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夔州,长江三峡雄奇壮丽、如诗如画的头部。就在此地,李白写下天下第一快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写下天下第一律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刘禹锡写下天下第一情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康熙帝写下天下第一景诗“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所有这一切,让奉节拥有了“诗城”之美誉。今乘美维凯蒂号“轻舟”,穿过夔门和白帝城之“万重山”,为诗城奉节吟诵长江最美的诗歌。亦以此篇,作为《江城驿站》周年贺,不忘初心,歌以咏志。 “七零后奔八少年郎”,鲜衣怒马,甲辰龙年初夏登上美维游轮凯蒂号豪华“轻舟”,只为穿越瞿塘峡之夔门和刘备托孤的白帝城,赴奉节寻找李白、杜甫、刘禹锡“天下第一”的绝美诗句。 游船驶离巫山县,逆江进入三峡之西首的瞿塘峡。瞿塘峡又称夔峡,全长仅8公里,但两岸如削,形同门户,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峡”,为三峡中最险之峽。 夔峡两岸悬崖上似有古人留下的栈道,不过现在所见的已经是三峡水位抬高后的重修。 长江上游之水入夔峡后,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夔峡上的摩崖石刻记录下此处的险峻,但原始的石刻字迹早已经淹没于江底。 瞿塘峡两侧的高山,南名白盐山,北曰赤甲山。白盐山系岩石上的水溶液富含钙质,色似白盐;赤甲山因风化的岩层表面含有氧化铁,土石呈红色,如人袒背。一个红装,一个素裹,隔江相望,可谓奇景。 这就是闻名古今的夔门(kuí mén)。夔门又名瞿塘关,为瞿塘峡标志性景观之一。它双峰欲合,如门半开,锁镇全川之水,扼巴蜀之咽喉,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美名。 它正是第五套10元人民币背面那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著名画家吴冠中笔下的国画山水看,当年的夔门比现在更加高耸险峻,因为它是三峡大坝建成前的写生。 数十年来,因工作关系来来往往,瞿塘峡之夔门至少往返过五次。然而,仅有这一次,我才知道它与奉节的关系,才能够将它与诗城串联。 ![]() 站在白帝城最佳地点观看夔门。 ![]() 唐代诗圣杜甫曾在此写下《夔州歌十绝句》: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 ![]() 古称“鱼复”和“人复”的奉节县,因夔门雄踞,在唐朝期间改称夔州。千百年来,迁客骚人在夔州“登三峡之巅,咏夔门风景”,演绎了长达 2000 多年的中华诗词史话。 ![]() 船过瞿塘峡口,匆匆经过一座孤岛。孤岛上便是与奉节县名密切相关的白帝城。 ![]() 白帝城原来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 ![]() 三峡工程三期蓄水结束,白帝城原本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陆路被淹,白帝城由“半岛”变成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岛”。为解决景区交通,奉节人修建了一座风雨廊桥。 ![]() 风雨廊桥长338米,宽7米,它不仅是一座景观桥,也是白帝城连接陆上交通的连接道。 ![]() 据史载,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建筑城池,一日忽见城中有水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便说这是天降祥瑞,借此自号白帝,并将此城命名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 ![]() 白帝庙的大门是白帝城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代,沿袭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其上雕龙描凤,典雅华丽,颇具特色。白帝庙的正殿后来改为三国刘备托孤堂。 ![]() 托孤堂内有当年白帝城托孤的情景雕塑:公元223年,蜀国关羽所守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尽起全国兵力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不曾随军。刘备被吴军火烧连营,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于是急招孔明,将阿斗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 唐代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遂改人复县为奉节县——“奉节”名称因此由白帝城托孤而来,这也是奉节上万首古诗词中描写白帝城最多的缘由。 ![]() 凯蒂“轻舟”在夜色中继续起锚开航。 ![]() 清晨游船前方,一座巍峨的桥影呈现,奉节长江大桥横亘江上。 ![]() 缓缓地停靠港口,奉节港装扮得古色古香——一个巨大的“夔”字镶嵌在石壁之上。 ![]() 再回首,爬坡虽然陡峭,但有电动扶梯,胜似闲庭信步。 ![]() 奉节城以依斗门和耀奎塔为城市地标。它是古代夔州的治地,历史上一直是周边区域的政治、经历、文化中心。高光时刻的宋朝,更是管辖包括重庆、贵阳、达州、遵义、巴中、恩施在内的近20万平方公里。 ![]() 依斗门俗名大南门,是夔州古城五大城门之一。记忆之中的“依斗门”,是1990年三峡水库尚未蓄水的模样。古依斗门连同阶梯如今同样沉没于江底。 ![]() 古城门上依稀可见'依斗门'三字。出自于杜甫夔州诗《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 ![]() 现今的城门是2002年至2004年复建,采用多达1.1万立方米的一块块城门石,按照'原规模、原形制、原工艺'复建在今天的位置,让“每依北斗望京华”继续定格在中国文学史册,定格在夔州(奉节)大地上。 ![]() 依斗门左侧临江的耀奎塔,始建于清朝嘉庆三十三年。塔高28米,塔身为白色,当地百姓又称之为“望江白塔”。耀奎塔是古人祈福川江航行安全的“风水塔”。 ![]() 这就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夔州古城。 ![]() 随着高铁奉节站的开通,从重庆到古城已经缩短到一个小时的车程。除了白帝城·瞿塘峡景区之外,今天的奉节游已新增了诸多自然景观。 ![]() 三峡原乡——世界最大的山门旱夔门。 ![]() 也包括惬意浪漫的田园风情景区,七彩花田、九曲花阶、桃花坞的酒窖、田园牧歌的手工面包、繁花清吧、幸福草坪、亲子牧场、漫游步道等等。 ![]() 小寨天坑,坑口直径 622 米,坑底直径 522 米,深 666.2 米,是构成地球第四纪演化史的重要例证,更是探索长江三峡成因的“活化石”。 ![]() 从坑口下望,千丈的绝壁直插地下,深不见底,令人胆寒,坑底有地下河流经。站在坑底抬头仰视,但见蓝天如一轮圆月,颇有坐井观天之感。 ![]()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无法替代我们心心念念的“奉节诗城”。 ![]() 长江三峡壮丽的地理景观,是一道诗歌的峡谷:夔门雄峙、瞿塘幽深、环山皆秀、胜迹处处的奉节,激发了千古文人墨客无穷的灵感和创作欲望。 ![]() 奉节,就是一座浸润在诗中的城市。经夔无诗,枉称诗人。王维、李白、杜甫、孟郊、白居易、刘禹锡、李贺、苏轼、苏辙、王十朋等历代上千诗人在此创作了上万首诗歌,使得“诗城奉节”美誉流传千古,孕育出鲜明的“诗城文化”。 ![]() 诗城奉节的万首古诗词,最佳者莫过于四个“天下第一”。仅此四首,就令古往今来之中国人如醉如痴。 ![]() 诗仙李白的“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 人工智能AI创意画: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公元 759 年, 58 岁的李白第三次过瞿塘峡,来到瞿塘峡口的白帝城下。恰逢唐肃宗大赦天下,李白突然获释,从有罪之身变为自由之人,心中格外欢愉。踏上了归程的他大声吟出这首《早发白帝城》。不仅勾勒出他与白帝城的机缘,更让世人体会到瞿塘峡乃至三峡独特的魅力:千里江陵一日还,人与诗均何其快也! ![]() 诗圣杜甫的“天下第一律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 人工智能AI创意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的七律,当时在夔州的杜甫生活困苦,身体不好。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远眺,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堪称千古名篇。 ![]() 诗豪刘禹锡的“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 人工智能AI创意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于公元 822 年调任夔州刺史。在夔州 3 年,他积极与夔州人民密切交往,主动深入民间采风,在学习民歌俚调的基础上,留下了 11 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成为竹枝词的古今典范,竹枝词就是在奉节发源。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清康熙皇帝御书的“天下第一景诗”《康熙皇帝六言诗碑》: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诗碑下方刻着“赐巡视北城河南道监察御史加三级臣傅作楫”。 ![]() 《康熙皇帝六言诗碑》![]() 人工智能AI创意画: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康熙皇帝六言诗碑》,现存于白帝城碑林的东碑林,碑高170厘米,宽100厘米。这首诗是当年康熙皇帝写赠给他的臣子傅作辑,一来是对其晚年生活的祝福,同时也是康熙自己对长江三峡的向往。康熙心中的三峡确实很美:高山,峡谷,青山,白云,流水悠悠,林木森森,有桃源绝境之感。 ![]() 难怪奉节能够作为目前全国唯一被授予“中华诗城”称号的城市,多次登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奉节,中华诗词绕不开的地标! ![]() “天下第一”诗词山水画:轻舟已过万重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