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十三岁少年富贵,十八岁一战成名,二十二岁封狼居胥,二十四岁将星陨落…… 霍去病就像大汉朝夜空最耀眼的一颗流星,快速划过,却璀璨了漫长的历史银河。 史官工笔道不尽霍去病的传奇,他是中国武将的“天花板”,因他而打下的四座城池—— 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始终屹立在王朝的汪洋下,至今未改其名。 ![]() 汉帝扬威处,将军耀武州武威,古称凉州。 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的便是此处。 只听诗句,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幕壮丽而苍茫的山景图。 翻过长长的乌鞘岭隧道,一路走进河西走廊,凉州就是第一站。 从古代起,凉州一直都是中原和西域的经济交通枢纽,更是丝绸之路的要塞。 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足够连成一部浩荡的史书。 ![]() 早在先秦时期,凉州地区就出现了游牧民族。 他们以放马打猎为生,渐渐形成不小的规模,也就是犬戎的前身。 西周末期,周幽王荒淫享乐,废嫡立庶,引发国内动乱; 后来更是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夷犬戎趁势入侵,城破国亡。 周幽王被犬戎族所杀,就连宠妃褒姒也落入敌手。 昔日盛极一时的西周王朝宣告灭亡,即使后来东周复立,也再没了往日的辉煌。 犬戎的势力反倒因此一步步壮大,整个河西走廊都被归入了犬戎的统治辖区,凉州也在此范围内。 ![]()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前期一直受北方匈奴的骚扰。 关于犬戎和匈奴的关系,史料记载并不明确。 有的说他们只是不同时期的少数民族,犬戎在春秋时期就被秦国所灭,匈奴则是后来新崛起的游牧部落。 也有的说犬戎是匈奴的前身,两者属于同一族源,隶属一脉。 不管两者是否有关联,都绕不开同一个地方——凉州。 ![]() 西汉建立之初,根基不稳,从刘邦开始就不愿和匈奴正面硬刚,故而一直采取和亲怀柔政策。 除了下嫁公主,还时常往匈奴那边奉送财物粮草,凉州就是必经之地,也是汉民和胡人的聚集地,经济贸易十分发达。 这种大国势微的局面,直到汉武帝继位后才有所改变。 他任用贤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发展文化吏治的同时还积极准备军事力量。 先是平定了南方小国的动乱,随后就着手对付匈奴,以强有力的军事手段取代从前屈辱的和亲政策。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势必要将匈奴打退、打怕,一代将星霍去病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公元前121年,二十岁的霍去病率兵一路打通河西,在凉州插上了大汉的旌旗。 这里变成了霍去病武威军功的代名词,武威由此诞生。 同一年,汉朝在武威设郡,又因为这里“地处西方,常寒凉也”,被汉武帝赐名为凉州。 此后的两千多年里,武威和凉州既是隶属关系,又能彼此取代,总之一起保留到了今天。 ![]()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如果说武威是河西的门户,那张掖就是河西的咽喉,更是整个河西走廊的“金明珠”。 张掖,古称甘州,今天甘肃的甘就是来源于此。 也是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分两次出兵河西。 第一次转战河西五国,不仅大败了匈奴单于的儿子,还和匈奴主力军大战,先后俘虏了匈奴折兰王、卢侯王等王族重臣,重创匈奴。 几个月后,霍去病再次出奇兵. 孤军深入祁连山,斩匈奴军首级三万二百多,还擒获了匈奴单于的阏氏和王子们。 ![]() 匈奴一败再败,溃不成军,内部发生了动乱。 浑邪王想要投降汉朝,汉武帝担心对方诈降,就让霍去病深入敌营。 等霍去病抵达的时候,对方果然生变,浑邪王的部分手下不愿归降,临阵叛逃。 霍去病当即追了过去,带兵直入匈奴军营。 不仅斩杀了八千多叛逃敌军,还将剩下的四万多匈奴军民直接招编,彻底把控了河西局面,让匈奴不敢、也无力再出兵汉庭。 对此,很多心存不甘的匈奴人还自创了一曲悲歌。 ![]() 后来,甘州改名为张掖郡,代表着“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意思是扩大汉朝的疆域,以此顺利抵达西域! 既彰显了汉朝天威,又宣誓了汉朝开疆拓土、直通西域的宏伟愿景。 往东去,三面环山,大自然孕育出了降水充足的丘陵地带,形成了广袤而丰饶的草原。 霍去病就选在这里开设马场,饲养战马,为汉朝的军事实力增添了又一大助力! 后来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为张掖郡境内有甘泉,闻名天下,又多了一个“甘州”的名字。 事实上,张掖也确实适合发展农业,盛唐时期,这里成了国家重点支持和开发的农用地。 因为水陆便利,种植得宜,最大丰收的一年直接“一缣数十斛”,打下来的粮食足足够军中吃上数十年! ![]() 除了农业,张掖还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成了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品经济贸易极度发达。 后来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也曾经过张掖,带来了大量的佛学经典和理念,这里又成了佛法传播的圣地。 到了今天,张掖依旧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拥有雪山、草原、沙漠、戈壁、冰川、湿地。 这里还有曾经被誉为西夏国寺的张掖大佛寺;建在悬崖绝壁上的庙宇马蹄寺;以及雨后初晴,就能看到的七彩丹霞…… 张掖城西有高楼,楼上望见河西州。 ![]() 城下有泉,泉水若酒酒泉,古称肃州,甘肃之称来源的另一半。 战国时期,酒泉生活有匈奴、月氏等少数民族。 各部族经常角逐争斗,完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土地抢夺和部落融合,最后演变了酒泉特有的土著民族。 等到西汉建立时,匈奴的力量壮大到极致,整个酒泉地带都成了匈奴的领地,称作匈奴右地。 霍去病发起河西战役后,不仅收服了武威和张掖,还将酒泉纳入新的军事版图里,改名为“酒泉郡”。 ![]() 至于为什么叫酒泉?通说是因为城中地下有泉水,泉水若酒,所以得名酒泉; 但也有的史书说法是,霍去病河西大捷,汉武帝在朝中接到大败匈奴的战报后大喜,派人快马加鞭,从长安送去了一坛御酒,以示犒赏嘉奖之意。 霍去病收到这千里而来的御酒后,谦虚道此战的胜利是全体将士的共同功劳,他不能独饮御酒,遂要和全军将士共分御酒。 但酒就这么一坛,根本分不过来,霍去病就想了个办法,直接把酒倒进了泉水中。 这样酒入泉中,人人都能有份,故而有了“酒泉”之名。 ![]() 这一美称既体现了霍去病体恤将士、爱兵如子的大将风范,又承载了河西之战的伟大胜利,在整个汉朝军旅兵史上都能添上一笔。 酒泉从这以后,就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语文课本上学过很多出塞的诗词,写的就是这里。 有岑参的“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还有李白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 因为历史的久远,如今的外地人可能根本想象不到酒泉的重要性。 对这个地方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这里有一个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 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天宫一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等,都是在这片土地上发射升空的。 但只有深入了解酒泉,才能明白这里的精彩和成就并不是偶然,而是数千年厚积薄发的结果。 一个成就于古代,并延续到现代的伟大地方,星辰大海的梦想,从这片戈壁飞向太空。 一如当年鲜衣怒马,在这里挥斥方遒的汉家少年! ![]()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一个孕育了太多文明和奇迹的地方,这里不仅有风景,还有吹不灭的历史。 西汉初年,匈奴占领河西,原本的大月氏族人被迫迁移到两河流域,只剩下匈奴独霸河西,“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古诗有云“春风不度玉门关”,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被称作西域。 因为匈奴隔断河西,东西方交流贸易也因此受阻,别说是人,就连春风都难度。 匈奴猖狂,汉武帝一直有剿灭之心。 听闻大月氏也想报复匈奴,就派使臣出使大月氏,想要达成联盟,两面夹击对抗匈奴。 于是就有了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100余人向西域出发。 可惜出师未捷,中途就被匈奴发现并擒获,整整滞留了十年,逃不出,也不回去。 ![]() 张骞十年饮冰,热血难凉,被囚的日子里,一直不曾变节,用尽方法和手段打探通往大月氏的路。 但等他终于逃出匈奴地界,再抵达大月氏的时候,对方已经不打算攻打匈奴了,算是出使了个寂寞。 不过这场西域之行,并不能说毫无收获,张骞掌握并获得了大量关于西域的资料,为后来真正开凿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和可能性。 至今河西走廊都刻有这样一段话:
所以张骞回汉后,汉武帝不仅大大嘉奖晋封了他,还将开辟中西交通路线的任务交给了他。 ![]() 直到霍去病攻下敦煌后,河西四郡算是正式成立出道。 敦煌就在酒泉之尾,没了匈奴在中间阻碍,西汉和西域之间终于打通了要道。 此后数年,张骞先后出使了乌孙、大夏等西域诸国,丝绸之路正式开始搭建“顺风车国家”。 敦煌,由此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 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走,东方的丝绸、茶叶、器皿传向西方,西方的葡萄、香料、琉璃传回了东方。 来自两个文明的各种汇集、碰撞……终于成就了盛大的“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因为敦煌是东西交流的中心地,所以受西方佛教影响最早,也最深远。 ![]()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的时候,就有僧人在敦煌大泉河谷开凿石窟,用来供奉佛像,也就是最早的莫高窟洞窟。 从洞窟佛像到石窟壁画,延续了十六国到清朝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貌,可谓是人文荟萃,文化粲然。 而饮水思源,这些文明诞生最初,都是因为霍去病在河西走廊插下了一面又一面的汉朝旌旗。 自此,河西四郡有了名字,更有了灵魂。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它们目睹了西汉最骁勇的冠军侯,见证了华夏帝国在丝绸之路上的辉煌。 千年来,风沙未能吹散它们的壮美,岁月未能荡去它们的雍容,所以它们的名字保留至今,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涵义。 ![]() 结语公元前117年,匈奴虽惨败于汉朝,可伊稚斜单于却迟迟不肯对汉称臣。 于是汉武帝打算对匈奴进行再一次“铁拳教训”,用实力让他们臣服,依旧由霍去病领兵出征。 可谁也没想到,原本风华正茂、铁血英勇的少年将军因病早逝了,汉武帝不得不被迫停止了对匈奴的再一次进攻。 痛失霍去病,成了汉朝最大的意难平…… 但因他而保留下的四座城池: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依旧是华夏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是无数先辈金戈铁马、百战黄沙的丰碑。 千载后的今日,丝绸之路的驼铃仍承载着华夏文明远播世界。 而这条路上有一个个永不磨灭的名字,是汉使张骞,也是汉将霍去病。 ![]() 参考资料《汉书·地理志》 汉 《汉书·武帝本纪》 汉 《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汉 《史记·大宛列传》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