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医生的初入行体验与现实冲击每一个年轻医生踏上职场,初时都是满怀好奇与使命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的压力和复杂的医德问题让他们逐渐清醒。不同科室内频繁讨论的种种现象,成为了许多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隐忧。 中纪委发布《深化整治重点领域腐败·罪名与案例》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了《深化整治重点领域腐败·罪名与案例丨公立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受回扣如何定性》的文件。通过三个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公立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收受回扣行为的法律认定问题,引发了医疗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大贿赂案例及判定
消除“受贿罪”的认知误区文章提到,在认定受贿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以及受贿罪与单位受贿罪时,司法实践中容易存在不同的认识,需精准辨别。 准确认定受贿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依据刑法规定和“两高”的意见,关键在于医务人员是否从事公务及是否利用职务便利。国家工作人员以受贿罪定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则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 准确辨别受贿罪与单位受贿罪受贿罪与单位受贿罪的区分,主要看犯罪主体、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国有单位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情节严重的,构成单位受贿罪。 罪名认定的一般思路从主体身份、收受名义、体现意志、所利用的职务便利、款物归属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判定罪名。 准确判断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若公立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为单位谋利,代表单位意志并收受贿赂,归单位所有,则涉嫌单位受贿罪。反之,则为个人受贿犯罪。 注意区分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除了全面审阅主体身份资料,还需注意具体职务及职务便利性质是否属于公务。这一点对于病区主任和科室主任来说,尤为重要,其被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并且一旦索贿便构成受贿罪。 发案情况与监管力度2024年以来,国家对医疗领域反腐监管力度大幅增强。无论是临床医生、科室主任,还是医药企业,都应严格自律,杜绝行贿受贿行为。 通过剖析上述内容,希望引起全社会对医疗领域腐败问题的高度重视,共同打造一个更加清廉、公正的医疗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