,身稳下来,呼吸均匀了,而后出动。动作保持这种稳静,不要把稳静打散了,一手一式把一路拳形容出来。

本老论上的规则,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以气运身,务令顺遂。

本此用功夫,久之,气就壮了,身就健了,意就沉了,呼吸顺了,病就去了。延年益寿之道,莫此为要。

1971-6-3悟

在对方来手时,我如搓麻将一样,两手轻灵着一滑拉,听其来劲,顺其来势而应,无不恰到好处。

主要在顺势,决不能顶,不能抵,要紧要紧。更要注意将两手虚灵起来,否则则听不准对方来劲。

在听准对方来势时,找着他的缺点,扶之、挫之、揉之、进之,如揉得好,挫得好,跟得紧,对方就脚下不稳,站不住脚以致倒地。

这第三项是董英杰的用法。我的是冷快绝伦的手法。我的冷快绝伦的打法,是我天生的特长,别人学不了。(可能跟自己的身体条件,自己的悟性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可以说是绝招,就是那个只适合你,而别人不适合的。所以太极拳还是在于悟性,看清楚自己的特点。)

1971-6-6

未从对手,先将身势放得极其松软,尤其是两臂松得以极,以听对方之来。

对起手来,以灵快松软赢他,以走化脱滑赢他,以巧打冷快赢他。总之,是以智巧,不以力。

不以力抗,不以顶,不以硬拼,这是须注意的地方。(能看我转的李老先生日志的拳友们,大多是太极拳习练有年的人了,可以把老先生当年给自己的警醒,我们也对照一下自己的情况,有几位还在太极拳的路上呢?)

1971-6-10

每练拳,心里一心一意的想松、想软、想轻、想灵、想每着每拳的用意作为。

每练拳,心里想调气、行气、运气、深长呼吸。

每练拳,心里想静心、定性、澄清智慧。

每练拳,心里想养心、养性、养脑、养清醒明白。

要注意找松沉,松松松,沉沉沉。

发出劲去,要入里透内,否则非太极拳也。

这是意去的,神去的,气去的,不是质体去的。所以能放里透内,不怕你是铁铸的,石头做的,也只是用吾的内劲一手将你摧毁,心里要有这种思想贯着,久练必能成功。

就你这几根肋条,保护不着你的五脏六腑。练功夫本着这个目标意思去用功好了,好似有个假想的对手在对打。

以上讲的是技击的作用,但是会而不用,必要时打坏人,不打好人,打敌人仇人,不打友人。

比手不是比手,是比变化,谁的变化神奇,谁就胜。

比手不是比手,而是比神气,谁的神气充实谁胜。

比手不是比手,而是比灵机巧妙,谁的灵机巧妙谁胜。

比手不是比手,而是比坚决的斗志,有我无敌的决心,谁的斗志坚决,有我无敌的决心大,谁就胜。

比手不是比手,而是比气势的沉着。谁的气势沉着,谁就胜。

比手不是比手,而是比冷快。谁的冷快,谁就胜。

至于平素的功力大小深浅,当然也是原因之一。但不如以上六点重要。(冷快脆弹,这个容易把对方打急。好友或者是师徒之间还可以,陌生人之间容易打脑了。还有老先生的拳技击的多,养生的少。需要大家辩证的来看)

1971-6-11

自今日起,写颜真卿麻姑坛,不写其他。

一生练杨家太极拳,不练他家拳。

1971-6-14

两手两臂要松松的,沉甸甸的,重砣砣的,如掉下来一样。与对方粘连跟随,不丢不顶,如和对方粘在一起长在一起一样,不可稍有丢顶之处。这样子粘连跟随,往返不已,一切总要因对方之动而随着动,万万不可自动。

1971-6-17

太极功夫无他,一心想软,刻刻想软,无论练功或推手皆然。

松软松软,虚无虚无。

神出鬼没,奥妙难测。

虚着、灵着、轻着,才能神出鬼没,奥妙难测之动作。

1971-6-20

比神机巧妙,冷快绝伦的变化发劲取人,不以明力硬力取人。

以神气贯注打人,冷狠脆准胜人,不以笨力胜人。

学习了,后面的几篇日志,虽然寥寥数语,但是意义深刻,觉得加一字太多,我也不敢评论了。有志于太极拳的人,按着这个方向去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