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藤蔓之爱!结构式家庭治疗在青少年成长个案中的运用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4-05-27 发布于广东

一、案例背景


服务对象E(化名),男,19岁,性格较外向活泼,因涉嫌参与聚众斗殴而成为检察院的观护帮教对象。

这一事件发生在他未成年时期,目前他正处于为期11个月的观护帮教中。

家庭教育属于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父母在服务对象初二年时去国外打工,由于疫情至今未回国。父母出国后服务对象与年长二岁的哥哥共同生活,后来由于发生聚众斗殴事件,被外婆和舅舅带在身边,并在舅舅开的餐馆工作。

二、需求分析


(一)服务对象的问题分析

1.心理方面

提高自信心,增强情绪控制力,学会理性辨别事非。服务对象进入青春期时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

按服务对象原话,做事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同时超强自我意识和成人感,在理性认识与情感认识不协调时,往往情感意识占上风,如打架斗殴事件中,理性上认为打架是错误,但是情感上不以为然,感觉是为朋友伸张正义之举。

此刻青春期的他追求独立意识和自尊心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如父母等,维护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特别强烈,便产生了反抗心理,俗称叛逆心理。经历此事件,给他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挫。

2.家庭方面

服务对象从小和父母在一起,但是父母忙于生计,对服务对象关心和关爱比较少,一切靠服务对象自觉。

在服务对象小学升初时,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巨变,父母无奈选择出国打拼,就是在童年到少年期的转折关键时期,父母无法陪件其成长,留下他与哥哥相依为命,此时的哥哥自己也处于青春期根本无法给服务对象正确的引导。

家庭爱的缺少及有效督促和引导,促使服务对象错误以为自己“成人”,一切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

少年爱自由,以为自由就是放任自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的错误意识,让服务对象没明白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3.社会关系方面

服务对象自以为“成人”观、绝对“自由”观的影响下,经常逃学与不良行为同学一起到处游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游戏,参加聚众斗殴,误为是做朋友“友情友谊”观。

(二)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

1.自我价值的需求

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智力还不成熟,对自己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同时又会对一时失利而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由于此案件对他自尊心和自信心带来一定程度上挫伤,使其游走在自傲和自卑两极之间。

2.爱与归属的需求

服务对象的内心是非常渴望来自父母的关爱,但父母远在海外,冰冷的电话传送不了真正的爱意,方格的视频无法呈现现实的烦恼。

哥哥只能给予生活物质上互助,无法给予成长的指导,外婆和舅舅可以给零花钱,无法给予心灵的安慰。

服务对象错误以为家人也认为自己已成人,所以父母才离开自己,更感觉自己人生可以自己做主,自我同一性认识混乱。

三、服务过程


(一)理论视角

1.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理论是由美国的米纽秦提出,在家庭治疗领域中具有很大影响,它并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而是致力于改变服务对象家庭的交往方式,因为该理论认为个人问题只是外在现象,家庭的问题才是导致服务对象个人问题的真正原因,多层次的家庭介入,解决家庭问题,最终解决服务对象个人问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改变服务对象家庭成员不良的互动模式,加强父母子系统的权利层级,另外寻找可能替代的应变的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督促和引导。

2.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主观判断。有自我效能感的人,具备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自己有取得成功的要求。

(二)服务目标

1.总目标

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违法犯罪的事实认知和学习相关法律常识,遵守帮教观护期间的各项规定,按时接受再教育。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和感恩心,锻炼其人际处理能力,懂得自我价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

2.分目标

通过家庭结构的改变和家庭成员助力和督促,提高服务对象自我效能感,引导服务对象良好性格和品德的培养。另外提高服务对象自信心,增加明辨事非能力,懂得泶习能力。

(三)服务策略

社会工作者通过改变服务对象家庭成员不良的互动模式,加强父母子系统的权利层级,另外寻找可能替代的应变的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督促和引导。

从家庭结构的改变,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和督促人,让非正式结构人员发挥重要功能作用,接着影响个体的正确发展。换句话说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相互配合,相互影响,促进服务对象脱胎换骨的转化。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实施过程


(一)社工助力 相伴成长

1.自我效能感建立

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通过多次面谈逐步建立专业关系,随着关系的拉近,情感增温,社会工作者采用沙盘游戏打开服务对象心门,并联系其成长轨迹以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内心的想法,借此与服务对象建立更进一步的关系,提高其自我认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倾听、同感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感受作出积极的回应和肯定,并且引导服务对象对自己曾经的感受和想法做进一步思考。

接着又采用对质的方法,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

最后采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观影活动,技术培训课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让服务对象找到自信心,促进其去思考,去感受以及如何激励和如何行为,即使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懂得如何处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

2.乐观的态度  自立的开始

常言道乐观的人,青春永不老,也就意味着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再大的困难都会相信的转机,都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困难。

为服务对象有良好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会工作者带服务对象多次进入福利院做义工,参观养老院让其明白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在面对各种困境,但都积极努力生活着。

除此之外,我们还给服务对象推荐积极向上的书籍,要求服务对象每天看一篇笑话或有趣小视频,并且每周做一个小总,总结开心的事和不开心的事。

最后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思考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比较自己前后的变化,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行为处事的能力。

(二)家庭助工,事半功倍

社会工作者走访服务对象的家庭,通过与服务对象父母面视频聊天,了解到他们与服务对象之间问题后,明白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就近原则。从服务对象的外婆和舅舅着手。

服务对象的外婆和舅舅共同经营一家小餐馆,每天起早贪黑,对服务对象也监管不到位。

社会工作者通过多次走访工作和家长线上课堂提高外婆和舅舅对家庭教育的意识,同时也传授一些与青少年沟通和相处的技巧,分析了服务对象正处于叛逆和迷茫时期,需要家长在学习上、生活上,保持一定的距离;

心理上、情感上要把孩子拉得更近。采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一方面让其家人明白服务对象现在问题的成因,另一方面采用多元化、多层次的家庭介入,解决家庭问题,同时解决服务对象个人问题。

1.线上守护,线下管理

父母虽然远在海外,但都每周定时与服务对象视频,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并且分享海外所见所闻,甚至每月一次召开线上家庭会议,哥哥诚实肯干的形象对服务对象起一定影响作用,父母的肯定和鼓励给服务对象坚持前行的动力。

舅舅让服务对象来餐馆做厨房打杂工,其初服务对象面对繁重的工作充满排斥。

在外婆和舅舅的威压下不情不愿开始工作,社会工作者采用“自我效能感”的方式来提高服务对象相信自己可以,我能行的工作心态。

并且在父母、哥哥和社会工作者的鼓励、建议、劝告下,服务对象调整自己由于疲劳与疼痛带来强烈反感情绪。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采取“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纠正家庭成员的期望、要求和价值观的错误认知,让家庭成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日常生活。

如外婆明白在生活上给服务对象更多的关爱,比如煮服务对象爱吃的饭菜;舅舅从工作技巧和工作方法上对服务对象进行培训,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心,让服务对象健康成长。

2.诚信经营 勇敢勤劳

外婆和舅舅除在生活上,情感上,工作技术上给服务对象进行大力支持和肯定其每次的进步外,还从品德性格上对服务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外婆的勤劳、勤俭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影响着服务对象,让其明白挣钱不易,花钱如流水,勤俭才能持家的家风。

社会工作者通过金钱观的培训和合理规划工资的面谈中,了解到外婆对服务对象所产生良好勤俭的金钱观的影响,服务对象对自己的工资有合理分配。

舅舅不仅教会服务对象工作技巧还传授其经营之道: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为商之宝。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让服务对象做到恪守诚信:对自己讲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对待客人要诚信经营,不但要提高煮餐技术还要注意原材料健康,保质保量。

(三)服务对象自助 勇敢前行

服务对象积极学习社会工作者教的家庭关系处理技巧和人际关系处理方法。

服务对象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利用视频和电话传送对父母付出的感恩和思念。

面对餐馆工作,从厨房小打杂到大厨助手,从厨房又转到服务员,收银员等,每个职位的转变和轮岗,服务对象表现出勇于接受挑战,敢于承担过程中失误。

厨房工作培训服务对象的手艺,服务员工作提高服务对象临危不乱,处事有谋。

在周小结中,服务对象对此如此评价:家长们的放手,家人们的支持给我接触世界机会,面对困难勇敢前行的动力。

同时对外婆和舅舅的付出,服务对象如此评价:我非常感恩有这样的家人,在我父母不在身边几年里,外婆和舅舅没有因为我犯错而放弃我,反而给我更多鼓励,让我吸取教训勇往直行,他们愿伴我同行,非常感谢也很感动,没有他们我也不会改变如此大。

五、服务成效和总结


在为期11个月的帮扶期里,社会工作者的肯定和鼓励,增添服务对象自信心,助力自我效能感提升, 服务对象从被动到主动配合工作,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热心公益活动。 

另一方面联动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的改变起“保驾护航”之用。

服务对象确立自我价值感,建立自信心,学会乐观面对生活态度,懂得对家人助力的感恩。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修身养性,培养勇敢、乐观、诚信和自信的品德。

六、创新与反思


(一)创新

1.合理中观系统调动,“家社”联动,在服务对象生态系统主要监护人督促不到位时,采用非正式机构人员起主要作用,协助服务对象改变,利用家庭资源对服务对象进行品德和性格重新塑造。

2.微观系观自我醒悟,“自我效能感”的成长培训课堂,让服务对象知法守法同时,学会基本生活常识和技巧,除此之外提高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生活中遇到困难,明白困难是暂时,需要自我增能,才能方法比困难多。

(二)专业反思

本案件告诉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在个案服务过程中要多元化,多角度去为服务对象制定服务计划和方案。以不变应万变,家庭是孩子成长主要环境,家庭成员斉心合力,才能齐力断金,让服务对象整装重新出发。

作为社会工作者,就是链接一切可行的力量来为服务对象前行路上推波助澜,要有配角的思想,主角的工作态度,导演的职业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