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哪类学生比较吃亏? ——以新课标1卷为例 ![]() 高考作文题,哪类学生比较吃亏? ——以新课标1卷为例 每年高考语文一出炉,网上必然一片讨论热议声。 今年我斗胆也说几句感受,但角度不一样。不喜勿喷,绕道即可。 新课标1卷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考题,哪类学生会比较吃亏? 一、一心只读考试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比较吃亏。据我从多个渠道了解,有些学生一上高中,电视、电脑、手机等是禁看、禁用、禁接触的。家里电视不开,电脑断网、手机没收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即便是学生有机会接触手机,基本的用途就是打游戏。由于打游戏而耽误学业、造成心理障碍的学生并不少见,因为沉迷于游戏中的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只在游戏世界里能享受到快感、满足、自尊等,无形之中与现实社会开始脱节、封闭、麻木,甚至对立、对抗。手机被没收后出现极端行为都与此有关。但另一方面,学生在脱离了获取最新社会、科技、文化等的信息源之后,变得脱离现实、脱离实际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尤其在一些学生“早6晚11”的地方,学生几乎没有时间与机会接触这些信息源,在考卷上刷到的时候,可能会多少有所了解,但对于应付这样的考题,远远不够。因为所知有限的话,所思绝对不可能深。 二、缺乏思辨能力与思辨习惯的学生会比较吃亏。本道题目多多少少带有了玄思的意味,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该议题,理清思路,深入剖析,才能够真正出彩。如果只会一味刷题,背记正确答案,没有独立思考意识,没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就比较吃亏,很难出彩。 三、发散性思维能力低下的学生会比较吃亏。题目把问题引向了多、少之思,但这是一个陷阱。人类面临 问题,从来不是多少之变,不会是问题的总量不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回答了更多的问题,人类的问题就会变少,这是很可笑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人类需要探索的问题是永不止境的,除非人类最后消亡。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能回答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它们不能回答的,要理清问题 概念。这道题目本身为这个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问题本身缺乏清晰的逻辑,因为“问题”该怎么定义,这个概念是一个非常模糊、宏大、多范畴的东西。在题目中,即好像是指人类所要解决的问题,又好像指知识方面的问题,显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问题,人工智能能不能作出科学发现?恐怕应该打个问号。即人工智能只能更高效地来利用人类的已知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人类要进行的对宇宙、生命、社会、自由等的探索,却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学生掉进了题目所设置的思维陷阱,就很难写出特别出彩的文章。 四、学生只停留在低阶思维层次如记忆、理解、应用层次的话,就会很吃亏。这类题目,是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机制,能深入分析议题,展开发散性思维,开展思辨活动,找准切入点,才能够写好。那种埋头背记,一味刷题,不会思考,从没展开过深入思辨的学生,思维层次只会停留在低阶,能够达到应用层次,已经就非常不错了,要进行高阶思维如分析、评价、创造,就很难。而作文,恰恰是创造性思维非常强的题目。那种用惯了套路作文,写惯了华词丽句却处于低阶思维、只知抒情而且是套路抒情的学生,就会很吃亏。 五、缺乏逻辑训练、思维训练的学生,就会很吃亏。要开展思辨活动,就得学会定义思维、概念思维、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等演绎思维、归纳思维等等,才能够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层次分明的辨析、逻辑缜密的论述,才能够学会清晰而富有逻辑的思维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是一个非常大的欠缺。这种学生在这个作文题目上就会比较吃亏。 ![]() |
|